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作文 读后感作文 其他读后感 《旧制度与大革命》读后感

《旧制度与大革命》读后感

其他读后感   2025-02-14

  任何一个制度的预设,不论是人治体制下,还是法治体制下,从主观上而言都是为了避免革命的。革命是对現存秩序的大破坏,历史上任何一场革命都是破坏性的,都会以人们的巨大牺牲为代价的,都会无所顾忌地给社会带来痉挛式的痛苦。因而革命不是社会变革的首选项,每一个时代都应当力求避免革命,除非社会矛盾已经激发到了无法调和的地步。在近代社会变迁中,法国大革命是最激进浩荡的,这也许是人们一直对法国大革命进行不断反思的缘由吧。

  在十四、十五、十六世纪的整个欧洲大陆,从波兰边界到爱尔兰海,人们生活习性、社会治理制度、民事法律制度基本上都是一样的,相对趋同的,而就当时欧洲的三个主要国家英吉利、普鲁士(德意志)、法兰西而言,为什么偏偏是在法國发生了大革命呢?法国政治学家托克维尔给出向答案是:虽然与欧洲大陆在各个方面存在亲缘性,但英國在政治体制上已经走在欧洲的前头,在十三世纪就开始通过民主与协商来谋求政治体制的合法性,1215年的《自由大宪章》就是这一政治变革的产物。

  就德国而言,统一的德意志尚未形成,各邦林立,尤其是德国的农民仍受缚于土地,农村农民亦然贫穷,人身依附性还很强,政治经济相对而言尚处在较为适应的阶段;而当时的法国,农民逐渐取得自由民的地位,经济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批中产阶层与新兴的资本阶层,但法国的统治者在國家治理上却未有任何突破,仍僵守旧制度。新兴阶层与旧制度的矛盾终于在1789年7月13日毫无半点征兆的情况下爆发了。

  現任中纪委书记王歧山向全党推荐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确实意味深远。历史,无非是明天在重复昨天的故事,而不要重复,就在于我们如何把握今天。而今天的中國,似乎就像1789年前的法國,整个國家看上去一片繁荣,中产阶层势力日益壮大,成为了社会的主流。但我们一定要清醒的认识到,法國的大革命就是在这种繁荣的表象中爆发了。

  当今的中國,如果执政党不谋求国家治理制度的变革,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诸个方面取得突破,治理国家仍采取一种威权政治模式,視社会普适性价值为无物,那是会受到合法性挑战的。如果仍然沉浸于中国特色之中,不主动借鉴外来的优秀的思想、文化、制度,历史也许是会重演的,也许,一件偶然事情的发生将带来一场巨大的社会革命。更何况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本来就是朝代更替,革命不断的历史!

  许小年老师说,若政治、法律、社会的改革不能同步跟进,中等收入陷阱很可能演变为中等收入危机。诚哉斯言。

点击显示
标签: 电影 放牛 春天 观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zdfyzw-1366810/
其他读后感推荐
热门其他读后感推荐
  • 古诗文
  • 外国名著
  • 选读推荐
  • 观后感
  • 小学生读后感
  • 初中读后感
  • 高中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读书心得
  • 其他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