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尔摩斯探案集》读后感1500字
其实这篇文字不能单纯的叫做名著读后感,只因迷恋英剧《神探夏洛克》而去拜读原著的出发点实在是有些对不起阿瑟柯南道尔先生。但是读完这本红及一个多世纪的欧美侦探小说,还是让我惊叹连连。
1886年,《血字的研究》首次露面便征服了世界,那个睿智,博学,孤傲,正义,又带点神经质的福尔摩斯已不单单是一个侦探人物,更成为了一种文学传统,一种时代特征。《福尔摩斯》的走红,一方面是它跌宕起伏的情节,缜密的逻辑推理和细致的心理分析;另一方面则是通过这部侦探小说揭示了社会的现实问题,并在艺术上开创了侦探小说的流派。犹记得书中华生初遇福尔摩斯时在纸上列举的他所掌握的关于福尔摩斯的情况:
1.文学知识无
2.哲学知识无
3.天文学知识无
4.政治学知识浅薄
5.植物学知识不全面,对鸦片,毒品方面的知识丰富, 可对园艺学一无所知
6.地质学知识偏重实用,但很局限。一眼就能分辨出不同的土质,他曾在散步回来时,让我看他裤腿上的泥渍,并根据这些泥渍的颜色和硬度,指出它们是在伦敦什么地方溅上的
7.化学知识渊博
8.解剖学知识精确,但不系统
9.惊险案件知识广博。他似乎对本世纪发生的每桩惊险案件的所有细节都了如指掌
10.小提琴拉得很好
11.擅长使用棍棒,也精于刀剑拳术
12.对于英国法律具有相当充分的实用知识
如果不是知道福尔摩斯,相信读完这些,你会感觉云里雾里,究竟拥有这般知识范围的人物会从事何种职业。柯南道尔一共写了4部长篇,56部短篇小说,我只拜读了其中的九篇,但都很经典。有处女作《血字的研究》,《四签名》,还有我认为最经典的《巴斯克维尔的猎犬》。这些侦探小说在二十一世纪看来,在文学魔术师阿加莎克里斯蒂的著作前,仍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回到最初,因为英剧《神探夏洛克》我拜读了原著,读完后不禁暗暗比较了一番。相信看过《神探夏洛克》的人都知道,这部由BBC出版的英剧,在上映之初就广受追捧。而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扮演的神探夏洛克也被中国影迷亲切的称为卷福。那么这部英剧到底有何出彩之处,让它在那么多福尔摩斯的翻拍中备受好评呢?首先,大家都知道BBC一向是慢工出细活,而平均一年一季,一季三集,一集90分钟的《神探夏洛克》当然也不例外。其次,这次翻拍对原著有了不少改动的地方,其中最大的改动也是我最喜欢的改动之一就是把故事发生的背景设在了21世纪。不再是马车出行,电报联系,但是一样在伦敦的贝克街221B室,福尔摩斯遇到了华生。还有一点就是主人公的变动,人到中年,颀长消瘦的福尔摩斯变成了帅气锐利又有点孤傲的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而福尔摩斯与华生的友情也成为了影片讲述的情感重点。种种改动赋予了这部十九世纪的侦探小说新的生命,汽车,短信,甚至华生每日更新的博客都给人一种亲切感,仿佛我们的身边就住着这样一位神秘又绝妙的世纪侦探。但是这些改动还不足以造成它的轰动,最根本的是对于小说案件的讲述,一集一个案件的进度,剧情紧凑,悬疑暗布,场景的精确布置都使整体效果提升。当然,对于福尔摩斯的铁杆粉丝来说,一切都是次要的,他们想要的不过是一个他们熟悉的阿福,而不是一味的拼剧情拼噱头的消磨时间的八点档剧。毫无疑问,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演绎了一个真正的阿福,一头卷发,锐利的眼神,外加一点神经质。爆米花般吐露的一连串让人失去反应却逻辑严密毫无破绽的陈述;孤傲自信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忧郁烦躁的乱拉小提琴演奏却也可以完美的演奏世界名曲;爱拖沓的穿着睡衣躺在沙发上冥想也会突然一跃而起狂笑不羁;洁癖的全身一层不染却为查案弄得狼狈不堪
书中,19世纪的福尔摩斯先生说:我想全世界干这行职业的人恐怕只有我一个,我是一个咨询侦探。在如今的21世纪,他仍然这样说,仍旧向世人展示他无往而不胜的科学刑侦方法即使有整个新苏格兰场成堆的仪器在与他竞争。
我相信原著永远会是经典,但是后世人却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再现原著中的经典。
曾经在一篇影评中看到过一句话,很喜欢,在这里引用作为结束。
如果柯南道尔还活着,生活在这21世纪的前叶,他一定也会让他亲爱的神经病患者,在雷斯垂德警官的新闻发布会上,接二连三的给在场的人发送wrong的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