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作文 读后感作文 其他读后感 《别说你懂心理学》读后感5000字

《别说你懂心理学》读后感5000字

其他读后感   2025-01-09

  距离2019年2月15号出考研成绩的日子到现在已经足足六个月了,真的是一晃就半年了,这是第一次这么心平气和的谈考研,也是第一次终于不再执着,从考研失败到现在工作已经缓了半年,听说考研就只有两种结果,一种是考上皆大欢喜,一种是失败耿耿于怀直至考上为止,考研也许像大部分人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件只看结果的事情,不敢苟同,如果没有好的结果那就是白白浪费时间和金钱吗?

  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失败的英语专业学习者,因为初中和高中的时候每次英语考试成绩在所有科目里面成绩是最高的,就默认为自己也是喜欢英语的,哪怕收到这个专业的录取通知书的时候也是这么认为的,当真正把英语作为专业来读的时候,才深刻的知道自己面对密密麻麻的纯英文字的时候是多么的崩溃,第一次觉得学习很快乐自己很愿意去学习的时候是拿到教育学和心理学课本的时候吧,因为当时考教资只能强迫自己学习,因为考研想避开英语也就选择了教育学的学硕去考,在备考的过程中用了近半年读了我四年都没有读过的一些书籍和文章,哪怕考研成绩出来不理想,也是很执着的在微信读书上看完了杜威的《我的教育信条》和卢梭的《爱弥儿》,因此,对于考研只是看结果这种看法真是不敢苟同,备考的过程才让我自己知道自己喜欢学教育学和心理学,一种又一种有趣的实验可以让人茅塞顿开,一个又一个直击心灵的理论可以让人恍然大悟,这可比我当时每天看着直译或者意译的英文来的更加有趣,所以我觉得有些事情还是需要看过程的,一个很小很简单的例子,一个人的人生都是在看过程的,看人的一生过得精彩与否,如果要看结果,每个人死后都是一抔黄土,比的是什么呢?

  学着阅读是去年过年为了打发无聊的等待出成绩的日子,看过林清玄大师的散文教自己静心,看东野先生的小说让自己增加深度,看《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让自己明白精神需求,半年看过了18本,我是一个没有营养的人,看的只不过是自己感兴趣的书罢了,意外的看到了《别说你懂心理学》这本书,翻看了前两页字字认同,也正是这般认可,才有了这次公众号的更新和文章推送。因此,此文更像一篇读后感,更多的是想分享书中很多有趣的定律和效应。

  【学会选择】

  《别说你懂心理学》开篇就讲: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理,心理决定着一个人的想法,也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同样的事物,对不同的人来说,他们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因为他们的心理活动不一样。不知道是不是受职业影响,每次看到孩子心理方面的问题时就格外感兴趣,就不断联想到学生的学习心理以及孩子们的教育心理问题,自己听过环老师大大小小的培训讲座,印象最深刻的却是环老师真挚的表达他与女儿的相处模式的那次讲座,他说他每次休假有时间的时候会带大女儿去书店,也会带她去超市购物,他说小孩子什么都想要,但是每次他只会给女儿买一本书,买一件零食,你可以在众多的商品中挑选你今天必须得到的一件,他说这么多年次次如此,多么深的感触,他说他希望能够教给女儿的是一种自主选择的能力,多么注重孩子心理发展的父亲,他说他工作太忙了,难得有时间回家陪家人,但是只要在家不需要工作的时候,他不会看手机,不会看电视,他会选择读书,过不了一会他的女儿也会拿着本坐在他的旁边津津有味的去阅读,他说多么其乐融融的画面,是啊,多么温馨的场景。

  不由得想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责怪孩子在家里不爱读书就喜欢玩手机,这里就有话要说了,孩子们在小到分不清是非的时候,他们拥有的不过是超强的模仿力,我们让孩子读课文,他们也只不过是模仿老师的发音进行复述,我们让孩子学手工,他们也是模仿老师的动作进行重复,他们的学习能力就表现在模仿力上。

  如果我们下班回家可以在饭后坐在孩子旁边阅读,那么孩子看着我们也会自己自觉的看书学习,不论他看什么,总比看手机强,如果我们下班回家,觉得一天工作好辛苦,好不容易回家玩会手机,孩子看到我们在玩手机,他也会因为好奇凑过来,然后我们因为疲惫懒得说,我们看了多久手机,孩子就看了多久,他在手机上发现了他从来没有见过的多彩的画面,他见到了各类有趣的动画和视频,他觉得手机太神奇了,第二天他还是跟着我们一起看,此后他就特别喜欢玩手机,他以为在手机上有着他从没有接触过的新物,他只是不知道,其实更多彩的世界在书里,其实书里才有他应该以及必须要学习的东西,所以,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小小的个子开始挂着大大的眼镜,小小的年纪因为不让玩手机会跟爸妈大吵大闹,不知道为什么,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遗憾的是我个人到现在都没有养成自主选择的能力,甚至没有自主判断能力,很容易受外界影响,但我从没有抱怨我的父母没能教会我这些,我知道,书里,什么都有,现在学也来得及,当我学会了我就可以教给自己的孩子了。

  【三分之一效应】

  三分之一效应是指看似第一的东西,不一定是最好的。

  三分之一效应属于决策、选择中的心理偏差,指人生在世经常会面临二选一或多选一的情况,特别是多选一,难度更大且易使选择者陷入迷茫的状态。该现象被心理学家总结为:在生活中,人们经常要面临多种选择,而受到传统思维或固定模式的影响,人们做出的看似正确的选择,却不一定是正确的。

  研究人的心理真的是件有趣的事情,售卖店家们也是为了营销绞尽脑汁,在一条古街上,精明的店家会将店面开在街道的三分之一的位置,因为他们知道没有哪一个顾客会在第一家或者最后一家直接购物,你会走进第一家看中自己喜欢的食物或者东西直接购买吗?除了目标性极强的人,我们大部分人都会觉得我们再进去看看,说不定有更好的,当我们转了又转哪怕再也没有更好的,我们也不会返回第一家去购买,一般都是近三分之一的路途去选择,说不定其实第一家你最开始看中的恰恰是最合适的,但我们总是自以为还能找到更好的,从而错失最开始的珍贵。

  【反映法则】

  反映法则是指外在世界反映你的内在真实。旨在说明外在世界中的信息能够反映出个人真实的内心世界。其主要观点为,人们很容易看到别人身上的优缺点,却很难看到自己的,所以人们可以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言行中认识真实的自我。

  书中也提到我曾经高中最喜欢引用的一位作者的名言,爱默生曾言你一直自认为自己是怎样的人,你就会变成那样的人,可是首先,我们是怎样的人呢?每个人都能够准确的定位自己是怎样的人吗?不一定吧,不然怎么会那么多一生碌碌无为的人,怎么会那么多抱怨迷茫的人,一个人可以暂时性的落魄和无助,但是绝不能自我怀疑乃至失去奋斗的斗志,当遇到一件不称心的事情,我们总是首先怀疑自己的时候,会给自己无形的压力和负担,结果是好的话还好,要是结局不是那么如意呢,我们从运气归因到能力,从而无限制的进入自我能力的怀疑,然后得出结论:我好蠢。

  也许这里总有人有异议,会认为我们首先从自身找问题才能够自我激励,心理学上维纳的归因理论也认为孩子学习成绩不好的时候家长和老师要引导孩子将原因最好归于努力,这样才能刺激孩子更加努力学习,但是尽管如此,还是需要分析能力难度运气等等因素,在其他因素确定的时候才能归于努力,而我们不论什么事情都将问题归于自己的时候,未免对自己也太苛刻了,所谓客观和主观,所谓辩证,哪怕很多客观的因素我们无法控制,但是也许将自己承受的多于的压力归于这部分,你才会觉得生活也许没有那么难。

  反映法则告诉我们我们认识自己总从别人的眼里来观察,我们自己无法正确的定位自己,可是自己在别人面前总是会展现好的一面,这样你会一直在别人的眼里找寻自己的优点,自己本身的丑陋和自私也许夜深人静的时候自己会琢磨,又有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们也许会觉得不应该在朋友圈秀,但是能够发在朋友圈的都是好的状态和喜悦,比如一位妻子发的朋友圈永远都是家庭美满的一面,她不会发今天和丈夫或者孩子吵架的视频和朋友圈,人就是这样,我背地里过的再心酸,我也要让认识我的人知道我有多光鲜亮丽,这样渐渐地,我自己就会麻痹,别人认为的我可能就是真的我吧,也许吧,不同的人不同的追求。

点击显示
标签: 跟踪 台风 卫星 读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zdfyzw-1355890/
其他读后感推荐
热门其他读后感推荐
  • 古诗文
  • 外国名著
  • 选读推荐
  • 观后感
  • 小学生读后感
  • 初中读后感
  • 高中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读书心得
  • 其他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