我的叔叔于勒读后感(优秀范文)
最近由于疫情的影响,我们只能用网络来解决学习的问题。不用去学校,节约了路上的时间,于是看书的时间变多了。也不知哪天我偶然阅读到了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三位中的一位,其他两位分别是俄国的契诃夫和美国的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读完了小说之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小说主要讲了一个叫于勒的人挥霍了大量的钱财被家人送到了美洲。后来他说他在那里已经做上了生意,两年之后他又写信告诉家人他已经很富有了。这可把哥哥和嫂子以及侄儿侄女高兴坏了。过了一段时间,于勒的哥哥一家人要去泽西岛旅游,在游轮上买牡蛎的时候,于勒的哥哥发现那个卖牡蛎的落魄的人就是于勒,但是他们为了不让别人知道他们就是于勒这个无赖的亲属,没有与于勒相认。全家人都很气愤,非常憎恨那个没出息的于勒。
小说中于勒这个人一直都在画大饼,他画大饼是为了什么?虚荣心!他为了让哥哥一家人都觉得:“这个于勒有本领,心眼好,占了钱还知道还,不错。”仅仅是为了这几句表扬话,但他不知道自从哥嫂知道了他变成了富翁以后都非常激动,都非常盼望这个好心的于勒能早一点回来。但他如果真的回去了,哥哥嫂子看着面黄肌瘦、身无分文的他都会想起于勒之前在信中说的“发财”。什么是“发财”?一个面黄肌瘦身无分文的人凭什么能发财?简直是太荒谬了。
于勒之所以会写那两封信其实还不仅仅是因为虚荣心,我觉得他打心底里是希望真的能够还钱给哥哥一家人,让生活拮据的他们过上好日子。他比较珍惜亲情,他想见到自己的亲哥哥,所以他选择了离他们家乡不远的地方做事情。但他在船上怕哥哥失望,所以也没有与哥哥相认,这样也反应出于勒善良的一面。
文中的菲利普(也就是我)其实并没有因得知叔叔变成了一个卖牡蛎的店员而过度气愤,反而挺同情他的,还给了他半法郎的小费。虽然他的爸爸妈妈都很势利,但是他们生了一个很能理解别人的善良儿子,我也觉得特别庆幸。这是这篇短篇小说里比较温暖的一点。
我觉得小说里的人物大多数都是因为生活所迫才有这些我们难以理解的举止。只有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这些人物的生活背景和生活环境才能做出客观的评价。
年轻时,我行为不端,爱糟蹋钱,是个十足的“败家子”。我不仅把自己分到的那部分遗产挥霍得一干二净,还大大占用了哥哥菲利普的应得遗产,导致他们一家人生活十分拮据。于是,我被人们按照当时的惯例,送上了从勒阿弗尔到纽约的商船,独自到美洲谋生。
初到美洲,我吃了不少苦头,在餐馆里刷过盘子,在伐木场扛过木头,在大海边做过纤夫……后来,我瞅准时机,租下了一所大店铺,专做“淘金者”的生意,赚了不少钱。我第一时间想到了哥哥,想到了我曾经犯下的错,于是就写信过去,希望能补偿他的损失。我想,看到这封信后,他对我的怨恨应该会少一些吧。
又过了两年,我的生意越做越大,而且我基本定下了回法国的日期。那天晚上,就在我收拾行李的时候,一群“西部牛仔”突然闯进了我的家。这群土匪把我打得鼻青脸肿,在屋子里又抢又砸,值钱的东西很快被洗劫一空。他们临走时把我西装上衣口袋里的金怀表也夺了去,还威胁我不准报警,否则要了我的命。
我知道警察拿他们也没有什么办法,而且警察对像我这样的“外来客”也不会太在意,我只能自认倒霉。这样一来,回国的愿望就落空了,我也没有钱来进行“赎罪”了,但我又不能跟哥哥说实话,怕他对我失望。于是,我就用颤抖的手给他去了第二封信:“亲爱的菲利普,我给你写这封信,免得你担心我的健康。我身体很好,买卖也好。明天我就动身到南美去作长期旅行,也许要好几年不给你写信,你也不必担心。我发了财就会回勒阿弗尔的。我希望为期不远,那时我们就可以一起快活地过日子了。”
写到这里,我的眼泪滴到了信笺上,我连忙用袖子把信笺擦干。这时,我感觉后背又火辣辣地疼起来。
后来,我就到一艘法国的轮船上干起了卖牡蛎的营生。虽然我时时刻刻都在思念着哥哥一家,思念着我在这个世上唯一的亲人,但我却不能去见他们,不能再次成为他们的累赘。
“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一个悦耳的童声响起。
“两法郎五十生丁。”我微微抬头,向上斜瞟了一眼。这是一个多么漂亮的小男孩呀!恍惚间竟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小男孩给了我十个铜子的小费,看我的眼神充满了同情。
“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我感觉到有股热泪就要流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