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作文 读后感作文 其他读后感 《呼兰河传》读后感2000字-书里有萧红最深刻的孤独和痛

《呼兰河传》读后感2000字-书里有萧红最深刻的孤独和痛

其他读后感   2025-01-18

  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来回循环的走,那是自古也就这样的了。风霜雨雪,受得住的就过去了,受不住的,就寻求着自然的结果。那自然的结果不大好,把一个人默默的一声不响的就拉着离开了这人间的世界了。

  至于那还没有被拉去的,就风霜雨雪,仍旧在人间被吹打着。

  这是《呼兰河传》第一章的最后一段话,在我看来,更像是给整本书定了一个灰蒙蒙的基调。

  呼兰河的现实生活

  那个谁也不去填平修缮的泥坑子,横亘在一条主路中央。这个寂寞安静的小城需要这个泥坑子的存在,就像太过寂寞的人,没有任何的波澜,偶然出现的悲伤不能去治愈一般。

  需要悲伤,就像需要泥坑子,不时淹没一匹马、一头猪、一个人,给无所事事的人提供谈资和廉价猪肉。

  驾车挑战泥坑子,就像又一次回忆了那伤疤一样的悲伤记忆。

  只有这样,才能证明自己还活着。

  卖豆芽菜的王寡妇和泥坑子的存在如出一辙。疯癫一阵后又继续平静地生活。

  做扎彩的铺子琳琅满目却悄无声息,没有人去过另一个世界,只是用阳间一切好的东西造出来,并带上自己的想象。一切的生老病死在呼兰河都是应该的命运安排。不去问生的意义,其实也并不关心死后的世界,死了就完了,一切就是默默的循环,内心大概与此无异。

  还有那些叫卖的小贩,他们就像时间的刻度,不用看表,每一个出场的时候就代表时间推移了一下。

  吃一块豆腐,似乎是呼兰河很多人家的奢侈之举,是打破常规的出格行动。不过了,买一块豆腐去,撒点小葱,浇点辣椒油,就是一盘无上的美味,是美好生活的代表,是无色彩的日常里的一抹亮色。

  大卯星出现的时候,一天就过去了。生活就像贴冻疮的黑膏药,黏糊糊,到后来,那结果,谁晓得是怎样呢,反正一塌糊涂去了吧。

  呼兰河的精神生活

  物质的生活卑琐平凡,精神的贫乏更胜一筹。

  人们对跳大神的热衷跟围观陷入泥坑里的马一样,跳大神的表演就像马在坑里的挣扎。叫人唏嘘不已又乐此不疲。

  跳大神、唱大戏、放河灯、逛庙会,似乎都是为鬼神而做,现实的生活也局限了人们的想象,鬼神的世界在这些表现形式里呈现出的,也不是什么丰富的场景。

  这被称为精神上的东西似乎都是为现实背书而存在的。塑出来的泥像是温顺的,戏台上到底唱了什么也不明所以,河灯最后去了哪里也无人问津,放完也都各自回家了,认命一般的不去追根究底。

  这就是作者生活的小城,说完了物质和精神,大背景了解过后,作者带我们走进了她的家。

  童年的后花园

  她最怀念的那个大花园。有色彩有蝴蝶,有童年和祖父的欢声笑语,有她这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这个花园里丰富多彩的一切,就像与世隔绝的桃源之地,一扫小城的灰霾,变得让人神往。

  那间装满了古董宝贝的储藏室是萧红的宝藏,挖掘出一个家族遥远的记忆。但是,仅限于一刹那的受惊,家里边多少年前放的东西,没有动过,他们过的是既不向前也不回头的生活只是一天一天的平板的、无怨无尤的在他们祖先准备好的口粮之中生活着。

  她的童年在念诗和吃中度过,祖父的宠爱多么难得宝贵。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念的这句诗,好似也成了作者命运的写照,只是,她最终客死在十分遥远的香港,再也回不到家乡。

  呼兰河的家院

  外表威武的大院子,作者的形容是内容空虚。第四章的每一篇开头,都是用了荒凉,是没有人住吗?恰恰相反,每一个破房子里都住了人,养猪的、拉磨的、做粉条的、栓车的,都是忙碌的人,可都是荒凉的,内心的荒凉。他们不知道光明在哪里,可是他们实实在在的感得到寒凉就在他们的身上,没什么希望的逆来顺受,响音单单,没有同调,就像孤单的人生一样,焉能不荒凉。

  院子里的蒿草开花,引来蜂飞蝶舞的热闹,却更显寂寞。

  呼兰河的人们

  挨打的团圆媳妇,在婆家备受折磨,传统就是这样,儿媳妇都是被打过来的,她的婆婆自然也照做,只是团圆媳妇不经打,最终死去。她婆婆无法理解,为什么她家的媳妇就死掉了呢?哪家不打媳妇,我还花了那么多钱,甚至倾家荡产给她请大仙驱鬼治病。

  残忍吗?很残忍。愚昧吗?真愚昧。百年以后的我们读这些文字,是触目惊心又痛心疾首的。可那个时代,这是稀松平常的一件事,就像作者平静的笔触一样。团圆媳妇的婆婆不是一个矛盾综合体,因为她自己本身何尝不是一个可怜人呢?

  性情古怪的有二伯,勤劳善良的冯歪嘴子,他们身上有生命的坚韧,像不断被踩踏依然顽强生长的小草。逆来顺受,你说我的生命可惜,我自己却不在乎。你看着很危险,我却自己以为得意。不得意怎么样?人生是苦多乐少。 这是作者最终的注脚。

  不光是书,也是人生的注脚。

  想读萧红的文字很久了,第一部就选了她的最后一部。在新华书店里看了一半之后,隔了几日去言几又买了一个不同的版本。新华的那版有茅盾的序,满篇是萧红生前的孤独和寂寞,就像这本书一样。

  家乡和童年是写作的人不能绕开的主题,那是生命的开端,是创作的源头,也是最终的归宿。一生颠沛流离,寂寞而终的萧红用这部作品道尽了全部情感。

  这是在短暂却深刻的体验过生命之后,一幅凄婉的画卷。

  每次回到家乡,我总会有汹涌的情感和文字,可能是因为怀念,可能是因为放松,身心好似靠了岸一般。路上遇到的行人,街边店铺里的音乐还有河堤的风景......每一处都想让我烙在心里。

  这些年的孤单和寂寞在离开之后从未停止,但至少我还有幸,能够有路,能够回去。

  可每次回去,沉重也更添一层,因为凋零的人,因为被时代洪流裹挟着的踉跄脚步,我不愿她被摧残,又什么也做不了。我怕,终有一天,像萧红一样,回不去。

点击显示
标签: 草房子 读后感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zdfyzw-1356127/
其他读后感推荐
热门其他读后感推荐
  • 古诗文
  • 外国名著
  • 选读推荐
  • 观后感
  • 小学生读后感
  • 初中读后感
  • 高中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读书心得
  • 其他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