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作文 读后感作文 读书笔记 儿童的人格教育读书笔记(读书笔记)

儿童的人格教育读书笔记(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2025-02-22

  “坏孩子的天空”是由日本著名导演北野武编剧、导演,上映于1996的日本青春电影。家长、教师眼中的“坏孩子”之所以“坏”,有他们的可怜可悲之处。

  《儿童的人格教育》一书是经典的心理学著作,通过简洁易懂的文字,加上列举大量事例,深入浅出的从人格统一性,优越感的追求,自卑感,社会情感等方面全面而细致地分析了儿童的人格发展特点,对于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都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本书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个体心理学创始人。他的学说以“自卑感”与“创造性自我”为中心,并强调“社会意识”。“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这句广为流传的话也是他的经典语录。

  人格统一性

  在第一章“人格的统一性”中,作者提到:

  “当儿童陷入一个新的困境之中,他总是会重复以前的个人错误行为。

  截取别人的一个错误片段来对其进行惩罚是没有用的。

  学校必须学着将小孩当作一个具有整体人格的独立个体来看待,当作一块有待培养和发展的有价值的璞玉来对待。”

  作者在书中列举了一个非常形象的事例,一个小男孩,5岁时妹妹出生,他在家里众星捧月的地位一落千丈,为了博取母亲的关注,他越来越调皮,直到8岁时,完全自暴自弃,以此来控制母亲的情绪。他的这种行为方式也带到了学校里,一次,他忘带了课本,原因是什么呢?不是粗心,是想让父母操心。读到这个事例时我是震惊的,也从没有试图了解一些孩子行为的背后关联,这也警示我们学校面对一些棘手的孩子时,应尝试多了解他们的成长环境,截取错误片段的惩罚是没有用的。

  自卑与超越

  第二章是“对优越感的追求及其教育意义”,作者提到

  “学校一定不能忽视那些自己放弃成为学校楷模、成为理想学生的儿童。这些孩子追求优越感的欲望不一定弱于其他孩子。他们只不过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容易取得成功的事情上。

  教育者永远都不应该贬低孩子在任何其他方面的突出成就,而是应该用它作为教育的一个突破,来鼓励孩子在其他领追求同样的进步。”

  优越感的追求是人类的本性。但我们在学校总会发现很多每天得过且过的孩子们,在作者看来,这是因为他们缺乏追求学业的勇气和信心,一个危险之处是,他们会把这种追求转向更加容易取得成功的地方,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作为教育者,应以理解,关爱为主,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以此为突破口,寻求其他方面的进步。

  社会情感

  作者在第六章,社会情感及儿童的发展障碍中提到,

  “孩子的生活风格通常形成于他四五岁时,这段时间,必须培养他的社会情感自己适应社会所必须的灵活性。

  一个人总是和别人保持联系,那么他们必须学习语言和逻辑以及和别人交往的常识,必须培养或获取社会情感。”

  纵观全书,勇气、自信、社会情感是作者看来影响儿童发展的最重要的人格因素。人类从本性上就决定了过群居生活,因此要从小培养儿童的群体意识以及个人适应社会的意识,也正是因为有了社会意识,人类才有了语言,有了道德。

点击显示
标签: 妈妈 不要 抛弃 读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zdfyzw-1357680/
读书笔记推荐
热门读书笔记推荐
  • 古诗文
  • 外国名著
  • 选读推荐
  • 观后感
  • 小学生读后感
  • 初中读后感
  • 高中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读书心得
  • 其他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