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冬说庄子·大宗师》读后感1000字
一
年轻人选择自己的职业方向的时候,是遵循梦想还是说先拿比较稳定的工资?是要在大城市拼搏还是在小镇上安稳度日?职场中要不要附和领导的观点?在自己不喜欢的场合如何表现得体?
在之前,我觉得这些问题是无解的。
因为每个回答背后都各有理由,各有优劣,各成体系。
曾经我在一个活动中担任助理(俗称的托儿)。游戏内容是:每个人要当中说出自己的梦想,如果其他人认可就站起来,如果不认同就保持坐姿。某参与者叙述完自己的梦想之后加了一句谢谢大家。当时我脑海里闪出一个念头你为啥不谢谢自己呢?。于是我就一直坐了十多分钟,让场面冷得不行(因为其他人都站起来了)。
我觉得这应该是一个比较好的例子:在生活中,我们身上的角色和认知有时候是对立的、冲突的。比如在活动中,甲我觉得既然不认可说话人的梦想那就不要起来;乙我觉得作为一个托就要有托的觉悟,适时表现,该站起来;丙我觉得其实无所谓;丁我担心这次没有坚持就是放弃了自己的坚持
现在,庄子似乎已经给我们的这些纠结以一条明路:
书中,梁老师讲到他的一位朋友,出差的时候会带两双鞋有的场合会穿布鞋,有的场合会穿皮鞋让自己不与他人形成某种隔阂,并且不让自己的身份角色对他人形成某种隐隐的压力。
当我们以某种不适合的表情、言语、服装、发型,以及心智模式进入这个场景的时候,其实是另外一种我执。
佛家经常强调无相或者无我相,因为你既是母亲又是女儿;既是客人又是售货员;既是儿子又是父亲;既是演员又是观众。所以,没有一张确定的面相。当场景已经从A转移到B,你还舍不得放弃场景A所用的面相,那就是我执。
二
回想当时,没有坚持想法其实也不会怎么样。超人不会因为吃了一顿小龙虾就丧失能力。本是超人,上厅堂下厨房还是超人。不过我们还是会怀疑:遇事就变,会不会最终变成一只百变怪,没有了自己的样子?
去除自我(即每个角色中的我),或许方向是对的,但实行起来有点难度。入戏深了,出戏就没那么快。看多了深渊,深渊就回眸一笑。屠龙多了,身上的血腥味就重了。
机智的庄子又提供了解决方案。
(这个方案我还没想明白,或者说还没认同,这里列出来仅供参考)
原文:在合适的时候,成为一个合适的人,让自己的生命剥离出若干层自我,在每个场合里都能游刃有余。如果能认清游戏中的角色,也应该有认清生活本质的能力在什么位置就演什么角色。把自己强大的我是谁的观念慢慢淡化掉以后,变成我是我们的时候,或者我们是谁的时候,让自己内在的多个自我都能够成长出来,和光同尘,你会在这样的人间获得更多的逍遥。
似乎是说,把一个我,分成多个我。让每个我都能独立成长(以应对不同的场景)。似乎有点像莫恩玛回复米瑞魔的意思。反正精神分裂者的春天已经来临,你是谁还重要吗?
这个方法思路上没什么问题,但我还是持保留意见:一者作为一个普通人类,未曾体会过化身万物的状态,不太好说这个方案就是最优解;二者,培植人格是需要花费资源的,有没有那么多资源可以花费?
第三者,没有
总的来说庄子说的是一个事情:要意识到自己会经常处于不同情景之中,不要把上一次的状态和思维模式代入这一次;要培养这种快速切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