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作文 读后感作文 其他读后感 《告白》观后感1500字

《告白》观后感1500字

其他读后感   2025-02-22

  生而为人,你要善良

  《告白》观后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是人类的财富。今天我想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告白》。

  《告白》 是日本小说家湊佳苗写的,是一部探讨青少年犯罪问题的长篇推理小说。故事以爱女死于校内的中学女教师在班会上的告白开始。从复仇者,杀人者,杀人者家属等不同的角度展开,使真相徐徐浮出水面,并且有着让人意想不到的结局。小说反应了当今日本的社会问题。围绕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不合理之处展开,通过对两个犯罪少年的拷问,质疑了日本的教育和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因素。体现了社会现实,同时描写手法高超,叙事结构好像抽丝剥茧,让人欲罢不能。

  今天我从人物的走向,来给大家说说这本书里让人深思的问题。犯罪少年A的成长环境使他人格扭曲,幼年丧失母爱是他犯罪的原因之一,他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见到母亲,而犯罪少年b 是在母亲的溺爱下长大,生性懦弱,这个弱点是他犯罪的原因之一。两个人一个得不到母爱,一个得到的太多了,看似是两个极端,其实本质都是家庭教育的失败,从而阴差阳错导致了犯罪。而老师却以法律不健全,自己对犯罪少年施加惩罚。这不仅仅是戏剧性的发展,更深层的应该引发父母,老师等监护人的思考。

  父母是青少年的人生第一导师。自己因为工作忙或者是其他原因导致的对孩子爱的缺失,很可能就会导致孩子心里不健全,更有甚者走向歧途。这种情况不仅在小说中的日本,想想我们国家的留守儿童,或多或少的可能都会有心里问题,自卑,社恐等等。再来想想变形计,不过是有钱人的变星记,那些穷苦人家的孩子,如果不加以好的引导,会不会产生仇富心理,报复社会这些我们都无从得知。而父母的溺爱,虽然不会让他们嫉妒别人家的孩子,但是孩子独立自主能力的丧失,也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中国有句老话,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什么事情都要辩证看待,不能过满也不能过亏。引申到对于孩子的教育,就应该像是风筝,家长要时刻把握绳子的松紧,保证孩子健康成长的同时,给孩子一片自己的天地。也就是说要有独立发展的空间,但是也不能完全脱离家长的视线。

  再说到小说里的老师,她以暴制暴的行为,并不是因为她本身是个恶人。是因为小说背景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不够完善,使犯罪少年不能得到法律制裁。身为母亲,她只是选择了在法律和亲情间选择了后者。身为一个母亲,她的行为体现了她的母爱,爱本身是无罪的,但是无罪之爱却导致了不好的结果,那就值得我们深思它存在的价值。其次作为一名教育者,可以说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二导师。本身便应该为人师表,应该引导孩子向善,以暴制暴的行为就应该杜绝的。人生在世,本就多般无奈。若是都像这位母亲,因为法律的不完善,便都要以暴制暴,社会岂不是乱了?

  因此,从国家角度,法律的完善一定意义上,不仅是惩罚犯罪者,更是对其余人自身权益的维护,更是对受害者家属的心灵慰藉。而当下物质生活极为丰富,亲情的缺失,精神的空虚虽客观存在并且不可避免,但是我们也应该从自身做起,去丰富自己。

  除了描写这部分人性的恶,对于人性的美好,作者也着力刻画,爱情亲情友情,这些人性中熠熠生辉的光芒,也一直笼罩着书中的人物,为小说增添了温馨的色彩。

  极善和极恶就在一念之间。这句话,概括了这本小说的真谛。人性本空,善恶身不由己。取自于个人修养,取自于家庭教育,取自于社会现状,取自于国家保障。但是我想说,善恶本是同根生,对于同一件事,因角度不同,看法天差地别的情况在这世上比比皆是。因此,我们如果不能让所有人满意,最起码也要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天地良心。在这个世界上,在我们追逐钱财权利名望这些身外之物时,也请关注自己内心的富足。不能让小说里的悲剧在现实中上演,不能让自己在社会变迁里迷失。在物质生活丰富的社会里,人性熠熠生辉的闪光点是我们一直要追寻的,不能因为追逐身外之物而抛弃,而应该在追逐身外之物时,一一拾起。

  生而为人,不仅要活得漂亮,也要活得善良。

点击显示
标签: 逃离 读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zdfyzw-1355184/
其他读后感推荐
热门其他读后感推荐
  • 古诗文
  • 外国名著
  • 选读推荐
  • 观后感
  • 小学生读后感
  • 初中读后感
  • 高中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读书心得
  • 其他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