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作文 读后感作文 其他读后感 《摆渡人》读后感1000字-生命的荒原上,我们都有一个“崔斯坦”

《摆渡人》读后感1000字-生命的荒原上,我们都有一个“崔斯坦”

其他读后感   2025-02-04

  断断续续的,今天终于把英国作家克莱尔麦克福尔的一部伟大的作品《摆渡人》看完了。

  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十五岁的单亲家庭的女孩儿迪伦,一个处在叛逆期的孩子,与母亲的渐行渐远,对学校现状的不满,朋友不在身边的孤独,以及对父爱的渴望。在迪伦终于鼓足勇气,去看望素未谋面的父亲时,却在途中发生了交通事故。

  当惊恐万分,拼命挣扎的迪伦费力爬出了火车残骸,以为自己是唯一的幸存者时,看到了不远处山坡上坐着的一个男孩儿的身影,这个人,就是迪伦的灵魂摆渡者崔斯坦。

  在崔斯坦的引导下,迪伦开启了她的荒原求生之路。

  小说对人物心理描写和刻画非常到位,构思新颖,特别是结尾的地方,原来迪伦跟崔斯坦那么多的历程,是发生在火车事故后,救援人员进行抢救的那一小段时间内,最后两个人都获得了新生。会让你在读到最后有一种很神奇的感觉,有一种强烈的冲击感,那是一种不放弃,不屈服,冲破束缚,打破常规,想要达到某种愿望的强烈信念的支撑下获得的新生。

  迪伦所要跨越的荒原,是生命的荒原,每个人都必须穿过他们自己的荒原,在这个地方发现自己已经死亡的真相,然后无可奈何的接受。

  荒原的景象是心像的投射,反映了被引导者所思所感。生气的时候,荒原就会阴云密布,狂风大作,一片漆黑;开心的时候就会阳光和煦,花香四溢,微风徐徐。

  迪伦生命的荒原,其实也是我们心灵的荒原。

  人的一生都是一场单程旅行,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没有人能够清楚的知晓,所以也是在冒险,我们总会面临着种种考验和抉择,伴随而来的也不只是喜乐,还有恐惧。如果我们一味地去妥协去害怕而无所作为,那我们最后就只能成为恐惧的囚徒,我们必须要有自救的办法。

  记得小的时候有一次,自己一个人走夜路,路两边是两排高大浓密的杨树,虽然也有机器轰鸣的声音,可是隔得有些远,走着走着,老是觉得后面有人在跟着自己,于是就不自觉的加快步伐,越来越快,后来干脆跑起来,边跑边大声唱歌。最后跑到家,整个人气喘吁吁的在那儿傻乐。虽然这样很累,可是路上便忘记了害怕。

  如果什么都不做,那我可能就要被恐惧给吞噬了。

  调整自己,跨越过去,迎接新生。

  就像迪伦为了能和崔斯坦在一起,打破荒原的常规,在没有摆渡人的引导下,一个人从边界又回到荒原,克服自己的恐惧,跨越种种障碍,抱着对崔斯坦的爱,和始终不灭的信念与希望,找到了崔斯坦,最终两人一起跨进了生门。

  小说中,早就看惯了死亡这件冰冷的事的摆渡人崔斯坦,冷漠,淡定,专注,警觉,一如往常的接着和以往别无二致的活计,他的工作职责,选定了他成为这样的个体。

  他从未想过还可以回去,从未想过去打破常规,不正像日常中的我们吗?很多时候我们对眼前的状态只是不满,也只是止步于不满的感觉里。有时候我们不敢甚至从没想过,跨出一步,去打破那样一种状态带来的不满的感觉。

  不走出去,你怎么知道这以外的世界?

  书的封面上方有一句话:

  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

  I exist because you need me.

  我觉得这不仅仅是崔斯坦对迪伦说的,也是那些帮助我们改变,帮助我们跨越心灵荒原的那些美好的品质,对我们发出的呼唤!

  他们也是我们的崔斯坦。

点击显示
标签: 童话 读后感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zdfyzw-1356319/
其他读后感推荐
热门其他读后感推荐
  • 古诗文
  • 外国名著
  • 选读推荐
  • 观后感
  • 小学生读后感
  • 初中读后感
  • 高中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读书心得
  • 其他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