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1500字
早晨,天还没有亮,他的衣服上如果掉了一颗扣子,她便听见他这么说:一个人需要两个妻子,一个用来爱,另一个用来钉扣子。
许多读者对《霍乱时期的爱情》的印象是:真正的爱情,是两个干瘪的脸庞相贴时升腾的红晕,是年迈的他们在那艘扬起霍乱白旗的大船上漂流而过的时光。
他们将马尔克斯的作品视为向贯穿生命始终的爱情的礼赞。然而,在费尔明娜与乌尔比诺医生经历了贯穿几乎整个生命的婚姻,在阿里萨经历了几百种爱情的滋味后;他们的相爱或许已然不是爱情,却是一场带着对世俗的鄙弃的狂欢,是生命最末飞蛾扑火时燃爆的那一串壮烈的噼啪声。酣畅淋漓,但略显狰狞。爱情不是,爱情是潜藏的,静水流深的,是平淡的岁月,绵长的生命。
如果马尔克斯仅想说明爱情是什么的话,那么他提供了无数个蓝本,绝不只是暮年的费尔明娜与阿里萨之间的那一种。在这些光怪陆离的爱情中,似有什么要挣扎破茧而出,那就是:爱情就是生活,爱情就是生命。或者说,爱情就是你从一地鸡毛的生活中发现了鸡毛的魅力,获得了打扫鸡毛的幸福,从而就领悟了生活的真谛。我们的一生,始终在不断学习,我们想弄清生命的意义,那么爱情就是其中的一种方式,只不过举足轻重。因此马尔克斯所有对于爱情美丽的、迷幻的、诡谲的描绘都是他对生命的注脚,这些形形色色的爱情构成了人类生命的一部分。
如果将爱情看作生命,那么很多问题似乎迎刃而解。爱情的平庸(或者说,平淡)与无数平庸中滋生的龌龊不过是一种生命最自然的形态;因为生命所真正追寻的是生生不息的绵长,是在与岁月的磋磨中锻炼出的韧性,而从不是刹那辉煌后残存的满地狼藉。生命从来不包含伟大(伟大是人类所赋予它的道德意涵),在寻求生存的道路上从来都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没有准则可言的,所有可以求生的手段一经证明即成为物竞天择的守则,这其中也就包括我们所鄙弃的阴暗与险恶。阿里萨所谓恋童的那段感情在脱去种种人类强加的道德条令后,不过是一出两个彼此吸引彼此需要的人恰好在一起了的人间喜剧。
爱情中的妒忌、猜疑、争吵不过是学习过程中的小坎坷;因为生命是博大的,生命的独特性就在于它捍卫一切事物存在的合理性,生命是包容,而不是排斥。如果有人说,当爱是占有欲,是在他与其他人亲密交往时产生的妒忌心,因为爱是自私的,就像白绸上不允许污点。那么其实它就没有看清生命,真实的生命是:当贝壳含下一粒沙子,它会将其包成温润的珍珠;当河水碰到一块棱角分明的石头,会将其在无数次的努力中冲刷成一颗鹅卵石;是挣扎后的理解,是激浪后最终获得平静。就像费尔明娜在面对乌尔比诺医生出轨的事实时,她最初是愤怒的,但最终却可怜起他来,在她的眼里,他是一只迷途的羊羔。
《霍乱时期的爱情》中最贴近生活的爱情就是费尔明娜与乌尔比诺医生的,他们的婚姻是世俗婚姻的集合放大:婚姻的开始完全不是单纯的两情相悦,更掺杂了上一辈对利益名望垂涎的虚荣心和异性间(主要是乌尔比诺医生对费尔明娜)欲情故纵的引诱,不完全是爱情的楷模。婚后费尔明娜接受着自古至今最难缠最令人头痛的关系:婆媳关系的折磨,并且在这样的磋磨中终于迎来了乌尔比诺医生母亲的死亡,自己终于翻身做主,并也开始扮演一位婆婆的角色。而在对于他母亲的问题上,乌尔比诺医生又是那么一位传统的儿子,不允许别人对他的母亲有什么真正忤逆之处。而乌尔比诺医生本身,也是个毛病重重的棘手人物,不必说他人到中年却抵制不住诱惑做出危害他社会名望的事情(偷情);即使是他的性格也令人头痛,他从他从小开始的精英教育中培养出了一种自我欣赏和苛责不完美的怪癖:从来不捡任何掉在地上的东西就是在不是吃芦笋的季节,也得不计价钱的为他去搞,好让他闻自己的带香味的尿的水气而陶然自得。
而他们的爱情又是那么独一无二。乌尔比诺医生超群的才华与远见,费尔明娜不同于其他女性的大胆、果决的魅力,他们一起对社会做出的贡献以及他们在那个时代十分前卫的巴黎旅行都让他们的爱情闪耀着夺人的光芒。
爱情到底是什么,我想也许经历了生活和生命的人会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