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中成长
读书费时过多则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
细细地品味培根这句话,的确值得深思。它很容易引起爱书人的共鸣,更容易与正在读书中进步的人擦出火花。
首先,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按照我的理解,这里的惰并不是指懒惰,费这么长时间读书的人怎么会懒惰呢?我认为,这里是指心理及审美的疲劳。读书人都是在读书的过程中得到快乐才成为一个爱书的人,而在这个成长的过程中,如果刻意强求自己在一段或一部分上费尽心思,则不但达不到效果,反而可能会对接下来的部分失去兴趣。相反,如果继续读下去,说不定会有更深的理解,也许前面的问题会不攻自破呢?这与不求甚解倒有几分相似。
对于文采藻饰太盛则矫,我就有了切身的体会。初一升级考试的那次作文,我便仿照作文书上那些咏诗赞诗的写法去写,还真做到了,自我感觉还不错,再加上郭老师的一番肯定,我更有信心了。可成绩发下来,我却傻眼了,才得了88分。更让我大作文跌眼镜的事还在后面,卷子发下来,作文扣了10分。要说改卷严吧,李晓涵还得了满分,我大惑不解。后来,经人指点,他说我全篇文章好象不是在品日,而全都是在刻意的叹、咏,给人的感觉很牵强,很不自然。我当时不太理解,但仔细琢磨之后,我确实觉得那次作文是过分追求语言的生动华丽,几乎是几句几句往外掏的,而缺少了发自内心的自然流露。虽然拿升级考试做实验玩笑开得有点大,但我确实感受颇深、受益颇多。从那时起,我开始意识到,只有真情流露才能一气呵成,写起来舒服,也更容易打动人,再加上平时的积累,语言就会不华丽但温馨、不活泼而优美。
至于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则有些纸上谈兵的意味,但又不尽然。前者是学了没用的去生搬硬套,后者是学了正确的却不会应用。从一定意义上说,这是作者批判旧社会的体现,也批判思想陈旧的人,更批判迂腐落后的思想。其对现实社会的启示有两点,可用为有源头活水来和纸上得来终觉浅来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