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读后有感
孤独是什么?在开始阅读《百年孤独》之后,我做了一个电台,用声音记录这些文字,渐渐地有了一些粉丝,偶尔也会有人在节目下面评论或者抒发一些自己的感概,我大概摘录了几句:“我很孤独,我想谈恋爱,可是我没有喜欢的人,就是发呆的时候都不知道想谁。”“孤独大概就是一个人坐在教室的最后面,看着前面的兄弟玩得很嗨自己却是在后面一个人听歌。”“除了孤独和酒,你什么都没有。”“漆黑的夜,泛黄的路灯,孤独的身影,吵闹的麦当劳。”我不知道这些人曾经经历过什么,只是觉得他们还算不上孤独,孤独不是遭到冷落,这顶多是孤单罢了。那么真正的孤独是什么呢?大概就是像百孤中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的疯狂受阻,科学幻梦破灭,无人理解;像奥雷里亚诺上校循环制作小金鱼;像阿玛兰妲反复编织自己的寿衣直到死神降临……
也许现代人的生活和百孤中有些相似:布恩迪亚家族陷入了无尽的时间循环,他们每天都是在走同样的路,做同样的事,明明是最亲近的人,却无法靠近彼此,除了血缘的联系,他们在思想和感情上没有一点共通。百孤中的人受孤独之苦,现代人为手机所累,每天重复着发微信、刷微博的生活,人情淡漠,总是喜欢向最亲近的人发脾气。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每个人都生活得太浮躁,大家都说自己孤独,我想那不过是空虚,算不上最深的孤独。事实上,真实的生活大都波澜不惊,每天重复着吃饭、睡觉、玩手机,要克服孤独感应当先充实自己,努力成长是在孤独里可以进行的最好的游戏了。
廖一梅在《柔软》里写到:“每个人都很孤独,在我们的一生中,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两个人面对面地坐在一起,情绪却并不在一个频道,彼此不能真正了解对方,那大抵是孤独真正的模样。
说到真正的孤独,我想到了自己与一位曾患抑郁症网友的谈话,她说:“我杀死了那个时候的自己。我抑郁得严重的时候,上一秒还在跟朋友说说笑笑,下一秒就必须死,对,必须死。不死难受,无法忍受的难受,好似重度吸毒者必须吸毒,我必须死。可我不想死。有一次我难受得太厉害,我必须死,于是,我想像自己手中握着一把剑,用力的刺向自己,我竟然感觉好了一点。我用想象力治好了自己的抑郁。”看到这段话,我内心是震颤的,觉得有些心疼,她的痛苦无人能理解,这也应当是最深的孤独。她只能勇敢地用想像中的剑刺向自己,我想象那一瞬间,也许是一束阳光穿透身体,瞬间驱散阴霾,暖暖的阳光照在身上,繁杂的心绪开始变得平和、恬淡。也许在那一瞬间她看透了孤独的本质,看透了生死,变得超然。
人类的孤独感或许是与生俱来的,它陪伴我们从生到死,当生命消逝,孤独却永恒。大家被孤独的怪圈包裹,有的人沉浸其中难以解脱;有的人却有勇气走出来,反观孤独本身。我想这也是这个女孩子为什么能克服自己的内心障碍。
真正的孤独应当是一种内在的完满感,正因内心有独立的世界,与外界的交流无法产生共鸣时就会觉得孤独。人越是觉得孤独,越是没有朋友,越是没有人支持,就越要尊重自己,越要努力向上。以前朋友跟我说:“你不够优秀是因为你不够孤独。”此刻,我好像突然能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了。人虽然不能忍受孤独,但却可以享受孤独。希望每个人都能正视自己的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