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胧美
刚看完郭敬明的一篇文章,准确的说只看到中途就看不下去了,因为看了几段似乎觉得他写了些什么,可是是些什么呢?答案是不知道。或者可以用“蒙胧”还形容我的感觉。很奇怪吧,我发这种情况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多了,当然不只是看郭敬明的文章。不知道是我自己的领悟能力有问题还是怎么。不过确信的是,像我这么大的人应该少有几个可以看懂。或许是那些大家们在说些很有意义、很有内含的东西,我只是一个俗世女孩,还达不到那种水平。但为什么老写得像风呢――让人捉摸不透,似是而非。通俗一点很困难吗?也许那样就不像大家了,大家的文章怎是所有的人都能看懂的呢?所谓知己难寻啊。“蒙胧”,好像还有“蒙胧美”这个词吧,为什么蒙胧会美呢?我想就是因为它所形容的东西都不那么清晰,而人一惯喜欢清晰,作为已荣升“小四眼”对这一点是很有感触的。那美又何来呢?大概正是因为“惯”了,人们对于“一惯”不是更喜欢“新”吗?又或者是清晰的东西太多了,而往往清晰了就会发现原本完美的似乎沾上了污点。就像梦,做梦的时候也许很美,但梦醒后呢?一切是那么的真实,多少让人有些不爽。就像男朋友有了二心,很想知道为什么他老提另一个人的名字,可是弄清楚后呢?就像有了裂痕的玉,即使它还一样洁白,但裂痕还在,永远不可能视而不见,而且往往会越发明显。所以蒙胧给人美的感觉,因为它让你有想像的空间,人们都愿意向好的方面想,正如看到了一个全倩影,大多数会把她想得美如天仙。于是急于看个究竟,而结果呢?往往下个半死。所以还是蒙胧点好。人的思想是个奇怪的东西,有时会有很多感触,可到底是什么呢?到底什么让我有那总觉得“感动”的感觉呢?大概就很难说明白了,所以喜欢蒙胧,觉得即便不太清楚到底为什么,但感觉到了“感动”啊,不管是经过怎样的过程,结果总是一样的,就是心里有获得。看那些不太懂的文字也许也没什么不好吧,因为蒙胧让我想得很多,或许会有更多自己的意思在里面,跟作者所要表达的完全不同。这不失为朦胧的一大功劳。人总是有一总惰性,看了一段好句子,心就跟着作者的方向偏,然后说“我也这样认为”这样自然就没了自我。即便想要有些自己的什么想法,可心是不跟想的,就像你告诉自己不要去想刚分手的男友,可是心还是在痛,而这种因为不敢证实而隐隐的痛往往会缠绕你到一个连自己都想不到的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