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作文 读后感作文 观后感 试评电视艺术片《格咚代》

试评电视艺术片《格咚代》

观后感   2024-11-29

  炽热情愫 唯美艺术

  淮安电视台摄制的电视艺术片《格咚代》,是一部介绍金湖秧歌历史发展与传承现状的民俗风情艺术片。它是以声画造型为传播方式,运用艺术的审美思维,通过塑造鲜明的屏幕形象,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来表现的。此片自播出以来好评如潮,并荣获江苏电视文艺一等奖!

  金湖秧歌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名录,对于淮安人特别是金湖人来说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作为秧歌的故乡,金湖人对于《格咚代》的播出更为亲切、关爱。同乡们的观后感就集中于一个字,美!内容美,画面美,音乐美,情境美,情感美此片集大美于一身,美不胜收!

  (一)题材独具 结构舒缓流畅

  金湖县地处淮河下游,三面环湖,水域宽广,盛产稻米、鱼虾,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金湖秧歌是金湖及周边地区广大劳动人民在水田插秧时,一边劳动一边演唱的田间民歌。演唱的目的是为了解乏提神,自娱自乐。在长期面朝黄土背朝天单调的插秧劳动中,秧歌的传唱确实起到了减轻疲劳、提高工效的作用。

  艺术片《格咚代》正是紧紧围绕金湖秧歌这一主题来展开的,它的艺术表现和情景展示都是以秧歌的发展、传承来进行的。在长期的插秧劳动中,人们以朴实的情感和集体的智慧创造出来了这一特有的演唱形式,是当地传统文化中流传最广、内容最为丰富、艺术性最强,而且最具有地方特色的一种民间艺术,堪称为民族民间文化的瑰宝。编导剌海东以敏锐的眼光和精准的视觉捕捉到这一独特素材,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与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选材上来说便已成功了一半。

  该片借以春晓为讲述人。她出生于金湖,对于本土民间艺术有着深厚的情感。在夏收结束田园新绿的季节,她又回到故乡。通过她对民俗学者戴之尧、音乐家崔新和秧歌传承人张忠祥的采访,将金湖秧歌的形成、作用、内容、形式、曲调、锣鼓伴奏等等方面一一加以介绍,层层推进,引人入胜。随着情节的展开,着力表现在金湖这片故土上,有一群人为了秧歌的发展、传承、保护奉献着毕生精力,才使得秧歌这一民族民间艺术瑰宝得以发扬光大,享誉四海。

  《格咚代》的叙述风格清新自然,娓娓道来,恰似拉家常一般亲切、温馨。电视片巧妙运用蒙太奇手法,通过镜头的剪辑和组合,使通篇结构如行云流水,舒缓流畅,恰是涓涓细流般流淌在心田,令人意犹未尽,回味无穷。

  (二)画面清新 色彩饱满亮丽

  打开电视艺术片《格咚代》,一帧帧清新亮丽的画面便映入我的眼帘。

  广阔无垠的田野,温润柔情的水乡。禾苗茁壮,稻花飘香,稻谷饱满,一片金黄。农民们用辛劳的汗水,浇灌着丰收的希望。

  随之而来的画面,是一排排劳动妇女忙碌的插秧景象。她们一边插秧一边歌唱,苦中作乐,饱含深情和向往。

  金湖秧歌属于劳动歌中的田歌,是家乡原野上四季变化的风景,是伴随田间劳作而抒发出的心声。它已经成为一种民俗风情,深深扎根在家乡人的心田里。它完全是劳动与生活的积累,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们创造出来的艺术。对扎根于故土的人来说,这绝不仅仅是一行行字幕的显示。它是人们用心血浇灌出的一朵朵奇葩,是人们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

  歌声高亢悠长,在广袤的田野上荡漾。它像河湖中滚滚波涛,宣泄着朴实而浪漫的情感,流淌着甜美或辛酸的故事。我是听着秧歌长大的,但好久没有听到秧田里的演唱了。秧歌一首接着一首,新绿的田野里欢声笑语,歌声飞扬,只有热爱它的人才会刻骨铭心,永远不会忘怀。我似乎被这久违的场面牵引着,沉浸在无限的思绪中。

  进入新世纪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户土地减少,加之插秧机的普及,几天时间插秧就结束了。锣鼓师傅便失去了市场。许多老歌手和老师傅也相继谢世,秧歌在田间的演唱形式已基本消亡。看着八十高龄的锣鼓师傅张忠祥远去的背影,我的眼睛湿润了。我深深感到,我们这一代人肩负着秧歌传承与保护的责任。

  镜头一次次再现那历经沧桑的锣鼓。张忠祥老人三间老屋几乎没有什么珍藏,惟有这陪伴他一生的锣鼓是他舍之不去的情结。

  为了拍摄金湖秧歌,才难得组织一次田间人工插秧。现在要听到秧歌,那已是舞台上的表演了。可喜的是,以秧歌为素材的动人旋律终于形成作品,并搬上国际舞台。交响音画《格咚代》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和肖邦音乐节上大放光彩。这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将金湖地方风情传播到了全世界。

  时代在更替,生活在变化。人们对自己家园的情感却永远不会改变。不同的人,为了秧歌的传承,做着不同的努力。

  数百年来,金湖秧歌一直回响在这片土地上。格咚代,格咚代,一代代人用激情的鼓点和深情的歌唱,永远呵护着这份乡土情怀。我相信有这许多人的共同努力,它就永远不会湮灭!

  (三)音乐优美 弦律委婉动人

  金湖秧歌在演唱方式上分专业和业余两种。专业歌手称为锣鼓师傅。主家雇请他们专门为秧工演唱助兴,这在全国都是绝无仅有的。演唱时两人配对,一人打鼓一人敲锣,用来作过门或伴奏。鼓师傅主唱,锣师傅帮腔,时而轮换。金湖称这种形式叫锣鼓秧歌。其中穿插有很多打情骂俏的荤段子,所谓栽秧田里无老少,用来取悦听众,使秧工们乐而忘劳。他们通过锣鼓和演唱来指挥生产、督促进度、监督质量、鼓舞情绪。每当主家请来锣鼓师傅,秧工们便热情高涨,干劲倍增。

  业余唱法是由锣鼓秧歌演变而来。小户人家请不起锣鼓师傅,自家一边插秧一边唱和,用来消遣自娱。业余歌手在演唱时先由一人唱格咚哉代替锣鼓伴奏,称为打鼓号子。另一位歌手主唱,中间的鼓点同样由前者用衬词帮腔。在唱腔上更为高亢悠扬,委婉抒情,与锣鼓秧歌有很大区别。金湖秧歌的曲调则是以业余唱法为代表的。这些曲调节奏明快,清新悦耳,既有北方民歌的高亢豪放,又有南方民歌的舒缓流畅,南北交融,别具特色。

  水乡的水,亘古、空灵、智慧、浪漫,富有激情。金湖秧歌是劳动者心灵的呼唤,情绪的释放,精神的慰藉。它大胆、质朴、炽热、率真,形成了独特的地方风格。

  音乐家崔新说得好:金湖秧歌热烈奔放,曲调优美,是极其难得的原生态民歌。是一种从心田自由流淌的音乐,题材绝大多数表达爱情内容,是抒情和歌唱有机的统一。它色彩朴素,感情深沉,亲切自然,生活气息浓,曲调明亮且富有穿透力,保持了本地特有的风格和个性。它的曲调富于变化,表现力很强,极大地丰富了我国民歌中民族调式运用的技法。它对歌词中不同句式的适应性和巧妙程度令人叹服。其中长短乐句的运用,也显示出独到之处。对研究劳动与歌、歌与劳动的相互适应性、关联性,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应用价值。

  在艰辛苦累的生活里,人们需要耳熟能详而又通俗易懂的情感表达,需要最直接、最畅快的情感宣泄。金湖秧歌,唱出了人类最原始、最朴实的情感世界里那份初始的欢愉和向往,是劳动者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是水乡人民祖辈流传的精神财富。

  金湖秧歌,这朵水乡奇葩,深植于民间文化这片沃土,葳蕤了湖泊水乡,芬芳了河流山川,美化了勤劳善良插秧人的苦乐年华。感谢淮安电视台,为我们真实再现和保存了这份不可多得的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将在苍茫大地上余音袅袅,永传后世,唱响人寰!

点击显示
标签: 社戏 读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zdfyzw-1408957/
观后感推荐
热门观后感推荐
  • 古诗文
  • 外国名著
  • 选读推荐
  • 观后感
  • 小学生读后感
  • 初中读后感
  • 高中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读书心得
  • 其他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