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的读后感1500字
非得跳吗?
还有没有别的选择?
所以我想,人生很无聊。就像钓鱼,钓来钓去就钓那一条,还是自己放回去的。
人为什么而活着。
如果营救失败,你可以不负责任。问题是你没有营救失败呀。既然你没有让我死成,那就必须负责到底。
活着的理由就是不为一个理由活着。
因为我们随时可以死,所以才敢活着。
那两只分别举起的庄严的手,仿佛就是人类最后的希望。
摘录东西《救命》
生命本是件很严肃的事情,但在麦可可的心里,宁愿只要爱情,生命顿时成了专属爱情的承载体,生命因爱情才具有存在价值,所以生命在麦可可眼里变得如此随意。是否可以验证了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读来诙谐,一扫前期压抑的心理推测,初闻《救命》这一标题,还以为会不会是悬疑推理小说之类,倒也合乎阅读兴趣,没想到倒让我沉浸在了捧笑郁闷之中。时代在变,我们追溯历史,活着当代。
麦可可、孙畅、汪小玲。三个人之间最终的关系一如东西的诙谐笔调诙谐地收场,这就体现了文学与现实的联系与区别。麦可可需要得到一份婚姻契约,郑石油给不了她,她就要跳楼寻死。孙畅夫妇好心想挽救一个生命,没想到麦可可偏认定孙畅有责任给自己一个婚姻,否则继续跳楼,本是郑石油欠的婚姻瞬间转到了孙畅的头上。看了小说,突然觉得有点可怕,原来人常常被所谓道德所挟持,从宏观上俯瞰,一个人幸福了,却因此而有人失去幸福感,麦可可幸福了,孙畅、汪小玲、孙不网却不幸了。救命,孙畅夫妇在挽救麦可可生命的同时,也在渴望着别人来挽救他们的命,只可惜郑石油早已人间蒸发,所以救命永远不可能成功。如果在麦可可第三次站在楼顶的时候,救命模式倒回第一节(郑石油和蒋警察恳求孙畅想方设法暂时打消麦可可寻死的念头,注意,只是暂时,郑石油后来为了摆脱麦可可今后这种疯狂的举动消失得无影无踪,彻底地摆脱良心的谴责),会不会像第二十二条军规一样,永远都停留着跳楼原点。救命成了接力赛,在自己筋疲力尽之前,就要找到接棒人。可是,东西并没有如此,文学需要创造这么一个现实。孙畅注定要违背自己的意志用一生去挽救一个生命,还得牵家带口祸及汪小玲和孙不网。看着熟悉的扇窗,估计孙畅要永远活着回忆里,当一个人只剩下回忆的时候,他还不是最悲惨的。麦可可很可怜,庆幸的是她没有自怨自艾,但也别指望她能安分守己作个不破坏别人婚姻的好公民,好公民除了遵纪守法之外,还要别给他人制造不幸,更高一点的要求还能为社会多创造一点幸福来。
麦可可认为自己是为爱情而活着,爱情就是她生存下去的唯一动力。那么,麦可可真的需要爱情吗?在浮躁虚假的现实社会里,她用极端的方式来威胁别人,但却真真正正有赴死的胆魄和决心,并且一旦缠上了一份婚姻绝不会轻易答应另一方提出离婚,否则仍然有可能会去跳楼。麦可可需要一份情感契约,需要一份依靠,不但物质需要一份契约,而且情感也需要一份契约。21世纪,我们呼唤什么?人文。麦可可就是物质世界的畸形儿,她需要营养均衡,但似乎我们又回到了粮票盛行的年代,要糊命就要把粮票带上,市场上情感实在短货,有粮票不一定买到,没粮票铁定买不到,别说夸张,夸张也是一种表达方式。也许麦可可这类人在现实社会中很少见,因为她是杂取种种而成的一种典型,但典型就是用来引出现实问题,起注意和警醒作用的。没有人喜欢活在虚假的谎言中,并且这一虚假谎言还存在海市蜃楼的现象,永远都没有安全感,永远都仿佛飘在半空中,总要紧紧抓住什么实体,才能着陆。麦可可一再说孙畅是骗子,孙畅夫妇欺骗了她。郑石油他们是找不回来的,哪怕孙畅在情急之下为唤起她生之意志而说的一连串承诺,她一概屏蔽掉,但一听到婚姻两个字便马上回了一口气,觉得生活的动力似乎可以有了,只要抓住了婚姻,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爱情,也会有的,最后玩弄文字游戏让他负责到底。一种出于好心的善举与幸存者终成了一种义务和权利。婚姻于他是义务,于她是权利。
回到第一节的情景:麦可可非得跳吗,还有没有别的选择?这是个可以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