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的宠儿》读后感1000字
《新材料的宠儿:稀土》,看到书名,不由得想起了之前听到的一则新闻:中国根据全球稀土供求情况启动稀土战略收储工作,引发了中外关于稀土的纷争。稀土,一个对于我只出现在化学书的名字,究竟是什么?兴致勃勃地翻开书寻找答案。
稀土就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中镧系元素及与镧系的15个元素密切相关的两个元素——钪(Sc)和钇(Y)共17种元素,称为稀土元素。简称稀土。稀土在军事、农业、冶金工业、石油化工、玻璃陶瓷等多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稀土具有特异的光、电、磁和催化性能,是很多高精尖产业发展必不可缺的原料;在新材料领域,稀土元素丰富的光学、电学及磁学特性得到了广泛应用,在高技术领域,稀土新材料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此多功能的稀土被冠以新材料的宠儿的确是名符其实。
而令国人骄傲的是全球范围内,美国稀土储量世界第一,占全球稀土储藏量的40%,俄罗斯第二占30%,中国第三占18%,印度第四占7%。中国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稀土资源较大的国家之一,已探明的稀土资源量约6588万吨。中国稀土资源不但储量丰富,而且还具有矿种和稀土元素齐全、稀土品位及矿点分布合理等优势,为中国稀土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系列的数据让我为稀土大国油然而深自豪之情。
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的稀土行业存在不少问题,中国也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2005年中国稀土产量占全世界的96%;出口量世界第一,中国产量的60%用于出口,出口量占国际贸易的63%以上,而且中国是世界上惟一大量供应不同等级、不同品种稀土产品的国家。可以说,中国是在敞开了门不计成本地向世界供应。
据国家发改委的报告,中国的稀土冶炼分离年生产能力20万吨,超过世界年需求量的一倍。而中国的大方,造就了一些国家的贪婪。至2012年初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稀土世界占有量由2005年的96%下降至30%。我国稀土储量在1996至2009年间大跌37%,只剩2700万吨,商务部称按现有生产速度,我国的中、重类稀土储备仅能维持15至20年。触目惊心的数据给国人敲响了警钟!不可再生的稀土资源正以国人无法想象的速度消失着。同时,过度的开采带来的生态破坏,沙漠沙化,水土流失,物种消失等多个问题给国人的生活在潜移默化中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不仅如此,背叛环境并没有换得理想的利益。专家指出,中国稀土产品价格长期以来一直受国外商家控制。发达国家的贪婪表现在,除了生产所需,它们不但通过ZF拨款超额购进,存储在各自国家的仓库中——这种做法,日美韩等国行之有年;除了购买,还通过投资等方式规避中国法律,参与稀土开发或者直接引诱中国稀土走私,行公开掠夺之实。
现实让人们意识到了保护稀土的必要性,2012年7月稀土战略收储工作已启动,国家财政资金将通过企业进行收储。综合国力、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创新水平、人才实力的差距让中国稀土一次次在国际贸易中处于被动地位。若是国家不富强,国力不强盛,凭什么在国际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落后就要挨打,中东因石油频发的战争是中国稀土的前车之鉴。只有踏实发展,真正做到科学发展,才能摆脱落后的窘境,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而我们作为中国新鲜的年轻血液,更应有肩负未来中国责任的担当,脚踏实地,以科技创新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