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之音
我们走进他的工作室,一抬眼便有一股强烈的冲击力,立刻安抚了我焦躁的心,忘却了燥热,放慢脚步。是的,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艺术的韵味深厚的气息,如同一个个冰凉的晶体流进我的心里。
这无疑是一位美术家整日停留的地方,灰色的墙壁,暗黄的温柔的灯光,映着一幅幅画作。那色彩浓重的,张扬着令人晕眩的美感;那轻描淡写的,透露着单纯和坦诚……
一个奇特的造型映入我的眼帘。虽然是在画板的不同区域内整齐地着色,但那边界分明,图形各异,抽象而丰满的风格给人视觉上的满足实在令人赞叹。我情不自禁的向它走去。等等!这不是一幅油画,而是一个浮雕!这是一个有高低不同的许多平面组合起来的艺术品。因为它的每一个平面都太平整、太完美,从远处看起来就像一个平面似的。那精心调配的颜色,不得不令人猜想:画家站在它前面着色,观赏者则可以从远处、近处甚至各个角度都感受得到它多元的美,他是怎么做到的?
脚步声从楼下传来,打断了我的思绪,我想一定是这些艺术品的作者来了。我屏息静立,等待着他的出现……
(一)他的事业和难题
一个人拥有一份记忆,理应把它奉献给社会。我面前的李老师,那些作品的创作者,正在这样做。他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把他的艺术推广。
一般的,人们想到这些的时候都会觉得这是一件很好而且容易的事。我起初也是这样想的。然而,当他的诉说在我耳边响起,我才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李老师的目标并不是画几幅画买掉而已,他希望能让中国的色的艺术融于我们的整个生活。因此,它不仅画画,而且给一些大单位做浮雕。问题就出现了,随着业务量的扩大,他一个人是不够的。总要有许多人能接过这些活儿而且做得和他一样好才行。可是他找不到人。就拿刚才我向大家介绍的那个浮雕来说,据他的助手介绍,那样的颜色只有李老师一人能搞定。的确,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艺术家莫大的担忧。“现在都是这样了,等我不在人世了,如果没有人来接过这根长线,这么美好的事物和我的苦心计划岂不是也要随我离去?”李老师这样说着,一缕青烟从他的面前轻轻升腾。这时我暗暗感叹:李老师不仅是个从事艺术的人,而且是一个热爱艺术的人,更是一个懂得奉献的人。
其实他的困惑还不仅仅是这些。李老师向我们分析并比较了中外艺术的不同,他的大致意思是这样的:
西方的艺术与其建筑师和在一起的,并且通汇贯通了千年:中国的建筑和艺术似乎不着边界,各自独守一方。而且,富有中国特色的建筑留存的不多。现在中国建筑的趋势是模仿西方建筑。
我一想也是,现在上海有很多欧式的住宅区呢。
李老师很希望自己能为中国的艺术有自己本国的风格出一些力,并且他也知道市场在哪里,只是这是一项恢宏的工程,他找不到共鸣者。我父亲对此的评价是:“李老师找不到共鸣者,说明李老师走在别人前面。李老师应该发出这个倡议,才能使别人与他产生共鸣。”我想起一位长者说过的一句话:“提前一步是先进,提前三步是先烈。”我觉得李老师提前了三步,但我希望他不是先烈,我也不相信他会是先烈。因为他如此勇敢地思考着,上苍会帮助他的。
以上还只是李老师在构想的过程中遇到的阻力,可想而知,在执行上他还会遇到更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在我看来,他是一个独自穿越戈壁的行者,他已迈开了步伐,在他爬过一个有一个沙丘之时,回头?望,是一串长长的足迹,一头系着他的艺术
——那是他的起点;一头系着自己的双足;还有未知的一头,系着他的憧憬。
(二)艺术家的人格魅力
他的人格上的魅力,除了上面提到的热爱艺术、甘于奉献和勇敢之外,还在于他的纯朴、认真和豪爽。
一直没向读者介绍他的外貌,是因为读者一定无法想象一个如此深邃、有思想的艺术家看上去竟和农民伯伯一个样。我这样说,是出于对他的尊敬。他是穿着拖鞋、一条宽松的七分裤和一个洁白的背心从家里来到工作室见我们的。我们未曾谋面,我却感到前所未有的亲切。这难道不是艺术家的心灵所散发出的独特的味道吗?
其实李老师年少时是干过农活的,十二岁时就是村里的插秧冠军。出乎人意料的是他成为了一个美术家。这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是真真切切地发生在他身上。不管他这条路是怎么走过来的,他的阅历和风格让我思考,让我关注。
他一见到父亲,就热情的伸出手,笑哈哈的,他没想到父亲会来看他,我从中看到了他无法掩饰的感动,事实上他根本不掩饰。
李老师对人的态度也很明确:朋友之间,人情是人情,合作是合作(包括合作的资金等)。他主张朋友之间如果合作做生意,就含糊不得,否则日后有了麻烦就说不清了。我相信不少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和感触,这在我们的人际交往中是无法避免的。其实我的父亲就有这样的经历,所以极力赞同。我在一边,除了佩服,还有沉思。
……
我们从一个艺术家那里所能体味到的东西是无穷无尽的,他们永远创作着、思考着。也许以后我仍有机会见到这位画家,也许没有机会见到,我只是告诉自己多想想那次交谈所带给我的冲击、震撼和美好。我想,这也许就是艺术和沉浸在艺术里的人的和谐的艺术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