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窗小语读书笔记(精选)
最近这几天读了《萤窗小语》。真不愧是刘墉先生的成名作,这本书里面的一个个小故事都揭秘了人生中的各种道理。生活化的小故事,由浅入深的道理,它们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生活哲理。
而刘墉先生在本书中倾注饱满的创作情怀,让人能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其想表达的意境。那灵巧多变的文格风采,更是让人读起来就想要一口气全读完,欲罢不能。而且,书中对人情世故的睿智点拨,也非常开明。
而对我感受最深的文章,是《灵感》。在这个小故事中,刘墉先生以直接的写法告诉我们“为了寻找灵感,你应该学习兀对寻山的范宽、骑马觅句的李贺;为了抓住灵感,你应该效法有感于苹果落地的牛顿、观察吊灯摇摆的伽利略。因为只有渴求灵感的人,才能抓住灵感;也只有不放过任何小灵感的人,才能有大的收获。”这一段话告诉了我们只有你有心而为之,才能抓住灵感。灵感并不是可以轻易的获取的。
就拿我来说,在我写作文的时候,经常会因为要写什么主题而发愁。因为当时我觉得能拿来写作文的题材实在是太少了。可,在读完了刘墉先生的这篇文章后,我便明白了只要经过用心的观察周遭的事物,题材永远不会少的道理。写作文并不需要独特的主题,只要你用心去看,凡事都可以写出好作文。
就像牛顿,伽利略这类的科学大咖也必须要用心观察周遭的事物才能取得灵感,那我们是不是要更加渴求,寻找灵感呢?
《莹窗小语》这本书是由刘墉先生写的,他写的这本书,文字有点直白,就像他本人朴实无华,可却也让每个读了这本书的人陷入无线沉思。《莹窗小语》是由一个个小故事组成的,倒是使我看到津津有味。每个小故事中都套有刘墉先生自己悟出的道理,几乎每页的每一段都能让人悟出些什么,这种如此淳朴无华的文字,不也很耐人寻味吗?
我还记得先生写过一段话“人就这么一辈子!说来容易,想来却很深沉;很幸运地拥有了它,不能白来这一遭!”这句话给我的感触很深,写的很有道理,而事实也确实如此。是啊,人就只有这一辈子,说出来很容易,但真正要做到也难,要怎么才不算是白来这一遭,倒也是因人而异。这样一来,“不白这一遭”又何谈容易呢?
还有那“当你思想一杂乱,心情一紧张,感性就会变得迟饨,如果能达到气静神凝的境地,就能见平日所不能见,听平日所不能听,感平日所不能感。”这段话我也深有感触。就如我看书时,若是心有杂念,想着随手翻翻罢,便远远不如平日认真时看到深,看的透。做事也是一样,若不用心,即便常做,倒也很难才能做好。可若是用心去做,或许能有新的感悟也说不定。些许与平日得出的结果相同,可却也有了本质上的不同。可不有趣?
我很喜欢刘墉先生的文字和文章,本质简朴,可实则不同。只要有想,便必有悟。看他的文字和文章,又何尝不是一种趣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