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浪的远方观后感范文欣赏
《阿浪的远方》是一部由宋媚导演,周子龙主演的喜剧电影,不知道各位小伙伴们有没有看过呢?影片主要讲述了喜爱诗词的主人公阿浪从大城市来到小山村支教的故事。网友们对这部电影的评论也是褒贬不一,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吧!
电影的主人公李阿浪原名李元,因为想要流浪远方所以改名阿浪。身为广东人的他是一名名校高材生,本来在城里的学校有大好前途,但因热爱古诗词,他上课时只教古诗词,这让校方不满,阿浪觉得自己的教育理念不被接受,于是去了山区的二郎山小学教书。
二郎山吸引阿浪的除了村民们很热情之外更重要的是校长认同他的教学理念疯狂的诗词教学,但后者只是校长的权宜之计。其实班里学生除了刘二蛋(后来阿浪帮他改名刘二球)和王小花比较热爱诗词之外,其他人只是单纯地想升学。校长和家长们要求阿浪按课表上课,数学、英语也要教。阿浪隐隐生出去意,刘二蛋挽留他。后来阿浪成立诗社,并以村里的老水牛命名扫地王诗社。最初,诗社只有刘二蛋和吴富贵两个人,阿浪想让颇有天分的王小花加入,但她对阿浪很反感,原来诗词之类伤情之物会让小花想起几年前为救被困在山里的她而双双滑落山崖的父母,这一切阿浪后来才得知。刘二蛋写了一首诗,阿浪让他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上到山顶上/举头红日屋梁低/二郎山里有二郎/二郎者 二球也。这诗乍读简易,实则饶富意味,令人想起近代军阀诗人张宗昌名作《大明湖》大明湖,明湖大/大明湖里有荷花/荷花上面有蛤蟆/一戳一蹦跶。结果,同学们被这首诗感染,纷纷加入诗社。
不久诗社组织野外踏青,不料临近傍晚,天降大雨,山里又遇塌方,就在这场夜雨中,阿浪和孩子们的感情升华了,而连接他们的,仍然是诗词,一首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县里最终决定将二郎山小学并入乡里,这意味着孩子们将每天步行几十里路去上学。面对同学们不舍的目光,阿浪决定让他们在歌颂比赛中用诗词唱出他们的心声。这首稍有改编的《声律启蒙》是侗族方言和普通话的和声云对雨 雪对风 晚照对晴空/三尺剑 六钧弓 岭北对江东/两鬓霜 一客行 新绿衬酒红/七颗星 一袍风 尧舜对苍生/颜巷陋 阮途穷 白叟对黄童/沿对革 异对同 冀北对辽东/天浩浩 日融融 弯月对长虹/我对你 嘴对心 九夏对三冬。孩子们穿着民族服饰,在台上演唱古诗词的视频在网上发酵后,一种发现传统文化之美的流行,似乎被唤醒了,让被现代快节奏裹挟的我们重新审视心中的传统情怀。
其实我很佩服阿浪,他的心中不仅有诗,更有远方。他敢于同应试教育考分制相抗争,立志弘扬中华传统诗词;他勇于追求梦想,坚信远方可以实现他的抱负,在山里他逐渐蜕变成长,成为了有温度有担当的老师。阿浪的梦想就像一颗小小的蒲公英种子,飘散在我们的()心中。
另外,我为山区里的孩子们淳朴纯真的天性感动,他们热爱诗词,向往远方,他们为梦想而勇敢、真挚、努力、坚定,他们有着最甜美纯净的天籁之音和最纯洁不带一丝杂质的童心,面对他们,我会自叹弗如,会自惭形秽,到底被现实磨去了一些棱角。
整部电影看下来给人的感觉是温暖励志的文艺片儿,情节没有多大的跌宕起伏,只是最后的结局会触动人心,在这个时代,我们大多数人是被别人改变,被世界改变,而不是我们去改变后者,但阿浪做到了,他改变了二郎山里的孩子们和他们今后的人生方向,刷新了我们对古诗词的认知,他让我们燃起对心中追求的远方的渴望,生活不仅要有诗亦或诗意,更需要寻找远方。
偶尔看下这样干净的片子来过滤一下我们内心的杂质也无妨,问问自己,那些诗和远方,你都遗忘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