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交响班观后感
《交响班》是一部由凯德麦拉德和萨米尔盖丝米等主演的喜剧电影,影片剧情诙谐幽默,网友们是如何评价这部电影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本片是一部音乐教育类的电影,属于中游水准。导演兼编剧是阿尔及利亚-法国混血,男主角Simon也是半个阿尔及利亚人。可能是由于这个原因,故事总是有意无意地强调民族融合和平等。
先说影片的优点:
1. 少年之间的互动真实,包括课室和聚餐,不会过分成熟,挺好的。
2. 不煽情。放牛班的春天有点煽情过火。
3. 第一次合演搞砸了,这个情节设置挺好的,很正常。
4. 小朋友Arnold问妈妈,(离异的)父亲在哪里,妈妈说不知道。这个问题在后面一直没有被回答被解决,这个也挺真实的。
缺点也很多:
1. 剧情太凌乱,突兀,很多没交待
2. 过分理想化或正直正确化。例如监督老师 Farid的两个坚持:① 孩子不能按照水平分级,不然就是不公平。②Simon老师你不能去巡演不能去追求你的事业,你去了怎么对得起孩子们,你怎么对得起小提琴优等生Arnold? 这些想法都太绿茶了。Simon一有什么想法,Farid就站在道德高地指责。这不行。
3. 剧情比较假。查了一番,发现剧本并非基于真实故事来改编。
4. 太想强调外来移民是有能力的,可以去做任何事。班上50%的同学是非洲裔是OK的。直接找个非洲小胖子当小提琴首席也是OK的。但是,这个小胖子是真的能拉琴的才好吧,像放牛班的春天那样找天才童声来出演才有真实感。
5. 如何能获得在巴黎音乐厅演出机会没说,非常突然就去了演出。按道理,应该水平逐步提高,然后高到一定水平了。这是教育类型片啊。但是没说。前一幕还是技艺很差。下一幕秒变世外高手。
6. 最后高潮在音乐厅演出,演奏不是真的。那个声音比国内市一级的学生团体好太多,比一线广交上交都能比得住,哪可能是个练了几个月的三年级小学生能拉出来的,亦不是天才小演员的表演。
法国电影,在我印象里从来不是以大格局致胜。这片也一样,淡淡的,小小的,暖暖的。
同样讲音乐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故事,我不会拿他和《放牛班的春天》去做比较。也不会去和崔岷植大叔的《当春天来临》做比较。尽管他们的确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侧重点不同。更不会和前阵子的《爆裂鼓手》去比较,音乐类别都不同好吧,就我们打击乐分类一个是流打一个是西打。严肃音乐好么!
和《当春天来临》不同的是,此片没有放大交代老师的来历背景,而是非常简单单一的一条线讲述把一群熊孩子带上舞台的一个简单的过程。和《放牛班的春天》不同的是,男主看上去并没有那么多教学经验,和我们大部分老师一样梦想是演奏家,教孩子最初可能也只是为了生存。而这一设定,却让我无比亲切。他就是平凡的一个人,不同于《春天来临》崔大叔人物身上的性格魅力和人物挣扎,不同于《放牛班》中那种相当有信仰的优秀老师,不同于《爆裂鼓手》中那么有戏剧性冲突的人物性格。《交响班》的他就是淡淡的,普通的,一点腼腆内向(这些人物属性都很赞,放牛班是合唱老师,老师性格也相当幼教属性,耐心好,经验足。爆裂鼓手,摇滚,流行,爵士么!老师性格当然也非常张扬戏剧冲突。交响班的,严肃音乐,要知道,严肃音乐教起来的难度性和别的没法比,尤其还是大课!还是普及教育!啧啧啧,老师的性格设定就是非常符合严肃音乐,严谨内向。这些设定满分啊!我甚至怀疑他是否就是本色出演?一会查查资料去)没什么教学经验,慢慢和孩子们一起成长,和大部分的你我一样。无限贴近。
此片就是胜在真实把!大概是身为音乐老师的共情吧,老师第一次进教室的无奈和崩溃我,那种挠心抓狂想拍死熊孩子的却又无可奈何的压抑焦躁我真的隔着屏幕都感同身受!
另外,小演员们演技都爆棚啊!第一次跟乐队合奏(其实只是弦乐声部分排)因为不太会看指挥孩子们的无限懵逼着实让人焦急,一个小女孩几度放下琴再努力跟上,最后放下琴委屈的哭了出来,这个处理非常真实!并且包括主演在内的大部分,应该都是真的会小提琴。
最后当《天方夜谭》solo段响起,我落俗的湿了眼眶,谢幕时老师老母亲般欣慰的微笑,我想说这不是矫情,这是种身而为师后才能体会到的欣慰和快乐。每当我的孩子们小有成就可有看到我脸上露出同样的老母亲般的微笑?
最后说一句,片中体育老师很可爱,他是片中大部分师德,信仰的化身,标杆。
结束语,排了那么多次《天方夜谭》,这大概是听的最走心的一回了,从此我应该会对他有更新更美好温暖的感受了。
很温暖很治愈很干净的小故事。
全片人物对白好像都是现场同期声,有点纪录片的味道。
反对从意识形态的思路评价这种电影,这种套路、惯性并不高明。
这也是它与《放牛班的春天》最大的不同。后者有明显()的说教的态度,本片传达的却是一群下层孩子和他们的精英老师一起成长的故事。
尽管情节有些突兀,制作没那么精美,但并不妨碍它的清纯和暖意。
就当是个可爱的小童话吧!
一部让我很感动的影片,起初只是因为时间合适而选择了这部片子。
但同时也觉得自己很贫瘠,表达情感自我抒情的方式,这些年来似乎只有写作。近年来,似乎也学会了喝酒。但是呢?我会演奏某一种乐器吗,我会跳舞吗,我会绘画和雕塑吗,一切伟大的艺术,活到我这个年纪,似乎开始领略了,但却完全无法创造。
芭蕾是一切创造美的艺术,歌剧是所有的美的艺术的合集,而我,仅仅是领略了一点点的皮毛,就已经觉得非常惊艳。
但终究是被动的。
影片是开头就可以看到结尾的美好,但却不失最后美好的感动。
Simon是一个普通人。面对底层社区的孩子,无法一直自己的愤怒和失望。但是,同样真实的人生体验是,努力之后的成果,有着最大的幸福感。这也是人生凋敝苍凉的底色中不乏亮色的一抹。
影片的拍摄风格颇指的玩味,大量的真实的镜头面对孩子们的日常对话。Abu在天台上的崩溃让人动容,Samir的顽劣可以看出家庭父亲缺失教育的折射,但好在,大家总算在这个各自野渡的人生中合力取暖了一次。
艺术绝对是可以感化人生的,但如果心灵被蒙蔽,那么再美的艺术也无法击穿。影片中的个体都尚能被音乐感动,实属不易。或许也就是被有些评论称为白左的地方。
另外,如果法国底层的学校都能配备这样的条件给学生学习艺术,那么值得我们反思的就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