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作文 读后感作文 观后感 纪录片最后的棒棒观后感

纪录片最后的棒棒观后感

观后感   2025-02-04

  纪录片《最后的棒棒》观后感

  『最后的棒棒』这部纪录片今天上映。相比之前的13集纪录片,因为时长限制,电影简省了一些内容;也因为龙标限制,说了一些要求说的话。虽然大部分内容都是我在剧集版中看过的,但还是觉得不亏,电影很值得一看。

  棒棒是外人们符号化的称呼,因为他们吃饭的家伙就是一根竹筒,剧中的主人公则称呼自己是下力,拿扁担的。说他们是最后的,可能是因为山城的路不再那么崎岖,时代的背影已经不再能容纳他们去喘息。这个形容词让我记起之前看过马宏杰先生写的那本书,《最后的耍猴人》。其实不管是棒棒还是耍猴人,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都是熟悉的陌生人。从没有人为他们著书立传。我们本都是这个时代的蝼蚁,因为卑微而注定要被不留痕迹的遗忘。

  但还好有何苦这样的角色,扛起摄像机将镜头对准那些被忽视的存在。何苦是一名团级转业军官,整个拍摄过程中拜棒棒老黄为师,和他们在自立巷53号同吃同住,直到房子被推倒。似乎纪录片很少有这样拍的,学院派希望导演不要介入被拍摄者的生活,才能给真实以本来的面貌。但我觉得这样的方式如同田野调查,反而更能接近真实。

  看这样的故事总使我记起自己的父辈,尽管他们都已经六十多岁,家庭乃至社会的重担依然无法卸下肩头。论下苦力,我们那的人上山掮木头,辛苦程度无以复加,只能说不是人干的活。年轻时拿命挣钱,到老了拿钱养命,养不起只能一死了之,就像一个无法摆脱的噩梦,不断循环。中国人太苦了,却又对苦难有着非人的忍耐力。太多时候,美好的生活只是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只能顺着一缕青烟寄往另一个世界。说什么都不合适,问什么都不恰当。

  剧集版在豆瓣上有逾八千人标记,评分9.7。在爱奇艺上有超过2k万播放量,但是版权只卖了两万六。最初看完之后,我觉得随便乱花一块钱都是一种犯罪。但这部纪录片绝不是一味出卖苦难,消费同情。中国人面对苦难的忍受力和被逼迫出来的尴尬,全在里面。

  我总觉得真实绝不在庙堂之上,如果官修版『厉害了我的国』票房能直逼5亿,那么这种稗官野史更应获得关注,我们需要有人扛起镜头拿起笔杆为自己发声。萤火虫的光纵然微弱,却能准确的吸引对方,这冷光源虽不能彼此温暖,却也不情愿都市霓虹的困扰。大寒之后,惟愿立春。

  后记

  今天看完『最后的棒棒』,我写了一篇观后感,有感而发。其实即使不去看电影,在看完剧集版之后,我早已能写出这样一篇观后感。

  现在如果让我向别人推荐,我会推荐去看剧集版。我相信看完剧集版之后,大多数人都会忍不住想去电影院贡献票房,我即时如此。但如果颠倒顺序,可能让人看的很恼火。

  不讳言,电影问题不少,删了不少触动人心的细节,背景音乐很混乱也很唐突,在剧集版上新加的内容多少有些向主旋律靠近的节奏。但我想,这也说明纪录片这个行业人才奇缺,何苦不是超人,他有一份责任与担当,但没法要求他面面俱到。

  这部电影能上映,意义大于技术层面的问题。如何讲好故事其实并不是太大的问题,关键是有没有好故事,有没有人要去讲。而后者,何苦导演已经给出了答案。

点击显示
标签: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zdfyzw-1407298/
观后感推荐
热门观后感推荐
  • 古诗文
  • 外国名著
  • 选读推荐
  • 观后感
  • 小学生读后感
  • 初中读后感
  • 高中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读书心得
  • 其他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