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觉醒》读后感1000字
这本书提供的不是一套家庭教育策略,而是树立了一套亲子关系相处的人生哲学,其中的很多观点如同指南针一样,在我们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出现状况时,可以及时回顾并以此纠正自己的偏差。
书中总结的觉醒大概分为三个方面。
首先,是关于控制欲的觉醒。
传统的父母会居高临下地掌控孩子的一切。他们会把自己的计划强加到孩子身上,或者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强行灌输给孩子,要求孩子完全按照他们的模式复制生活。
作者指出,事实上孩子不需要父母的主张、期望、权威与控制,他们具有的是充满潜能的内心世界。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命规划图。
所以父母应当努力做到的是让孩子享有身为自己的权利。只有做父母的觉醒了,才能把自己同孩子区分开来,不把孩子当成一件私有物。
当家长们不再追求控制欲的满足的时候,就会同孩子建立起一种亲密的关系,也就能够帮助孩子塑造起同他们本质相协调、相适应的人格。
其次,是关于自负感的觉醒。
父母在生养孩子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会产生一种自负感。在孩子面前又不自觉地表露出来,渗透到对孩子的管教中去。
他们始终坚信自己的一切经验都是正确的,不需要反思。
如此一来就形成僵化的思维模式,在没有审视自己的世界观之前,就期望孩子按照父母的意愿去生活,这恰恰是对孩子的一种束缚。
作者建议沉迷在自负感中的家长要早日觉醒。
试问自己:
在教养孩子的时候,我有没有特意倾听过他们的心声?
如果我使用的方法效果不佳,那我愿不愿意做出改变?
觉醒的教养方法使父母放下那种自负感,让长幼关系成为伙伴关系,与孩子自然地实现平等。
第三,是关于情绪的觉醒。
因为父母会把孩子视为自己的一部分,会直接把孩子的表现跟自己的情绪连接起来。
孩子表现好父母就高兴;反之就生气。
可是,每个孩子都会犯错,有些行为会给父母惹上麻烦,当问题出现的时候,有些家长就会暴跳如雷,管不住自己的情绪。
这些父母没有认真反思的是,这些所谓的错误,并不一定都是错误,孩子更不应该因为这些而不被重视或者不受尊重。
很多父母会陷入误区将自己的尊严同孩子的行为混为一谈。当孩子的行为违背常规的时候,父母就觉得要承担责任,甚至因为自己丢面子而责罚孩子。这样会导致处理失当。
当实际情况没有达到计划的期许时,我们就会产生抗拒心理,会闹情绪,因为我们感受到了威胁。
当我们心中应该怎样的完美梦想破裂时,我们的负面情绪就爆发了。父母的觉醒就是需要粉碎那个完美的梦境,接纳不完美的自己,也接纳不完美的孩子,调整身心,在每一个当下与他们和谐相伴。
读完《父母的觉醒》,让我在遇到孩子的问题时,会更深层的看到孩子问题背后的真相。比如说孩子表现不好的根源其实在于他们内心无法疏解的情绪,而通常孩子的情绪又是父母隐藏情绪问题的投射。每当这时候我就会对照书中的观点认真地反醒自己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