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优选范文)
寒假期间无意中在网上看到有很多人都在推荐看《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细读之后,不仅对我作为母亲这个角色受益匪浅,也使我这个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明白了一个什么样的人就会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在教学中我也体会到这点,什么样的班主任,其性格和作风也会影响到自己的学生。
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位德国乡村牧师用自己的教育理论把自己痴呆的儿子小卡尔威特培养成了十九世纪德国一个著名的天才并给他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这足以证明卡尔威特实施的教育是一个成功的典范。这虽然是一本关于孩子早期教育的书,但是对于我们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人来说从中也能获益匪浅。
教子有方
卡尔威特在书中提到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他倡导“寓言教育于游戏”中,他说“不能强迫施教”,这也是他所推行的教育法的一大原则之一。在我们的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无论我们传授什么知识首先是要激起孩子的兴趣,只有孩子兴趣盎然,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要唤起孩子的兴趣,最好用游戏的方法进行教育。无数教育研究证明,教孩子学习必须唤起孩子的兴趣,当你的孩子有了兴趣时,学习才会有效。而孩子天性喜欢玩,在玩中教育将会收到更好的效果。让孩子在玩乐中释放了天性,学习更快乐!
赏识教育
在对小卡尔的教育中,卡尔威特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是非常聪明的,非常好的孩子”。卡尔威特提出不要随便表扬孩子和绝不过多地表扬。表扬对于小学教师来说是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行之有效的手段。他说:“孩子信心的源泉是父母的夸奖,‘夸’不仅仅表明了父母的信心,同时也让孩子鼓足勇气”。表扬让孩子在舒展的状态下学习效率可以成倍的提高,孩子可以快乐地成长。每个家长都是天生的教育家,每个孩子都有天才的潜能。我想正是因为卡尔威特的这种思想才造就了儿子的成功。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很佩服卡尔威特对孩子教育那种坚持不懈的毅力和耐心,这是常人所难以做到的,这也是我认为每一个家长和教师最值得学习的地方。
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我更加明确了在教学和教育应该使用的方法,我想以后在我的工作中我将运用正确的方法更加高效的工作。
卡尔·威特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的天才。他八九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他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卡尔·威特一生都在德国的著名大学里授学,在有口皆碑的赞扬声中一直讲到1883年逝世为止。
卡尔·威特能取得这番惊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超,恰恰相反,他是一名早产儿,且被医生认定是个有些痴呆的婴儿,全靠他的父亲教育有方。卡尔的父亲把小卡尔长到14岁以前的教育写成了一本书,这就是《卡尔·威特的教育》。书中详细地记载了卡尔的成长过程,以及自己教子的心得和独辟蹊径的教育方法。
这本书告诫我们: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即使再普通的孩子也会成为一位杰出的青年。
孩子上学之后,大多数都待在学校,我们就相当于孩子白天的家长,让孩子得到全面的发展是孩子的权力,也是每个老师的义务。作为老师,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全面的发展,挖掘每个孩子的潜力是不容置疑的。而儿童的潜在能力是有递减法则的。教育孩子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要不失时机地给孩子发展其能力的机会,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尽早发挥其能力。
其中,最关键的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养成良好的习惯。老卡尔威特善于挖掘和运用各种有利于孩子健康发展的教育资源。“让孩子从小学会正确思考”。日常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可以成为孩子学习的工具。甚至每次饭后的散步都成了孩子学习自然知识的好时光。老卡尔威特并不强迫孩子去死记硬背,而是在乐趣中让孩子不知不觉的学到了知识。记忆尤深的是在让孩子学习乘法规律时。他并不是让孩子去背那些枯燥的乘法口诀,而是通过让孩子数豆子的方法自己去总结出了乘法口诀。这种方法一则是孩子自己总结的规律自己记的格外的清楚,二来让孩子明白好多规律定律并不是专家权威的专利,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去发现。这是一种良好的教育方式,从而老卡尔威特也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学习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习惯。这说明习惯在人一生中的重要性。当学生离开学校的时候,他所学习的一些具体知识可能忘记了,但他已经形成的良好习惯会令他受益终生。
一个人的行为习惯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学习方法的养成,学习态度端正,互帮互助的习惯,认真记笔记的习惯,良好阅读习惯等等。另一种是良好的品质习惯,比如一个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举止谈话等等,都需要家长和教师反反复复的关注和强调。好习惯的养成,贯穿于生活的点点滴滴,影响孩子的成长!
一个班级,如学生如果都很乐于助人,那么新加入的学生肯定也会乐于助人;如果学生每天早晨都集体阅读,长期耳濡目染,班里的学生肯定也会热爱阅读。同理,一个家庭,如果父母每晚睡觉前都读几页书,他们的孩子也会养成这种习惯;如果父母每天对着手机,孩子也会成天抱手机。
任何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小学阶段是养成好习惯的关键时期,所以我觉得无论是老师还是父母,都应该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这些学习习惯养成了,不仅对学习有帮助,而且会终生受用。(赖秀文)
亲爱的宝贝,早在你两岁多时,妈妈通过阅读《卡尔威特的教育》,就充分认识到朋友的重要性。十多年来,在你成长的过程中,爸爸妈妈一直非常注重为你选择朋友,决不让你同有坏习惯的孩子玩耍接触。
今天早晨上班的路上,妈妈向往常一样打开“文艺之声”,收听“广播故事会”。第一个故事名叫“明天就在你身边”,讲的是美国知名社交网站Facebook的创始人之——克里斯当年创业前后的故事,从中妈妈再一次深切感受到交朋友的重要性。
据故事介绍,克里斯刚进入哈佛大学之初,他的室友们非常热衷于玩网络游戏,他也积极加入进去,而且很快迷恋网游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并因此经常旷课,学业一度荒废得很厉害。当他的父亲发现克里斯的反常表现后,责令他不准再玩游戏,他这才有所收敛,把心思重新拉回到课堂。
然而,克里斯的同桌是一位富家子弟,两个人聊得非常投机,很快成为朋友,并经常尾随这位富家子弟出入各种酒会和舞会,结交漂亮女孩。这期间他先后谈了三次恋爱,不仅没有任何结果,弄得心身疲惫,而且债台高筑,几门课都未能通过考试。后来在他父亲的严厉训斥之下,克里斯才决定痛改前非。
克里斯大二的时候,他开始注意同班同学马克。经过观察,克里斯惊奇地发现,虽然马克整天埋头摆弄电脑,但他既没有玩游戏,也没有网聊,而是在编各种稀奇古怪的程序,而且学习成绩也很好。由于对网络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他俩很快成为好朋友,并利用业余时间共同创建了社区网站Facebook。
比尔盖茨爱惜人才,想高薪聘请Facebook主要团队主要成员加盟到微软。开始,克里斯很动心,因为盖茨一直是他的偶像。这时马克明智地劝他说:“我们的梦想是做互联网,而微软靠得是Windows,我们应当走自己的路。”克里斯最终决定留在Facebook。
结果,谁也未曾料想到,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Facebook的用户已经超过5亿。2022年,美国福布斯评比十大青年富豪的时候,26岁的马克位居榜首,而克里斯也加入亿万富豪的行列。
前不久,《纽约时报》采访克里斯,请他谈一下与马克的友情。克里斯说:“如果我没有认识马克,也许我现在还是一位身陷舞会和游戏、不能自拔的年轻人,或许现在正在为谋得一份工作而发愁。是马克改变了我的一生,因为注定要和一个书写传奇的人交往,自己又怎么可能平庸无奇呢?”最后,克里斯还提醒那些涉世未深的年轻人,交往什么样的朋友,就有什么样的未来,明天就在你自已的身边。
通过这个故事可直观地感受到,为孩子选择品德高尚、习惯良好、有奋斗目标的朋友是多么重要。好朋友再多也不为多,可坏朋友有一个,就足以改变孩子的一生。关注孩子交往的群体,为孩子把好交友关,是每一位家长的重要职责。妈妈倍感欣慰的是,从这点上看,爸爸妈妈没有失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