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照相师观后感,改革开放的深圳记忆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在的人几乎每个人都是照相师,每个人都可以无时无刻的用手机或相机拍照。电影《照相师》主要讲述了照相师蔡祥仁在深圳经营照相馆由兴盛到衰败的故事,是对改革开放40周年献礼的影片。小编这里给大家带来了一篇网友的观后感,一起欣赏吧!
是你们记录了这座伟大的城市,在你们面前,我只是一个照相师。即将于12月12日全国公映的电影《照相师》,记录了小人物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命运沉浮,也折射出在改革的浮光掠影里整个中国的变迁。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鹏城深圳成为中国设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此后,这座地处珠江三角洲沿岸、连接香港和内地的边陲小镇日益发展成世界一线城市。由导演张唯执导,演员谢钢、刘牧、康磊、涓子等主演的《照相师》立足改革开放40年来的深圳,以拍照为生的三代人的成长史,如摄影镜像般展现了深圳人在改革浪潮中拼搏的故事。
一页相纸间的40年时代变迁
记录一个城市的发展历程,电影《照相师》另辟蹊径,用电影(呈现方式)+摄影(故事题材)双重曝光的手法讲述了改革开放40年深圳的变迁。故事从1978年深圳逃港热开始,讲述了摄影世家蔡家祖孙三代以照相师为根基,随着深圳进入经济特区模式后的快速发展,三代人面对事业、家庭和爱情展现出的不同选择,和命运轨迹中某些颇具戏剧性的巧合。
从国营照相馆的老式木质相机开始,到胶片相机、数码相机历经蔡氏三代人的努力,照相技术最终在孙子蔡正雄的手里,通过软件为载体成功植入手机内部。这期间被划定为经济特区的深圳,人们从远赴一海之隔的香港淘金,到认购股权再到下海经商,其中有儿子蔡安国这样以梦想为圆心求新求变的人,也有儿媳陈文娟这样在大形势下瞅准时机获得成功的人。如此成长起来的第三代蔡正雄,则称为不折不扣将梦想融入时代的年轻一代。
但影片中最令人动情的,是一张不时出现的逃港未归母亲(蔡祥仁妻子)的相纸。当这张单人相最终融入全家福时,任凭改革浪潮下的城市如何变迁,唯人情不变的精神内涵变身直戳人心的泪点。
来自三代人的不同选择注定造就不同命运轨迹,其中却不时展现戏剧性的巧合。摄影师蔡祥仁(谢钢饰演)从父辈开始便从事摄影行业,笨拙的摄影器材、暗房冲洗、手绘上色,用祖传手艺养活家人的蔡祥仁面对儿子蔡安国(刘牧饰演)那一套婚纱摄影、人体艺术摄影这些新生事物自然不能理解。面对时代飞速发展,人们口中的照相已经被摄影取代,以拍照为生的人们也开始不断寻找新的出路。
真正接轨新鲜事物的第三代蔡正雄(康磊饰演),骨子里依旧延续了对摄影的热爱,却既不愿意做毫无改变的传承,也不乐于跟着潮流变化信步而行,他的目标是成为真正时代的弄潮儿,用年轻人的勇气和创意为摄影注入新的生命力,用高科技手段实现全民照相师的摄影界盛况,让拍照这件感动自己家庭的事情带给更多人感动。创业和革新,正是从蔡正雄们身上开始展现了跨时代的力量。
除以不同形式坚守照相这一行当之外,蔡氏三代面对家庭和情感时,顺应时代发展的同时保留了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含蓄和情感张力。70年代末期深圳的逃港热使得蔡氏两代人家庭出现女性成员的缺失,寻找亲情四个字到年轻一代的蔡正雄这里,似乎成为改革浪潮中大部分家庭都在面对的情感诉求。从蔡祥仁、蔡安国寻亲(母亲)开始到蔡正雄面对亲情的支持和安排表现出的看上去叛逆十足的自我坚持,三代人跨越40年的情感融合也成为改革这件事中最具人情味儿的所在。
照相师三代,老一辈的坚守()、中间一代的顺势而为、新一代的敢于吃螃蟹所有这些在面对家庭和亲情时都化为一份执着的等待和一场异曲同工的和解。事业之外,面对爱情和友情,蔡祥仁选择了默默守护和倾囊相助;蔡安国选择了回归家庭;年轻的蔡正雄则一如既往的听从内心,携手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并创业,也收获了不畏旁人眼光的跨国爱情。
改革开放40年间的深圳,每一代人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出路。
负志气的弄潮少年们
少年负志气,正是《照相师》里每个年轻人面对时代变革所展现的勇往直前之姿。
如果说先入股市后做金融,并最终通过投资成就自身的陈文娟(涓子饰演)和历经婚纱摄影、人体艺术摄影最终转型成为人文摄影师的蔡安国是在顺应时代中寻求梦想,作为第三代创业者的蔡正雄则真正成为敢于吃螃蟹的人。
似乎与众不同是蔡家人骨子里的基因,将头发染成银灰色的蔡正雄不仅在生活中特立独行,面对工作和事业也一样不听劝。同样怀揣摄影梦的他从未考虑继承祖业,也对给人打工毫无兴趣,还将为自己专利技术投资百万的亲友拒之门外。蔡正雄需要的是真正意义上的亲力亲为,技术研发、项目推广、风险评估以他为首的第三代创业者对于创业的理解更为独立大胆,凭着一股子老辈眼里的愚勇一路上披荆斩棘,最终求仁得仁,将相机以软件形式植入手机,成就了全民照相师这一适应当下人求新求变生活方式的技术成果。第三代创业者的执着和创造力得到父辈认可的同时,也成为真正拥有这个时代的人。
在《照相师》之外,更多的蔡正雄这样的年轻创业者正在成长,用年轻人特有的少年意气书写着时代创新的篇章。他们中有一小时叠600件T恤、写100行代码、擦90平米玻璃的衣橱管理师、高空清洗师等这类新职业的缔造者;用大白话聊艺术的意公子;用光影记录历史的青年电影人;16岁加入国家队并最终问鼎主力的女排小将惠若琪;15岁震区少年到全国人大代表的95后女孩徐萍;用6年封闭生活筑造永不失重航天梦的航天员陈冬这些来自各行业的年轻一代,用创新和坚持不懈的努力书写了新时代的创业含义,是为产业创造生命力,也是为自己创造无数可能性。
或许时代永远都需要这些看起来愚勇十足的年轻人,用特有的冲劲、创新精神和勇于挑战不断创造奇迹。正如《照相师》里的深圳,作为经济特区的发展离不开革新路上不断拼搏的创新者,中国在改革开放40年来的飞速发展也离不开这些坚持创新的拼搏者。
一台小小的相机尚且有它动人的变革史,由它创造出的每一帧画面都自有意味深长的故事。照相师,记录寻常悲喜,也记录不断变迁下的时代容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