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作文 读后感作文 其他读后感 《重新认识课堂》读后感2000字

《重新认识课堂》读后感2000字

其他读后感   2025-02-12

  开学前的准备工作异常忙碌,新环境带来时不时的新鲜感,当然也伴随着很多新挑战。

  领导分配的第一项学科任务便是整理设计一份评课量表,有硬性的模块和分值要求,课程设计的时间分配上也有大致评价标准,可细化到具体的评分细则需要细加考量,反复斟酌,甚至量表最终的呈现形式都有很多可以发挥的地方。当然,毋庸置疑,挑战也正在于此,到底你会弄成一份什么样的量表交给领导初审,或多或少也能折射出制表者对于听、评课的一些理解与想法。

  从WORD文档形式到EXL版本,忙活了一上午,量表略见雏形,反复核对没有错别字以及格式错误(这应该是最基本要求吧,毕竟最近连清华大学的迎新标语中都能把热烈欢迎写成热列欢迎,事情被网络一发酵,吵得沸沸扬扬,想想我自己也不能因为错别字贻笑大方啊,所以是慎之又慎!),怀着些许忐忑的心情发给领导初审,暂时还没得到回复。

  下午看了一阵刚到手的新书,著名特级贲友林老师的最新力作《重新认识课堂》,封面上配有书名的英文翻译Better understanding of classrooms,由衷佩服译者的巧妙用心,重新意味着更好,多美好的愿景!

  因为想到上午完成评课量表的任务,打开目录后正好看到有第五辑观课之思,便迫不及待地直奔主题,期许能从书中找到一些思想引领。

  连续阅读三篇文章:《听课时,你坐在哪儿》、《听课时,你记录了什么》、《听课时,你怎样打分》,贲特夹叙夹议,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道出了听课者、评课者的心声,也扫清了我心中不少的迷茫。

  在第一篇《听课时,你坐在哪儿》中,文章中段写到:听课、观课,在看教师怎么教的时候,更应当看一看学生是怎样学的,要看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之间是如何互动的。

  在课堂上,这互动二字,说来简单,可实际操作起来确实很见教者的功力与智慧。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教师的预设(备课)与学生的生成(上课)之间如何平衡,当生成超出预设的范围,甚至偏离预设的轨道,如何把跑偏的火车再拉回正轨,甚至做到如何恰当时机的收放自如,都很需要教师具备相当水平的教学机智。

  文末贲特用了很哲学、很诗意的结尾:一粒沙中看世界,关键是如何从一粒沙中看到世界。你看世界的视角,也许正反映了你心中的世界;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我们的眼睛没有找到发现美的角度。

  当然,贲特在文中也给出了实实在在的指导与建议。听课时,比较好的座位选择是在教室内学生两侧的中间偏前的位置,这样,可以纵览全班,既可以看到教师的一言一行,也能把学生的一颦一笑尽收眼底。

  看到这里时真有种要拍案叫绝、拍手称快的冲动,回想自己的一些听课经历,虽然大都情况下听课教室的后排会早已摆好桌凳供听课老师坐用,我还是不由自主地喜欢坐在学生中间听课。当然,自己的道行还是不够,虽然听课位置的选择与贲特的建议不谋而合让自己暗暗窃喜,但听课习惯却成了文章中点名批评的对象!

  贲特在文中特别拿出一整段文字来告诫听课老师:教师在听课时,要尽量减少对学生的干扰,不要影响学生的学习。反省自己,这点真是做得不好,听课兴起,会随时翻看周边同学的书本、作业,甚至还会跟一旁的老师小声交流;在学生练习时,会张望,急于关注学生的完成情况,这样势必会对周围学生的学习、听讲产生影响。

  甚至还记得一次全校的学科组教研活动,听一位一年级新教师的课,坐我旁边一位资深同行在台上新教师刚讲完第一道例题就按捺不住要发表高见。那是一节20以内退位减法的新课,课题是十几减6、5、4、3、2,资深同行一直在嘟囔平10法、破10法,评论台上新教师讲得如何不好不对,其间还拿出手机翻阅度娘,以期找出证据证实自己的高见,全然不顾台上的授课老师以及全班学生的听讲学习,当然,她更顾不上我们10几位听课老师还要不要安静听课。

  还好有人救场。也许是嘟囔的声音真的太大了,一向沉稳平和的教研组长都看不下去了,四两拨千斤,说了一句:某老师,改天有机会请你上这一课,我们去好好听你上课!空气瞬间尴尬地凝固,嘟囔声归于平静。

  如今的教育崇尚立德树人、德育优先、八礼四仪,那是我们在教育孩子,而贲特的忠告则为我们老师指出了听课时最基本的文明礼仪不影响学生学习、不影响其他老师听课。回到听课一词的学术化说法课堂观察,下次听课,争取做个文明守纪的听者!

  听课时,你坐在哪儿,是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细节问题,然而,细节问题传达的未必是细微的思考。更何况教育教学不正是由一个个细节串联成章,从而有法可依、有迹可循吗?

  读一本好书,犹如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课堂是孕育思想和智慧的大地,且读且思,未完,继续。

点击显示
标签: 喜宴 影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zdfyzw-1356901/
其他读后感推荐
热门其他读后感推荐
  • 古诗文
  • 外国名著
  • 选读推荐
  • 观后感
  • 小学生读后感
  • 初中读后感
  • 高中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读书心得
  • 其他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