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生门》读后感1000字
作者简介
芥川龙之介,日本短篇小说家,有鬼才作家之称。生于东京,本姓新原,父经营牛奶业。生后9个月,母精神失常,乃送舅父芥川家为养子。芥川家为旧式封建家族。1913年进入东京帝国大学英文科,1915年芥川龙之介发表短篇小说《罗生门》、1916年发表《鼻》《芋粥》《手帕》,逐步确立了芥川龙之介在日本文坛新星作家的地位。1921年以大阪每日新闻视察员身份来中国旅行,先后游览上海、杭州、苏州、南京、芜湖、汉口、洞庭湖、长沙、郑州、洛阳、龙门、北京等地,回国后先后于1921年发表了《上海游记》和1922年发表了《江南游记》等文章。自1917年至1923年,龙之介所写短篇小说先后六次结集出版,分别以《罗生门》、《烟草与魔鬼》、《傀儡师》、《影灯笼》、《夜来花》和《春服》6个短篇为书名。
不幸的是,1927年7月24日,正当创作黄金时期、作品尚有大幅度发展空间的芥川龙之介,在一次人生旅途中,突然感到了对未来的恍惚不安,服安眠药,自杀身亡,令人扼腕叹息。
内容简介
《罗生门》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战争年代,一个被主人赶出来的仆人,思想上正在做强盗和被饿死之间挣扎。这时正巧走到一个到处都堆满死尸的地方,也就是叫做罗生门(中文也经常翻译成罗生城这个名词)的地方,他壮起胆子,想进去找到一些财物。结果他竟然发现有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妇人正在从一个年轻女子的死尸头上拔头发。他冲上对老妇人说没人性,竟然对死尸也不放过。老太婆解释说她只是想用这些头发做个头套谋生罢了。他说曾经这个妇人,用蛇肉晒干当做鱼干来卖,吃了鱼干的人们觉得很好吃,妇人得以维持生计。我并不觉得这妇人做错了,她跟我一样都是为了生存啊!于是,仆人大悟了,既然是为了生存,还有什么不可以的?于是,他就抢了老太婆的衣服逃走了,并且从那以后再也没人见过他。
读后感悟
罗生门,一个向生,一个向死,然而真的存在所谓真相吗?事情在发生的下一刻就已成为了历史,而历史从来都是写出来给别人看的故事书。正如奥威尔在《1984》里有这样一句话谁掌握了历史,谁就掌握了未来;谁掌握了现在,谁就掌握了历史。作者芥川龙之介也正是因为写完这本书,自己身心俱疲,过分看重过去,对未来失去了希望,服药自杀。
其实人是会篡改自己的记忆,半是无意识半是有意识。或许是出于谋利或自我保护的目的,人通常会相信对自己有利的事情。对已发生的事情,也会向对自己有利的方向解读。在相信自己有错时,更会对记忆进行微调,以掩盖或减轻自己的过错。我们每个人何尝而不是这样呢,过分在意过去,过分在意过去别人的意见想法,却殊不知过去已然过去了,当下才是最美好的。用过去的苦去填满鲜活的当下,只能是事倍功半、得不偿失的结果。
不论向生也好,向死也罢,最关键是不要太在意对方的意见看法,活出自己,活出当下。谁掌握了历史,谁就掌握了未来,未来以当下的方式来到,只有当下活好了,才能更好的全方位感知未来、感知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