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老人的传说
圣诞老人在西方世界是圣诞节一个标志性的角色,圣诞节如果没有这个角色那绝对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圣诞树可有可无,圣诞大餐可以不吃,但怎么可以没有圣诞老人呢?作为圣诞节的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没有圣诞老人,圣诞节就没有了生气、没有了乐趣,人们过节的好心情也将因此大打折扣。圣诞老人神话般的故事牵动孩子们的心关于圣诞老人的故事,在欧洲民间流传的版本很多。但被世界大多数的人们认可的还是来自北欧芬兰的圣尼古拉斯的故事。传说在公元3世纪,也就是圣诞节刚刚形成的时候,有一位生活在芬兰北部名叫尼古拉斯的老人,他拥有无穷无尽的财富,而又乐善好施。他喜欢乘坐鹿拉雪橇漫游各地,遇到穷困人家,总要慷慨地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人家渡过难关。有一次,正值圣诞前夕,他走过一座城市,听说有户穷人家的女儿要出嫁,但因为没有嫁妆和漂亮衣服,新娘为此愁容满面。老人同情这位姑娘,便在夜深人静时,悄悄从姑娘的窗户投进一袋金币,作为自己的贺礼。由于夜晚天黑,又投之匆匆,这袋金币正好落在姑娘挂在壁炉旁的长筒袜里。姑娘第二天起床穿袜时发现金币,颇觉蹊跷,又喜出望外。在老人的帮助下,姑娘体体面面、热热闹闹地出嫁了。老人不仅经常给穷人送金币,还乐于在圣诞夜给孩子们送糖果、玩具之类的礼物。不过,他的礼物并不公开地送,每每在夜深人静时,把礼物从烟囱投入,这样孩子们总能在圣诞节的清早得到一个意外的惊喜。时间一长,人们便发现这些礼物是一位慈眉善目,满脸银髯,身穿镶着白绒的红袍,头戴白边红帽,手持拐杖,乘坐雪橇的老人送的。于是,人们便称这位名叫尼古拉斯的老人为圣诞老人。当然,圣诞老人不只是给孩子们送来礼物,对于调皮捣蛋不听劝告的孩子他不仅不给你礼物,反而会扬起拐杖在你的屁股上来两下。后来,人们为了给孩子们一个美好的梦想和向往,就习惯于在圣诞节前打扫通向壁炉的烟囱,并告诉孩子在睡觉前将长筒袜挂在壁炉旁,以迎接圣诞老人的礼物。同时对于调皮的孩子,大人们总会以你想要圣诞老人礼物还是想要圣诞老人打屁股来规劝。于是,听话的或不听话的小孩都会带着热切的期盼乖乖地进入梦乡,第二天醒来,当他们发现长筒袜里装满了盼望已久的圣诞礼物时,还以为真是圣诞老人的恩赐。久而久之,这个赶着驯鹿,拉着装满礼物的雪橇,挨家挨户送礼物的快乐老精灵的形象就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圣诞老人也因此成为圣诞节最重要的象征和传统。圣诞老人身世形象众说纷纭,故乡处所终有定论尼古拉斯生前曾是小亚细亚梅拉城的主教,死后被尊封为圣。关于他的身世,有人曾推测他是奥丁神的后裔。在北欧神话中,专司智慧、艺术、诗词、战争的奥丁神,习惯于在寒冬时节骑上他的八角马坐骑驰骋于天涯海角,惩恶扬善,分发礼物。其子雷神习惯于身穿红袍以闪电为武器,与冰雪诸神拼杀,并最终战胜寒冷。人们据此联想到传说中的圣尼古拉斯的穿着与品性,便认为他是奥丁神的后裔。其实,今天多数人所认同的圣诞老人的服饰及其戏剧化形象始于19世纪。1823年,一个叫克门特的诗人在他的诗歌《圣尼古拉斯的印象》中,将尼古拉斯描述为慈眉善目,满脸银髯,身穿镶着白绒的红袍,头戴白边红帽,手持拐杖,乘坐雪橇的快乐老精灵。从此,圣尼古拉斯的形象便在人们心目中定型,作为尼古拉斯的化身的圣诞老人也从此以诗人描写的形象深入人心。11世纪,意大利的传教士把尼古拉斯的遗物从北欧带回意大利,并在港口城市巴里修建了尼古拉斯教堂。很快世界各地的基督教徒纷至沓来朝拜这位圣人。这些朝圣者将尼古拉斯的故事带回他们的本土传颂。也许正是由于口传的不一致性,才导致了今天的多种版本的故事。关于圣诞老人身世的传说,虽然版本各有不同,倒也相安无事。一直争论不休的,是圣诞老人的故乡。由于圣诞节在全世界的兴起,圣诞老人的名气也越来越大,所以稍与圣诞老人的传说沾边的国家都争着抢着给这个早已只是一个象征的人物追加国籍。参与争论的有瑞典、丹麦、荷兰、德国、芬兰,当然也少不了美国的掺和,印第安纳州就曾一口咬定圣诞老人的故乡就在该州南部的一个小镇。丹麦首相施卢特也曾在1992年信誓旦旦地说圣诞老人就住在该国的格陵兰岛已成为不可争辩的事实。荷兰、瑞典、德国也有他们各自的依据,并按他们的版本描绘他们心中的圣诞老人的形象。如荷兰人描绘的圣诞老人是个又圆又胖的荷兰老人,瑞典人描绘的圣诞老人是个调皮的矮个子护林老人,等等。据说荷兰人的根据来源于美国作家华盛顿欧文的喜剧《纽约的历史》,剧中所刻画的圣诞老人就是一个圆乎乎胖嘟嘟的荷兰老头。而瑞典的护林老人有何来历就不得而知了。争论直到1995年圣诞节前夕,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将一封发给圣诞老人的节日贺卡寄往芬兰的罗瓦涅米,这才使争论停止。因为加利的贺卡起到了一种盖棺论定的作用联合国承认圣诞老人的故乡是芬兰的罗瓦涅米。从此,芬兰北部的拉普兰省的省会罗瓦涅米便成了北欧人气最旺的城市。它的兴旺不仅仅表现在客流量上,更重要的是它从此成为全世界的孩子们最向往的地方。圣诞老人离我们并不遥远据传说,罗瓦涅米也并不是圣诞老人的第一故乡。圣诞老人的第一故乡在北极的一座外形像耳朵的耳山,这里是芬兰拉普兰省的最北端。1920年,一名很受欢迎的芬兰广播员马库斯罗狄欧曾向芬兰的孩子们宣称:圣诞老人住在耳山,所以能听到孩子们的心愿。孩子们对此深信不疑,便纷纷寄信给耳山的圣诞老人,诉说他们的心愿。但耳山毕竟太过遥远,交通不便,人烟稀少,孩子们所写的信往往传送到北部的伐木工人手上就无法再传递下去。到1950年,有位伐木工人突发奇想,代圣诞老人给孩子们复信,他的行为引起其他工人的兴趣,便纷纷效仿。孩子们收到回信还真以为是圣诞老人的回复。于是给圣诞老人写信的人越来越多。这一现象终于引起芬兰观光局的重视,便于1970年开始组织专人从事圣诞邮件服务工作。为了传递邮件方便,芬兰当局于1985年将圣诞老人邮局建到罗瓦涅米城北两公里的北极圈上,并在这里建了圣诞老人村。从此罗瓦涅米成为圣诞老人的第二故乡。现在,全世界的圣诞老人邮局共有三家,除芬兰外,还有丹麦的格陵兰岛,美国印第安纳州的圣诞老人镇。但他们的规模和人气都远不及罗瓦涅米的圣诞老人村那么旺,罗瓦涅米的圣诞老人村每年接待游客60多万人,圣诞老人邮局每年也会收到世界各个角落寄来的信件数十万封,这里的圣诞老人每年要从中选择20多万封进行回复。同时,到这里的游客也可从圣诞老人邮局寄圣诞卡给家乡的亲友,它的珍贵就在于从这里寄出的信封或卡片都盖有圣诞老人邮局特别的邮戳。罗瓦涅米圣诞老人村的游乐项目也比较多,除了跟圣诞老人合影、听圣诞老人讲故事、在圣诞老人邮局寄信外,还有圣诞园和驯鹿园两个游乐场,可以在这里观看《圣诞剧》,坐驯鹿雪橇体验一下当圣诞老人的滋味。对于中国的孩子们来说,要去亲手摸摸圣诞老人的胡子,亲口向他倾诉美好的愿望已不再是什么难事。北京首都机场每周二、四、六有芬兰航空公司往返于北京与赫尔辛基航班。由北京离港时间是北京时间中午12点10分,8个小时抵达赫尔辛基(如有变化可向民航或国旅咨询)。从赫尔辛基再坐55分钟的飞机就到了圣诞老人的故乡罗瓦涅米,然后再坐20分钟的电动雪撬就到圣诞老人的家了。如果你暂时没有机会去芬兰看望圣诞老人,也不要沮丧,你可以寄信给圣诞老人向他倾诉心声。圣诞老人的地址是:SantaClausPostOffic/SF96930Rovanimi/Finland现实生活中的圣诞老人也许人类生活的美好之处有时候正在于编造传说和谎言,恰如童年的幸福就在于生活在童话之中。成人在用童话慰藉孩子的同时,自己也常常在似真犹假的幻觉中自得其乐。但成人们最为清楚的是,虽然圣诞老人的形象是鲜活的,但毕竟只是一个虚构的形象。为了让孩子们眼见为实,就需要有人来扮演圣诞老人的角色。于是,真实的圣诞老人真的就现身了,而且不止一个,在圣诞节的节期中,欧洲、美洲、东南亚到处都能见到圣诞老人的身影。这些地方的圣诞老人起先只是由儿童基金会一类的社会团体出资聘人扮演,并派发圣诞礼物,后来,精明的商家从中看到商机,也纷纷加入到圣诞老人的行列中,借派发圣诞礼物来实现其促销的目的。这样的圣诞老人如今在中国的各大城市的商场也不难见到。虽然在现实生活中的圣诞老人都是些世俗的角色,但在孩子们心中,圣诞老人的形象仍然是神圣的、温馨的、可敬可爱的。他们坚信,他们所见到的圣诞老人就是传说中那位可爱的、给他们派送礼物的快乐老精灵。尽管圣诞老人只是一个无从考证的传说人物,尽管孩子们长筒袜里的礼物是父母的劳动成果而并非是圣诞老人的恩赐,但美丽的童话带给人们的总是无限的快乐和希望。善良的人们宁愿相信这一切确确实实真如传说,没有人愿意用理性去戳穿这个美丽的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