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编辑学》之读后感1500字
编辑一词原意就是收集材料,整理成书,影视编辑就是将记者或者摄影师拍下来的影片录像素材进行剪裁、组接、编辑成完整的节目。
本书共十七章,系统地讲解影视编辑学的方方面面。影视编辑的工作流程分为前期、后期、和组织报道和编排节目。前期就主要是确定拍什么:拟定选题计划,有阶段配合工作。组织摄影组:拍摄大型节目通常需要由编辑牵头组成摄制组,拟定出拍摄计划或提纲,实际上创作构思才是最关键的工作。还有就是与摄影记者密切配合:编辑在现场负责拍摄中的组织工作和导演、导播工作,记者必须要精神高度集中抓取拍摄到最理性的镜头。后期编辑工作分为:一是镜头剪辑,剪辑不是光把一个个镜头剪开、租接而是要想好要哪些镜头,不要什么镜头,该从哪里剪哪里接这些都要有高超技巧的。二是,编写解说词。完成主要在后期,贯穿全过程,把同期声的字幕和解说词衔接好,形成完整文字稿。三是参与音乐创作和音响合成工作。指导与组织音乐、音响工作人员完成配乐。配音响效果,录制解说词,组织人员审看节目,并为复制拷贝做好准备工作。
书中讲了非线性编辑、虚拟演播室、电视新闻编辑、电视专栏编辑和剪辑的影像对列构成和时空连续构成等等。大多数是这些钻研人员从实践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理论与实践的精髓。我就描述下我在书中学到的一些注意点。
对于镜头的调度,处理影视镜头,要瞻前顾后,走一步想三步。必须带好三脚架,切忌乱推拉摇移,一定用平视角度。远距离旨在淡化去制造宽松氛围,近距离旨在展示紧张气氛。影片剪辑时,拷贝工作做好,筹备好所需材料,有时在分镜头脚本不明确时还要写影片的后期脚本,好的剪辑强调的是影片的整体效果,而不是从一个镜头到另一个镜头的效果。影视剪辑可比作切割、抛光、镶钻石。只有通过出色的剪辑,影视作品才能充分地展现生活,就像抛了光的钻石。镜头的匹配是导演水平的考核,在表现人物、事件时常要戏剧化的手法。如在拍摄谈话镜头,导演不会单从一个演员的视角去表现,这样摄影机将保持静止,呈现的都是与之相对的那人的近镜头,所以导演要拍这个就需要各个角度布置机位,以便记下有表现力的画面或细节。在剪辑中动作的连续构成是最容易出错的,由于摄影机镜头是影片唯一的视点,因此动作的连贯性就依赖于摄影师正确设置机位的技巧,它依靠两个基本因素:由视觉技巧引起的观众的期待和画面自身的框架。剪辑中场景过渡也是重要一课,有分隔式转场、连贯式转场、分隔式转场的特技手法有:淡入,淡出,画面由暗转明,逐渐显现;空镜头转场,当情绪发展到高潮,观众需要时间回味作品当中的情节和意境,缓和激动的情绪;叠化,就是将上一镜头的淡出与下一镜头的淡入互相重叠起来,造成前幅画面在逐渐模糊中转化为后幅画面的效果。
对最后一节的栏目及频道形象设计我很好奇,虽然书上内容不多,也给我一些启示。一是,意境论是我国民族艺术理论的主流传统,不同于西方的力求外在超越的模拟论,更加注重内在超越,给人以诗歌美感。二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意大利电影理论家卡鲁杜说,在电影中也同在其他叙事艺术中一样,艺术的目的在于激发情绪,而不是叙述故事。就是被普遍认为的一公式:画面情感思想。在做栏目时要注重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浓郁的地域风味和乡韵乡情,如很多电视台打出旅游城市特色,就是表现艺术无国界,一屏相连。三是。艺术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写意中包含创造、真理和美。是人类本质特性的反映,是一种超越的丰富而深邃的美学意境。而流行的媚俗文化风靡一时时,我们也要注重现实性和真实性在形象设计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