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作文 读后感作文 读书笔记 一句顶一万句读书笔记1000字(精选笔记)

一句顶一万句读书笔记1000字(精选笔记)

读书笔记   2025-01-17

  《一句顶一万句》是最近看完的一本小说,它深深地打动了我。和余华的《活着》一样,看这书就像听村口的老大爷给你讲过去的事,你听得津津有味,但《活着》听着听着故事结束了也就没有然后了,《一句顶一万句》却不会随着故事的结束而结束,相反,讲了个什么故事反而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听故事的人最后反倒成了故事中的人。不是说你成为了杨百顺,你显然不是杨百顺,但说到底我们和杨百顺又有什么区别呢!

  杨百顺他爹老杨是个卖豆腐的,但他不想卖豆腐,于是便离开了家,跟了天主教传教士老詹,名字也就改为了杨摩西,后来老詹死了,杨摩西只好另找出路,出路就是“娶”了寡妇吴香香并把名字改为了吴摩西,可他和吴香香说不着,吴香香后来跟“隔壁老王”跑了,吴摩西带着说得着的养女巧玲一块出去找,本打算随便找找就回家,结果老婆没找到反而把女儿给弄丢了,吴摩西找巧玲找了好久,可最终没有找到,他也就没有回延津,而是流落到了他乡并终老于他乡。

  这就是小说上部《出延津记》的主线。小说下部《回延津记》则主要讲了发生在巧玲及巧玲的儿子牛爱国身上的事。

  发生在杨百顺、巧玲和牛爱国身上的事都不是一些大事,但祖孙三代人的事迹却书写了一部中国人的百年孤独。

  什么是中国人的孤独?简单说就是找不到人交心。我们中国人没有信仰,孤独了不会去找上帝谈心,而会去找人聊天,而和身边大多数人,往往都说不着,和说不着的人说了一万句话还不如和说得着的人说上一句话。而说得着的人实在少之又少,而且,现在说得着不代表以后也说得着。

  不论是杨百顺、巧玲还是牛爱国,也不论是出延津,还是回延津,小说都在反复讲一件事——说得着和说不着。有的人一辈子都在找一个能说得着的人,却最终没有找到,这本小说让我深刻明白什么叫“人生至苦是孤独”。

  它还让我明白——精神上的痛苦不是只有受过教育的人才有。以前的我很肤浅,总觉得像杨百顺这种没文化的普罗大众,每天想的应该都是怎么填饱肚子,根本就不会有精神上的痛苦,可我现在明白了,孤独面前,人人平等。

  这本小说让我想到了我的二爷爷,他没有结婚,所以无儿无女,晚年信了基督教,后来住进了镇上的养老院。我对他的印象已经很模糊,因为他已经过世很多年了。我只记得,他在住进了镇上的养老院后,每年除夕,还是会回家来和我们吃年夜饭,他每年都会给我红包,可我却不记得他都说过什么,印象中他只是吃完饭,然后默默地坐一会儿,然后就回镇上去了。也许,他内心也有很多话想说,只是我们作为亲人,可也说不着吧。

  最后一次见到二爷爷,是和爷爷一起去镇上见他最后一面。二爷爷躺在床板上,弥留之际的样子,我见了只觉十分悲凉。对于二爷爷的过去,我知道得不多,我不知道他为什么没有结婚,我也不知道他是否有过几个说得着的人,我过去只觉得他是没有故事的小人物,可现在想来,要是把他的人生写成一本书,也许他就是杨百顺,也许他就是牛爱国。

  除了二爷爷,我还想到了许许多多的人,包括我的父母,包括我那不久前突发心梗猝然长逝的叔叔。我曾一度以为他们都是那种只知道干体力活且很容易满足的人,不会像我们一样思考人生理解孤独。可我发现我错了,他们和我们一样,也害怕孤独,也有精神上的苦闷和痛苦。而我们作为亲人,并没有体谅过他们,也没有和他们好好谈过心,甚至没有看出他们藏起来的委屈。

  人一生所要经历的悲伤如果可以分摊到每一天,那人生也就不觉得悲伤了,可事实是,巨大的悲伤会在某一天突然降临,需要你花费很长的时间才能把它消磨殆尽。这时我们还要宽慰自己,“过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从前”。

  古人讲开卷有益,读书的习惯丢掉好久,近来重拾,也能在一周之内的工作之余读完一本书。就把这当做一个开端吧。

  我是一个嘴笨的人,从小到大没有和人吵过架,倒也不是不想吵,一是冲突不多,二是嘴笨。我们那管嘴笨叫不会讲话,不是不会说,而是说不出有用的话,不会说漂亮话,不会说讲到人家心里的话,所以从小我就明白,讲话真是一件难事。

  可是在《一句顶一万句》里,我才发现,讲话何止是一件难事,简直是这辈子最难的事。啥叫一句顶一万句,你说了一万句好话拉近两个人的距离,可就因那么一句话离了心。你不知道哪个不相干的人说了一句话,就莫名其妙决定了自己的命运。看似荒诞,生活的理就都在这里。

  “人的一辈子,都是在找一个能说的上话的人。”这是通篇的主题,序言说“话,一旦成了人与人唯一沟通的东西,寻找和孤独便伴随一生。心灵的疲惫和生命的颓废,以及无边无际的茫然和累,便如影随形地产生了。”

  上篇的吴摩西,下篇的牛爱国,以及这两个人物牵扯出来的形形色色的人物,都是在说,做人难,说话难,有个能听懂自己话的人难。总之人生是孤独的,人生来就有表达的欲望,而人注定不被他人彻底理解。也许是因为在农村长大,所以对通篇故事里的人物都有一种熟悉的感觉。一本书固然是可以长久的历经时间的考验,可是理解人物生活的背景也很重要,离故事背景太远,不免会产生“怎么有这种人呢”的疏离之感。因为我们注定只能接触一小部分人,感受特定的生活环境。

  一件事牵扯着另外一件事,话讲着讲着就从一件事到了另外一件事,何止一笔糊涂账,话说到底也讲不清楚。男女吵架就是一个例子,吵着吵着就不是一件事的事了。“同样一件事,对自己有利没利他不管,看到对别人有利,他就觉得吃了亏。”“与人共事,还爱占人便宜。占了便宜正好,不占便宜就觉得吃亏。”这种人现在也不乏少见,但咱不能把它说成民族性上面,这么说和书中各种人物从一件事扯到另外一件事没有什么区别。

  “世上的事,原来件件藏着委屈。”真是心酸的一句话。人心隔肚皮这话没错,可是这肚皮带来的隔阂真让人无能为力。“人相互一有隔阂,对方便无做的对的地方;同做一件事,本来是为对方考虑,对方也把你想成了另有想法。”百口莫辩也是这个理。真的到了说了也白说的地步,人家压根听不进去,才会觉得这话说得是那么无力。而往往一个人觉得真伤了心,任说啥都没有用,这就叫百口莫辩。一件事连着另外一件事,一句话引着一个想法,人判断一件事时又是一个想法连着另一个想法,弯弯绕绕,话难就难在这里。

  书的最后部分有两句话,算是在一大堆难处里的两句劝慰话。“啥事看近点儿,事情倒能想开;看得长,心就宽不了了。”“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从前。我要是想不清楚着一点,也活不到今天。”不是得过且过,而是活在当下。说话难,往往就是话里有话、客套话、真话、假话、大话、胡话。说话难,人生更难,但是知道了这个难处,能稍加体谅别人,也算是尽绵薄之力了。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人,在各种各样的环境下长大,铸就了各种各样的性格,有生性沉默寡言的,有生性爱说的,可人跟人在一起,图的不是别样,正是合不合适,说不说得着。

  亲情,爱情,友情,这些都是将人与人连接起来的情感,我们处在这些情感中,自然就需要跟人打交道,遇着了跟人打交道,那自然就得看两个人脾性能否对的上,说的话能否对心,做的事能否对理,书中的各个人物,人生中遇着了那么多的人,对脾气的也没几个。

  生活中又何尝不是呢,我们就象是车站,一趟趟火车带来了一车又一车的人,来来回回,熙熙攘攘,真正停留的也就身边那几个人,所谓真正对脾气说得着话的人,也就那么一两个。可人是在变化的,就跟这世间所有的万事万物一样,变化莫测,那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和脾性自然也是在变化的,因为有了这些变化,也才有了曾经很能说得着的人最后无话可说,所以珍惜当下说得着的人,不求以后不管过去,只要现在。

  中国人讲究家,书中的杨百顺,即吴摩西、罗长礼和书中的牛爱国一样,通过家慢慢摸透与人交触重要的是什么,而家人延伸的各个人物无一不是在自己的情感世界挣扎,他们都在寻找,寻找一个让自己的心舒服的人和关系,寻找一个说得着的人和自己追求的理。书中描写的人物友情、爱情、亲情,都是各人在找寻这个世界的理,他们的生活,一地鸡毛,通过作者朴实无华接近生活的描写,我知道了人活在世界上,遇着的人与事不是由我们自身决定的,而是由这个世界,由缘分决定的,遇着的人有什么样的想法更不是我们能决定的,是由他们各自的出身和环境决定的,既然所有这些事都不是我们能决定的,那我们只能放平自己的心态,决定自己的人生。

  这本书教会我的不是多么华丽的文笔,而是通过人物的生活和性格心理描写,将一些非常简单的道理夹杂在日常中向读者娓娓道来。如若通过杨摩西的婚姻选择、曹青娥的婚姻选择等人物经历,向读者表述了'遇着小事可以指望别人,遇着大事,千万不能把自个儿的命运拴在别人身上'这一道理,细细品来,我们人生会遇到许多的大事小事,要做千千万万的选择,凡事都得先问问自己,把自己的内心码清楚了,知道了自己心之所向,也就把握了自己的命运。

  世间的事千奇百怪,曲曲折折,兜过几道弯也许这件事就不单是这件事了,吴摩西、牛爱国、吴香香等这些书中人物,往往是通过一件事,延申出了另一件事,或者是另外三四件事,与人理论或是交流的时候更是如此,如吴摩西和吴香香吵架本说的是这件事,但会由这件事扯到另外一件事上,细想我在生活中遇到一些跟人生气的事时,也许生气的不是对方这件事的做法,而是他的做法对我当时的心情来说是个怎么样的效应,或者我当时因为其他的糟心事或看法觉得对方的做法伤害到了我,于是跟人理论,理论的时候就会发现其实也不单单是说的这件事。总之,一件事牵连着另一件事,环环相扣,因为最初的一件事而影响了后面的每件事的走向,于是就像《一句顶一万句》里那些人物那样在最后一件事惹到自己的时候,会觉得是因为前一件事发生所以会导致这一件事,而又由前一件事追溯到前前件事,最后思来想去,竟是挂了七八道弯才想明白这件事的起因。看的过程中,我的脑子里经常会想起“蝴蝶效应”这个名词,但小说里面所要表述的东西,岂能是这四个字就能表达清楚的。

  就像人生一样,说来说去都是那些大道理,简短的几句话就能囊括人生的大部分原因,可这些事哪能就凭这些话就能理清楚呢?人生又哪能像方程式或者专业名词一样有个固定格式和标准答案呢?凡事得去经历,得去看,去体会,然后再获得,成长。

  事事拐着弯藏着委屈,我们所看到的未必就是它真实的,我们所想的,也未必就是我们所看到的。人活一生,免生闲气,图个快活罢了。而怎样才是快活呢?这就需要我们追本溯源,不停的解剖自己的内心,把自己的心一码一码捋顺,找到自己的喜欢和追求,去做自己人生的主宰者,走自己想走上的那条道路。

  可我们想走的道路不也是通过外界的事与人得到的吗?那既然如此,我们又怎么知道那些路里面没有拐着几道弯呢?大概走了几条道知道了其中的几个弯以后,我们反而能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了,而这不就是人生的意义吗?

点击显示
标签: 敬业 就是 道理 读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zdfyzw-1359493/
读书笔记推荐
热门读书笔记推荐
  • 古诗文
  • 外国名著
  • 选读推荐
  • 观后感
  • 小学生读后感
  • 初中读后感
  • 高中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读书心得
  • 其他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