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六回读后感2000字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宝玉、袭人亦大家常事耳,写得是已全领警幻意淫之训。此回借刘妪,却是写阿凤正传,并非泛文,且伏二进三进及巧姐之归着。
宝玉稍稍有了一点动静,身边的人马上就来伺候了,端来的汤不过小小饮了两口。系裤带都不用自己动手,亏自己知道发生什么事了。告诉袭人之后,就强拉着了,为所欲为。袭人也是有分寸的聪明人,知道事情能不能做。偷试一番、幸得无人撞见,看出来袭人挺大胆的。宝玉应该不大清楚这些事情意味着什么,只是知道云雨之情是什么。这件事要是传出去,外人添油加醋的闲说,怕不是成了金钏。
作者想转了,给出一段过渡,切换到刘姥姥上来。先介绍了王家的背景,慢慢塑造刘姥姥的形象。老人家还是有智慧,做事成人的道理朴实真切。农村人的语言,更为粗放,话糙理不糙。狗儿势利眼,自己又怕丢脸,撺掇姥姥去。为什么要带上板儿呢,去见世面?省的在家里吃饭?带着小孩更容易被同情?我想是后者。
呵,荣府的大石狮子。姥姥掸掸衣服,表示正式。蹭到角门前,真是生动形象啊,欲行又止。人家那么富贵,我如此贫贱,这么悬殊,过去我这老脸往哪搁啊,说什么话呢,不去又不行,来都来了,怎么着也得试试吧,可真的是羞啊,何异于异想天开。千思万想都融于一个蹭字上,鬼斧神工,呼之欲出。门口的家丁,有主子的靠山,说话自然恣肆一些。对卑微的平民,只是取笑。幸运的有个老年人给姥姥指明了路子,过了第一道难关。后门上有三二十个小孩子,大约都是贾家的子嗣。描写走路的样子,跳蹿蹿的,一下子就表现出了活泼的样子,好动好跳,刻画地入木三分。外线就理好了。
说话拐弯抹角的,不至于太唐突,要慢慢引出自己的目的。先嘘寒问暖,支一些闲话。上回见面时怎样怎样,现今情况如何,再问今天来是怎么一回事。话不必点明,透露那么一些,我本应该如何如何,可是出了些事,再叹叹气,对方也就知道来意了。周瑞家的知道丈夫受过人家的情谊,不好拒绝,她也想在姥姥面前表现表现自己,说混的不差,手里头是有点权力的,尽自己的力帮助姥姥,内线的铺垫完成。恰好逢着凤姐的吃饭的空当,差不多齐了天时地利人和,姥姥的希望来了。
一进荣府一回,曲折顿挫,笔如游龙,且将豪华举止,令观者已得大概,想作者应是心花欲开之候。
地位太过悬殊,姥姥一进屋子,几乎都没见过,各种感官都被调动起来,新鲜异常,求天拜佛。特意说了说姥姥见挂钟的情形,惟妙惟肖。乡下人没见过,只能和自己生活中的物品联系,乱猜一番,描写的很是精致。
只听远远有人笑声,成凤姐的标志了。姥姥的动作言语,立于纸上。见大人物前是要好好准备,生怕错了什么,文中类似嘱咐叮咛的场景出现了好几次。凤姐当然知道人已经来了,大概有些累了吧,一上午都没闲着,刚用过饭又有事情找上来,略歇一歇。她也知道不是什么紧要的,就让这么站着也无所谓,同样也体现了自己的威严。拨手炉内的灰、也不接茶,也不抬头、慢慢问道,相当悠闲的姿态。忙欲起身犹未起身,见她不起身也罢,意思意思就够了,再明知故问一下,表示礼数。凤姐不免客气两句,旧日的空架子,好像是真的。姥姥和王夫人那里沾边,虽说事小,还是要请示请示,这点凤姐很了解。求人办事,不好开口,推让推让,到最后不得不说了,也要转几个弯。姥姥未语脸先飞红的脸,也是有几分可爱的,这是庄稼人的朴实。忍耻说道,真是羞愧难当。好不容易下定了心,话刚出口,还未提及来意,就被打断了。小插曲吊胃口,姥姥尴尬的要命,其实别人都不在意她。
从贾蓉动作上看,和凤姐过于亲昵了,嘻嘻的笑着、炕沿上半跪,凤姐也在调弄嬉戏。出去了又叫回来,想想不说了,根本没把姥姥放在心上。见一个侄儿来了,就忘了身份,开始攀亲了,自己的也是侄儿,凤姐当然不会计较了。让她们去吃饭,得个空,凤姐不知道具体是什么关系,处理的分寸把握不好,让周瑞家的再去问个清楚,凤姐就知道怎么办了。饿了,说话间就吃完了,舚舌咂嘴,样子一下子就浮现在脑海。凤姐太会说话了,两边都说得漂亮,处理的得当识体。姥姥见有一大笔钱了,喜的又浑身发痒起来,激动难耐,佩服这语言。在家里的习惯哪能一时改过来的,说错话是必然的。
刘姥姥平实无华的庄稼人,栩栩如生,宛在目前。语言太精准了,描写的绘声绘色。下次出场更为精彩。
借刘妪入阿凤正文,送宫花写金玉初聚为引,作者真笔似游龙,变幻难测,非细究至再三再四不记数,那能领会也?叹叹!
梦里风流,醒后风流,试问何真何假。刘姆乞谋,蓉儿借求,多少颠倒相酬,英雄反正用机筹,不是死生看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