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的故事
1童年 卫军生于1970年,卫荣生于1972年。两岁时,卫军喉部突然长出一个红点。父母按医生讲的贴了片膏药,本以为马上就好,不想揭开时,卫军脖子上的肉已腐烂到气管附近,呼吸几乎停止。父母吓坏了,赶快往医院送,可到了医院却更傻眼了,大夫都被拉出去批斗,医院是空的。好容易找到两位专家,他们冒着被批斗的风险从贴了封条的库里取出手术设备,才抢救下他的生命。当时全家人都在为卫军奔忙,刚出生的卫荣就只能放在邻居家用米汤拌着牛奶喂养。慢慢的,卫军脖子生出新肉顶下一块块药棉,脖子上缝了长长的一道。大家都说丑不怕,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可谁都想不到,这只是生命与命运抗争的开始。 三岁,卫军还不能行走,卫荣也明显双腿无力,父母惊魂未定,再次冲向医。去看中医,一年四季又苦又黑的汤药是饮料,每天都喝。针炙时,长长的银针穿入大脑,有段时间医生要二十四小时行针,于是十几根两寸长的银针从头到背分布开,卫荣去哪都要背着,轻轻一碰就带出鲜血。在一家医院进行矫形治疗时,卫军的双腿关节严重变形,医生要一点一点把腿压直。说腿直了就能走了。卫军痛的实在受不了,扯着嗓子喊救命。一天,声音喊得沙哑时,左腿一下被按断了。啪的一声,医生们乱成一团,而卫军却相反的感到好轻松,心想自己的腿这下直了,以后能走路了。 身体垮了,但生命绝对不能没有意义。母亲为了让他们做个有知识有用的人,六七岁时开始教兄妹俩学文化。每天清晨,母亲以木版当黑板,竹枝当教鞭,教他们学拼音。安排下作业,卫军和卫荣贪玩写不对,第二天母亲就用尺子打卫军和卫荣的手,看着他们手上的红点,母亲痛心的哭了。有一天,望着窗外上学的孩子,卫军把心底藏了很久的一句话告诉了母亲:妈,我想上学。母亲听后一下怔住了,那一瞬间卫军和妈妈都流下了泪水。从那以后卫军一下明白了,再没有提上学的要求,而是在家里自学,从小学一直自学到大专。 因为父母精力有限,只能送一个孩子上学,身体稍好的卫荣就踏入了校门。卫荣虽小,但懂得上学是多么来之不易。为了减少父母到学校照顾她的次数,从上学的那天开始就很少喝水。酷热的夏天,同学们都吃冰棍喝气水,卫荣却一点都不沾口,干裂的嘴唇渗出血迹,她就用自己的舌尖轻轻去舔。冬天,深夜十一点多晚自习还没下,有同学突然呀惊地问卫荣,你爸爸喜欢锻炼身体?!卫荣顺着同学的手指一看,顿时心酸的泪水夺眶而出。父亲头上,肩上全是白雪,一个人在铺满积雪的操场上跑步。父亲不是在健身,而是在御寒! 自幼酷爱电子技术的卫军开始学习家电维修。通过教材一点点实践,终于自学掌握了维修技术。第一次维修一台收音机,有人说卫军没人教过一天,肯定不行!但经过一天的努力,收音机终于响了。把收音机交给用户,卫军感到自己残而不废,看到一线依靠自己智力去生活的希望!可就在这一年,卫军的病情突然恶化,全身越来越瘦,变得只有右手才能自由活动。 怎么办?那时卫军在每个黑夜都能体验到死神即将降临的恐惧!他咬着牙在夜里与绝望怒视对抗。那时是父母深厚的爱鼓励着他,是窗外升起的朝阳,是大自然的光芒,让卫军、卫荣觉得生命的可贵,重新给予了他们生活的勇气和力量。 三、奋斗 1996年,卫军和卫荣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压力,自食其力,在市中心的小巷里开了一个小摊。当时所有的人都不赞成,说你们开这干什么,怕大家以后养不了你们?!当时卫军的胸口充满了无名的愤怒,一拳把面前镜子中的自己地打了个粉碎。开张那天,全家人陪着卫军和卫荣默默地等待顾客光顾。半天了,才来了两个小朋友中买四瓶汽水,当时一高兴全家人竟算不出该收多少钱。傍晚结帐,他们一天只挣了一元三角,母亲,卫荣和卫军同时流下了喜悦的泪滴。那段日子,阳光直射,气温40多度,用手摸到哪哪烫手,而卫军和卫荣却直接坐在阳光下,一天10个多小时不休息。他们全身被汗水湿透却感觉不到苦和累。他们期望自己的劳作能感动上苍,他们不顾一切地向自食其力的方自向艰苦努力。 因为街道整顿,那年他们的小摊被追停业。回家后卫军、卫荣真切地感到自己面前山穷水尽。这时,卫荣想起他们心中敬仰的海迪大姐,海迪大姐在文学路上的成功,重新为他们找到希望。从此,卫军和卫荣开始了文学的学习和创作。卫荣报名参加了沈阳文学院,卫军则借来文科的书开始自学。三年多时间,他们闭门苦读。晚上两点,整个宿舍区最晚还亮着灯一定是他们家的窗口。冬天写稿,卫军手冻得握不住笔,脚在家中能冻出疮块;夏天看书,卫荣坐在木凳上,臀部磨出的血泡和裤 子粘在一起,稍一动就能撕出新肉。卫军和卫荣同在一室,两人除了讨论创作外很少说话。他们在和自己较劲,只想超过自己的智慧极限。因为生活素材的局限,他们常是苦思冥想数星期没有结果。时常在梦中他们会构思好一篇作品,然后大笑而醒。经过努力,三年间卫军、卫荣发表了一篇篇散文、小说、漫画、杂文,在省内外报刊获得了十几个优秀通讯员及作品奖。 1999年,许多朋友在报刊、广播中了解到卫军、卫荣的作品后来信和他们交流,于是他们用自家的电话开办了生活热线。同年,电信部门招聘专家咨询人员,当时卫军和卫荣盼望通过更宽的平台与更多的残疾人交流,以自己的微薄之力来帮助别人,于是他们主动毛遂自荐,在通信部门的支持下开始从事了热线工作。同时,他们还参加了中科院心理函大的学习,具备了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专业知识。那段时间,热线的灯光经常是伴着星光一起迎接黎明。一位咨询者在经受了严重的心理打击后身体虚弱的无法站立,紧握卫军的手,他们谈了两小时,交谈结束后,她还把卫军送出了医院的大门;另一位咨询者,意外出地了车祸,家里人认不出,听到卫荣的声音后却喊出了她的名字。很多对生活失去信心的下岗女工、待业青年和残疾人得到启迪,重新鼓起了向生活挑战的勇气。 那年,他们意外地接到一位残疾朋友的电话:卫军哥、卫荣姐,我和你们一样,也是一个残疾人,我想工作!她的一翻话语,揪的我心痛,让我想起心中最深的一幕。很久了,每年夏天,卫军、卫荣都能听到窗外一阵手摇转椅压过路面的声音,他们羡慕极了,因为那人虽然残疾,却还能用手摇着轮椅外出工作。那时不远处有家福利厂,每月能给残疾人发30元工资,他们托父亲去找厂长,因为有那30元,卫军、卫荣可以买书,可以为家里买吃的!但这个心愿却没能实现。 那一次,他们突然想到自己该作一件事:要让更多的残疾人工作,为重度肢体残疾人的就业找条路子! 三、创业 2001年,卫军、卫荣思考再三,多方筹资,开办了太原市第一家通信信息客户服务公司。 他们出不了门,联系业务就通过电话,管理也是通过电话。业务签字了,对方竟不知道他们是出不了门的残疾人,就连公司的员工,都没想到每天通过电话来安排她们工作的经理竟然是两个坐轮椅的人。2002年,卫军和卫荣住到市中心,这次他们可以坐着轮椅出门了,他们走进了一个新的世界。 为了安置残疾朋友就业,卫军、卫荣主动联系各城区残联就业所;在众多的应聘者中,他们首先考虑的还是残疾人朋友。为了提高大家的咨询能力,他们领着单位十几位残疾员工参加了省心理卫生协会,并和大家联合倡导组建了山西省残疾人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给更多的残疾人做心理工作。为了让员工适应信息业的发展,在市残联的帮助下,全部残疾员工又进行了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培训。2003年冬,是太原市50年来最冷的冬天。卫军坐轮椅从五一路到大南门,再从大南门到并州路,30多里的路面积雪有半尺厚,到了目的地,卫军的手和腿都冻僵了。坐轮椅的人外出最怕上楼。一次卫荣在某大厦办事,电停电,助手推着卫荣从九层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往下走,黑黑的楼道,稍有万一就会摔成骨折,下来后,助手紧张出一身冷汗。 四年多来,他们从两个人的热线发展成今天50余人的公司,残疾人平均工资800元。项目从通信信息,客户服务到社区服务、网站平台等在不断扩大。民政部李宝库部长聆听热线,给予他们高度评价;市委、区委和残联领导多次视察指导,寄以深切的期望。《中国发展简报》用英文版将他们的残疾人心理热线介绍到了国外!卫军和卫荣被授于太原市新长征突击手、自强模范等称号,卫荣作为残疾人的代表还参加了市残疾人代表大会。2004年,在残联党组织的培养下,卫军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