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场学》之读后感1500字
这本书是清代的作家著作的,自然是文言文。幸好有译文不然是读不下去的。中国官场不论是作者那个时代的官场还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官场都有一些共同性,能从书中学习到比较古今的官场不同,就已经足够。
书中讲的道理是做官的道理,但我看来也是做人的道理赞成或反对,都要有原则不要随意揭前任之短多疑者必败这些都是文中第一张所提到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要坚持原则,我们不能够倚仗他人,一切以别人的意见为意见,一定会对任何事都毫无原则地表示赞同;而一切事情都自以为是,势必造成对任何事情都毫无原则地加以反对。毫无原则地赞同别人的意见,不免随波逐流;毫无原则地反对别人,也势必会矫枉过正。这两种态度都是错误的。只有认真地考虑事物的客观情况,不存在任何个人的偏见或他人的偏见,那么才不会出现任何处理不当的情况像作者说的这样我们不去坚持原创,那我们还有什么个性,还有什么意见,我们的意见就会被别人所抛弃,忽视,自己没有得到尊重,依然会对这件事失去信心。原则性现在社会讲的也比较多的,但是坚持自己的原则的又有几人,社会在不断变换发展,社会关系复杂多变,人们为了生活也就变的油滑起来,这是社会照成的,当然也跟自己的信仰有关。在我们的实际现实中,我们是不是经常去揭人家的短处,来宣耀自己的长处,从了夸大自己的长处给别人留下好印象,我们都这样想,但是作者却揭露了这么一个真理如果我们和人相处,不给别人留一点余地的话,别人也不会为我们留任何余地。这样做的话,只不过是损害了一个人的忠厚品德,而这种做法是有道德的人所不屑的。作用是相互的我们不给别人留面子自然别人也不会给我们留什么面子,要得到他人的尊重我们应该先尊重他人,揭别人之短,未必见得会得到跟多人的尊重,能能够炫耀自己的长处,就像你自己本身一样,百姓和你后面的官员会拿你来作比较,谁是谁非一看便知。所以给别人留条后路就等于给自己留一条生路。多疑者必败这是真理,没有任何一个人因为怀疑他人而取得成功的,史上也不缺乏这种列子,曹操多疑这是世人皆知的,斩杨修,杀吕伯奢一家,得知父亲被害,为报父仇,打徐州,有大军所到杀人劫财、挖掘坟墓等暴行,杀华佗、杀蔡瑁、张允、杀秦庆重等,杀伏后、董妃全家,诈中头风、割发代首、哭泣袁绍、杀王皇后、礼葬关羽首级这些都是曹操多疑的例子,当然曹操也是大英雄我们不能过只看到他坏的一面,最后曹操失败了跟他的多疑的性格是离不开的,也就证明了作者的那句话多疑者必败。
这不仅仅是对当时的官场的一些经验总结和归纳,也对现当代的人们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这本不是教作者在官场是如何游刃有余的,而是在教我们在官场中如何做一个好官,做一个公正、廉明的好官在处理官场事物中我们如何不触犯别人的利益是保存自己和百姓的利益,对于今天的官场来说,当官的人正应该好好读读,学会了做官,做人也就不难了,在高位为百姓牟利不是应该的么,重视找一些借口来推迟责任,说是在大背景下是无能为力,那么作者这些是怎么做到的,清代的法律有现在的严么,现在的问题有古代的多么,现在没有什么文字狱。
不干涉百姓议论官府这个让我们现在的人怎么来说,我们现在的官府还没有当时的官府给百姓的自由多,现在各种上访被捕、被关、被要挟。不干涉百姓议论官府,在现在以及未来恐怕百姓是没有说话的权力了,政府这两个字都要被屏蔽,怕百姓说道自己的痛处、我么没有言语自由。明白的人始终明白,不明白的人他仍然坚信自己是对的。
不要使老百姓大伤元气现在抓人都是株连九族,一人犯罪,全家丧命,百姓大伤元气之后必定是暴动,官府也必定是镇压,如此恶性循环,社会终将不可安宁。
总之本书不仅仅是教人如何做官,更是如何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