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作文 读后感作文 读书笔记 鲁迅朝花夕拾读书笔记1000字(精选)

鲁迅朝花夕拾读书笔记1000字(精选)

读书笔记   2025-02-06

  初读《朝花夕拾》,感觉不像是名著,是鲁迅在讲述他童年的故事和经历,寒假开始,沐浴着阳光,读着读着竟别有一番风味……

  幼年的鲁迅也是个贪玩,调皮好奇心的孩子,和我身边的同学一样,他也觉得学读书无趣,在百草园的日子,是一段十分快乐的时光:有紫红的桑葚,酸甜可口的覆盆子,轻捷的叫天子——云雀,还有肥胖的黄蜂,有趣的斑蝥,可爱的蜈蚣,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冬天捕鸟,许许多多不知名的小昆虫,陪伴着鲁迅的童年……

  长大后的鲁迅多了一份主见,面对社会的现状,人心的虚伪,他会毫不留情地批判,不留一分情面,但对于人民,他却是大爱无私,满腔热忱的,正如他自己所说“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从记叙的回忆中,我读到了鲁迅先生表达的不同情感:从《五猖会》中,透过小鲁迅难过地留下背《鉴略》,我读到了封建社会父母的腐败;从《狗·猫·鼠》中,透过对三种动物的描写,我读到了当时正人伪君子的真正面目;从《二十四孝图》中,透过对《二十四孝图》的描绘,我读到了古代孝道的虚伪;从《父亲的病》中,透过对两个只会勒索钱财的庸医的描写,我读到了当时道德的败坏,也同时让小鲁迅承受了亡父之痛……但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阿长与山海经》。一直以来,我对长妈妈的印象只有啰嗦,迷信,睡觉时摆“大”字,一个地地道道的旧中国妇女的形象,但是,就是这样一位大字不识、没有文化的人,却记住了小鲁迅的一个小小的愿望,为他买来了期待已久的“三哼经”,这是一个多么朴实善良的人啊!这件事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让我对长妈妈有了全新的理解,怪不得鲁迅先生才会用此文来怀念长妈妈。

  原来回忆,也是一种倾诉的方法。

  读完全文,我感到自己接受了一次精神的洗礼。思考现在,在与鲁迅先生的生活相比,可谓是天上人间啊!但比起百草园的生活,我们的生活也是毫无乐趣的,我没有仔细端详过一只微不足道的麻雀,不知道什么是天子,何首乌只在神话故事中偶尔听说,,更没有在意油蛉唱歌,也没有蟋蟀给我弹琴,至于路边的野果,我更是避之不及……依然依稀记得去年大雪的冬天,白雪皑皑,我多么想在雪地上打两个滚,学着小鲁迅一样“拍雪人”,但是事实却是:我怕冷到——犹如一只乌龟般缩在家里,拿着热水袋,写着作业,

  但除去百草园欢乐的日子,私塾中学习的日子,又或许难上许多倍,一天大多数呆在书院读书,又会多么枯燥、乏味呢?但聪明的小鲁迅,也会偷跑出去,以至于人都出去了,留在教室的人不多,直到寿镜吾老先生喊道:“人都到哪里去了?”大家才稀稀落落地低着头回来,那会是什么样的情景啊!

  初读鲁迅先生的散文,有时宛如正品味一杯淡雅的清茶,有时会觉得平淡无奇,也许还会感到一些不知所云,但,当你反复细读,反复回味后,则会感到慢慢地懂了,让人愤怒让人心酸各种情感回味无穷……

  掩卷三思,唏嘘不已。我不禁抚书轻叹,《朝花夕拾》你如若细品,也一定会有更多感悟……

  《朝花夕拾》作为“回忆的记事”,讲述了鲁迅先生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以及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生动了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

  《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后由鲁迅改为《朝花夕拾》,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朝”表示早年时候,“夕”表示晚年时期,这个词的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晩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

  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朝花夕拾》共收入十篇作品。包括:表现了鲁迅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的《狗·猫·鼠》;怀念长妈妈又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阿长与》;批判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的《二十四孝图》;表现封建家长制阴影的《五猖会》;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无常》;写童年之事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露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实质的《父亲的病》;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琐记》;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范爱农》。《朝花夕拾》将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显示了作者关注人生、关注社会改革的巨大热情。

  作者简介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作为“民族魂”的鲁迅用自己的笔扛起了中国现代文学的一面旗帜。随着1918年5月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的发表,“鲁迅”这个笔名出现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同时也奠定了其独特的文化地位。他的文学创作也一发不可收拾,1921年创作了中篇小说《阿Q正传》,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朽的杰作。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二心集》等等都是鲁迅以笔代戈,不断战斗的成果。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经典作品之一。刚开始,我就觉得这哪是什么名著啊,这不就是鲁迅先生经历的事情吗?那既然这样,不是每个人都能当作家了吗?但当我看了其他名著做了对比后,我才发现,我的观点是错误的,鲁迅先生的作品会给人带来不一样的、独一无二的感受,它能一直吸引着你。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只不过有的人的童年苦,有的人的童年乐,那让我们看看鲁迅先生的童年是什么样的吧!

  细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感受那字里行间中流露出来的少年鲁迅的天真烂漫的感情。边读着,我的脑海里便浮现出一幅幅令人向往的、生机勃勃的场景,突然,我好像看到了幼年的鲁迅,他悄悄地,趁大人们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有时也采摘一些野生植物,有一次竟为了挖到人形何首乌根,弄坏了泥墙,真是让人忍俊不禁。他与伙伴们一起捕鸟,每次朋友都能捕到不少,而小鲁迅出于性急,总捕不到很多。长妈妈曾给他讲过一个神话故事,因此,他十分害怕百草园里的赤练蛇。而在三味书屋,虽说寿镜吾老先生的教育挺严厉,但当他念书入迷时,肯定不知道孩子们在干什么,孩子们就趁机放任自我,有些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而小鲁迅呢,则在画画。画的什么呢?哦,原来是在用荆川纸蒙在小说上描绣像,唉别说,还挺好玩呢!

  看到这,你是不是觉得鲁迅先生的童年是无忧无虑的呢?当然不是了,比如有一次,小鲁迅兴致勃勃的想要去看迎神赛会,可父亲却要他将《鉴略》背下再去看会,本来兴奋的小鲁迅一下子泄了气,但又有什么办法呢,那就强记呗。从这,我能感受到封建社会对儿童的制约,剥夺了他们天真无邪的本性。唉,面对这样的社会,我也只能长叹一声……

  看鲁迅先生的作品,也会感到有些酸。哪里酸?心酸。比如《父亲的病》,写父亲得了病,鲁迅为他请了几个医生,可这些庸医都贪婪钱财、故弄玄虚、草菅人命,只知乱收钱,却一点也不在意人命,从而耽误了父亲的病。在这一篇中,作者不从正面写家道衰败,在父亲临终时,衍太太让鲁迅大声叫父亲,而这却成了遗留给鲁迅的“最大的错处”。文章感人肺腑,但也不忘暗中讽刺衍太太这个自私多言、爱使坏的形象。面对我们的家人,我们既要有孝心还要有关心;要注意辨别庸医,面对没有科学依据的事情,绝不能相信。我们要向孙悟空学习,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明别是非,坚持正确的行为,不能急于求成,否则可能会前功尽弃。

  总的来说呢,这本书抒发了鲁迅先生对亲友、老师以及美好的童年的深切怀念之情,通过自己青少年时期的经历揭露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书中饱含着鲁迅先生对社会的批判,更多的时候,这种批判不仅仅在字面上,而是渗透到情节和任务中,这就更能反映作者杨要表达的感情。

点击显示
标签: 赵州桥 读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zdfyzw-1355278/
读书笔记推荐
热门读书笔记推荐
  • 古诗文
  • 外国名著
  • 选读推荐
  • 观后感
  • 小学生读后感
  • 初中读后感
  • 高中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读书心得
  • 其他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