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失格小说读书笔记1000字(优质范文)
在《人间失格》这本书里,会让我们感受到:太宰治用它最纯粹的文字去表达他最澄澈的感受。
“太宰文学”也被称为“弱者的文学”。就像他在《蓄犬论》里谈到到过:“艺术家本来就应该是弱者的伙伴——弱者的朋友。这就是出发点,这就是目的。”太宰治更多的是用懦弱作为长矛,向伪善的人和社会宣战。
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只觉得从小开始,叶藏就活的太累了。小小年纪便知道了太多的人的功利和虚伪,于是他便小心翼翼的活着。就算是面对至亲至爱,也是逢场作戏,面带假笑的去讨好他们,不会拒绝,同时伪装自己的格格不入。甚至故意把自己变成滑稽搞笑的丑角,来换取别人的目光与喜爱。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掩盖住自己的格格不入,并且汲取一些微不足道的安全感。可是他的伪装只会让他更加恐惧人类,更加知道他的与众不同自己异化自己,从而变成“人间失格人。”
等长大了再次品读这本书的时候,这些文字连同主人公叶藏这个人都生动了起来。他们就好像以“同谋犯”的身份闯进我的内心——更是那个我心里刻意隐藏起来的角落。
叶藏就像是我们每个人心里那个渴望别人赞同和认可,不想逆来顺受却只好随波逐流的孩子。这样的他们通常不会拒绝别人,或许也是碍于情面,犹豫不决的考虑会不会得罪人,是不是会让人不开心。小心又懦弱。后来长大成熟了一点了,学了独立思考和关注自身了,却发现自己跟身边的人格格不入。
“真是个听话的好孩子。”于我,这句话就是小时候最想听到的一句话。小时候我是以听话为荣的,把它奉为圭臬,每当大人们夸奖一句我听话的赞扬时,即使我神色从容,内心也忍不住暗喜。
只是长大后,我逐渐发觉,所谓“听话”的意思,去除它被粉饰的那一层,更多像是它的近义词“服从”。大人们用他们理想形象的模板来塑造意气风发我们。我们一味地听话,抹平我们的棱角,反而眼光更加狭窄,手脚更笨拙;因为你已经习惯了“服从”。比起让你独立完成一件事,你会更喜欢被别人指挥。
《人间失格》的结尾,用的是酒馆老板娘的话结束:“我们所认识的阿叶,又诚实又乖巧,要不是喝酒的话,不,即使喝酒……也是一个神一样的好孩子哪。”所以不管是主人公叶藏,还是我们心里那个同样胆怯的“叶藏”,请都不要害怕;你要知道,或许你也曾是别人心里的榜样,或许你也为别人带来力量,或许你也是别人心里的光。
前方有诗和花香,请不要纠结于我们眼前的混乱,相信自己——致我们心中的叶藏。
最近读了《人间失格》中手记这一部分,感受颇深。这本书的作者是太宰治。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就是: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这句话很简单,道理我们也都能明白。但是,这句话说出来,却让人感到不简单,感到说这话的人不简单。确实如此,有的时候,我们每个人即使活到老,也无法有这样的领悟。
首先,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虚伪的。我们不得不承认,人性存在固有的弱点。在很多时候,我们都喜欢掩饰自己的不足,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向别人展示出最好的自己。但有的时候,我们也需要明白过犹不及的道理。我们每个人心中,有些东西是无法掩藏的,我们需要面对真实的自我,表达真实的想法。因为我们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满意,我们也不可能生来就是一个完美的人。上帝是公平的。我们每个人都存在一些缺陷,只不过有些缺陷是可以看得到的,而有些缺陷是看不到的。但不管这些缺陷能否看到,我们真正应该关注的应该是真实的自我。
其次,有的时候,我们也会有被别人戳穿谎言的时候。大千世界,茫茫人海,虽然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但在这个世界上,总有那么一两个人会与我们极其相似。他们能够猜透我们内心的想法。因为他们有着与我们同样的想法。但在被人戳穿的时候,我们并不需要努力掩饰自己的不足、过错。因为,有的时候,若一件事发生,它极大可能无法挽回。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要及时反思自我,及时改进自我。
第三,人总是会受到自己周围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或多或少。我们生而为人,总会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我们不得不承认,人总是会受到各种诱惑的影响。尽管有的时候,我们内心也清楚这种诱惑对我们是有害的,但我们应该更清楚:每个人的心中都是有欲望的。有的时候,我们自己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所以,我们应该守好自己的那颗纯粹的心,努力做一个纯真的人。
第四,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些反叛精神,但我们又不得不囿于规则。我们每个人生来都是自由的,我们生来都有自己的想法。但是,这种社会制度的存在,会让越来越多的人趋同化。我们都不得不缚于世俗,但我们内心却又渴望着自由。所以,我想,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我们应该适当地释放自己的天性,一味地压抑自己的天性,只会让自己痛苦。我们既然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就应该活出真正的自我。但同时,我们又是社会中的人,所以我们都需要遵从社会规则。
第五,每个人的一生都很长,我们都会都可能会有贫穷或富裕的人生经历。在不同的时期,人的心境是不一样的。因为同一个人,在不同的人生状态下,要担忧的首要问题是不一样的。当一个人在贫穷时,他所要处理的问题就只有一个,那就是温饱问题;而当一个人在富有的时候,他所求的并不是温饱,而是精神追求。他想要享受高人一等的待遇,他渴求在人生中有更多的挑战。我们每个人,其实并不需要抱怨人生。每个人所处的地位不同,自己所担忧和烦恼的问题也会不同。但我们每个人的共同点是,我们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我们都需要接受人生的挑战,我们的人生都不会一帆风顺。所以,在人生中,不论顺境、逆境,我们都应该学会坦然地面对,冷静地处理。
最后,我想说,我很喜欢这本书的名字—《人间失格》。确实,在世间,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人间失格》里有三张照片的描述。这三张照片,便是对主人公全部人生的概括。怪异,扭曲,敏感,神经质,人格不独立,自卑,懦弱,孤独,社交恐惧症,不能融入社会,毫无生存能力,废人,从未真正快乐过,这是对主人公所有的印象。
不相信人类,对人性失望,不信任,谁都怕,一辈子没有自我,一边用搞笑讨好的方式与他人相处,一边用酒精、嫖妓,吸毒洗刷耻辱逃避现实。他的人生不属于他自己,却又的的确确是他的人生——悲惨失败的一生。他是一个一辈子没有站立起来的婴儿。
何以至此?人格缺陷?
他的本性不坏,不是天生就干着坏事还心安理得毫无愧疚的人。在他的人性里,他认为人如果“让自己成为彻彻底底的利己主义者,并视其为理所当然”时应该痛苦,当他发现他们“全都如此”并因此活得“轻松惬意”“引以满足”时,对人类对人性产生了怀疑。他不是那样的人,他的单纯融入不了他们的复杂多面,融入不了这个世间。
社交恐惧很多人都有吧?我就有。虽然害怕社交,但是如果必须,也会硬着头皮去做,真正来做的时候,反倒不紧张了。“对人感到过分的恐惧”是主人公常说的话,这也是他的主导思想意识,他的一生都是这样过来的。在他的家庭里,他对他的家人甚至是仆人都感到恐惧,从来不敢说出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他认为那是“枉费心机”。在学校里,虽然因为他的“聪明”而“受人尊敬”,但是他仍然对人恐惧。在社会上,他连进餐厅吃饭买单都会“过度紧张过度害臊过度的不安”。
他无时无刻不害怕和人们交往。在他的内心里,他已然将自己和人们隔离,他活在自己的孤独里,他的心是封闭的。
可人是社会的,他总归还是要和人交往,为了掩饰这种恐惧,他便用搞笑的方式取悦于人们,在搞笑上极尽其能讨好着他们。搞笑是他为人处世的面具。没了这面具,他寸步难行,一事无成。女人们喜欢的也是他这一点。装疯卖傻是他的强项。他似乎是一个空壳,没有灵魂的在人间游荡的空壳,“一直过着地狱般生活在这个所谓‘人的世界里’”。他何时快乐过呢?女人,酒,吗啡,哪一个是他想要的呢?哪一个是他生存的必须呢?
“打一出生便是一个见不得人的人”。为什么见不得人?是因为他的人格缺陷吗?是因为社会的这些利己主义者们吗?难道性格单纯也是一种罪过吗?难道不反抗也是一种罪过吗?“我想死,我必须得死。”他的这些意识充斥着他的大脑,他把这叫“狂人意识”。所谓的“狂人”,在他那个社会就叫疯子,精神病。他没死,抱着一线希望求生,却被视为“狂人”送进精神病医院待了几年。在这个“正常”的人类社会,他是一个“不正常”的异类。可是,这些人格弱点聚焦在他一个人身上,难道正常吗?
社交恐惧,自卑,对人性失望,对所处的社会失望,懦弱,孤独,这些人格缺陷在每个人身上都会找到,只不过人们具有的,只是其中一两个方面而已。这很正常,人类就是一个被上帝咬掉一口的苹果。而主人公呢,恰恰是这些弱点的综合体。他是我们每一个人,是我们每个人的缩影,这也是《人间失格》的意义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