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力批判》读后感1000字
这是德国哲学家、美学家康德的代表作。康德著名的“三大批判”是:《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本书。在前两部《批判》中,康德分别探讨了理性认识和道德意志的先天法则,认为世界分为现象界与物自体两个领域。前者受自然必然律支配,属理解力的认识范围;后者属道德意志范围,行使的是自由的道德律令。在《判断力批判》中,康德寻求两个分割的世界的沟通,认为自由的道德律令要在感性的现实世界实现出来,
书中讲到艺术与天才等问题,阐述了艺术与自然、艺术与科学工艺品、与手工艺品的区别,认为美的艺术是天才的艺术。天才的四个特征:即天才不循规蹈矩,具有独创精神;天才不是靠人传授的,只能从天才的作品中窥见法则。
“知识”对于“道德”绝无影响,“道德”却必定影响“知识”。逻辑的形式就表现为“判断力”在“概念”和“推理”之间的“连接”作用。
此书分为《审美判断力批判》和《目的的判断力批判》两部分。前一部分,重点分析美和崇高两个范畴。从质上讲,“那规定鉴赏判断的快感是没有任何利害关系的”;从量上讲,“美是那不凭借概念而普遍令人愉快的”;从关系上讲,“美,它的判定只以一单纯形式的合目的性,即一无目的的合目的性为根据的”,这也就是美的没有明确目的而却有符合目的性的矛盾或二律背反;在“崇高的分析”中,把崇高与美作为两个对立的审美范畴,提出数学的崇高与力学的崇高的概念。
康德认为,美只涉及对象的形式,美感是直接单纯的快感,美可以在对象的形式中找到;而崇高的对象既无形式又无限制,它只存在于审美主体的心里,崇高感是由痛感转化为快感,并与人的理性观念密切相关,由此提出“美是道德的象征”的重要命题。后一部分则从审美判断力的“主观合目的性”转向对自然界有机体组织的“客观合目的性”的探讨,辩证地表述了康德自己的自然观。这本书是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基之作。它对费希特、黑格尔、叔本华等人,乃至整个欧洲和后世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鉴赏判断并不是认识判断,因而不是逻辑上的,而是感性的审美的。审美活动既离不开主体的感官感受,也离不开客体的具体可感的感性形式。审美活动总是通过人化了的感觉器官作用于对象的“可感受的形式”方可发生并正常运行。
了解了点康德的哲学,我们不仅要遵从约定俗成的社会规范,而且要求“从道德律出发”使我们的行为不仅“符合”道德,而且还要“本乎”道德。人是“理性者”,当人把自身当作目的来评鉴,就尊重自己为自由者,这是人的尊严所在,如果理性成为“小聪明”“小计谋”任他便可以乱众。越是“聪明”离真正的人越远,谈不到人所保护的至善完美之“尊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