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作文 体裁作文 写人 心中的包拯

心中的包拯

写人   2025-01-22

《宋史》记载,端州的端砚,是天下名砚之一。因此在当时,已成为进贡朝廷的贡品。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各地自有各地特产。能够生产名扬天下的砚台,这本来是端州的骄傲。可是也没料到,越是拥有好的东西,则越怕遇到贪官。 端州每年上贡朝廷的端砚虽有定数,贪官却不会按照核定数额据实收取。而是在此基础上,加收几十倍的数量,借机贿赂朝廷权贵。这一下,端州百姓也就惨了。横敛暴征,民不堪命,因而几乎成为一种常态。 但好在包拯却不这样做。轮到包拯前来担任知州的时候,只命生产端砚的工匠按数制作。根据核定数额如数上贡。至于包拯自己,则“岁满不持一砚归”。虽然在端州做过一届太守,却像从没做过一样,一点土特产品也不纳入自己腰包。 由于为官廉洁,一身正气,无论当时,乃至现在,包拯也都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包拯生前,人们已将他比作“黄河清”。在他身后,包青天的美名,依然千年流传。 黄河之水,本来因为泥沙俱下,自古都是黄色。但在几千年的历史上,也并非总是如此。毕竟曾有几次,黄河河床上,浑水曾被清水取代。这也和包拯本身一样,是有历史记载的。清水黄河自然来之不易,百姓则以这来之不易,比喻包拯这位难得的清官。 不过话说回来,与百姓对包拯的崇尚相比,身在京城,想傍关系泅上水的一些人,对他则是一种截然相反的说法。这些人经常私下埋怨:“关系不到,有阎罗包老。”本想打通关节,去用银子或端砚之类,足以够得上古玩价值的财宝,买个一官半职干干,却也有“生不逢时”之虞,恰好有一位阎王爷一样不留情面的包拯,在前挡道。 也正是因为如此,无论正史还是野史,对包拯的记载,都同样动人。以至即便到了如今,包青天大名同样妇孺皆知,无论舞台还是银屏上,屡屡出现的包青天形象,也仍是风采依然。 纵然人们身处角度不同,企盼不一样,古往今来,包拯也都是大家心中的包拯。无论您是安分守己的黎民百姓,当他做黄河清也好;还是您想走门子混官,视他为阎王老包也罢,心灵深处,反正都将他老人家的形象挥之不去。(作者:傅炼 摘自《三峡晚报》)

点击显示
标签: 书友

心中的包拯 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zdfyzw-286767/
上一篇: 体验孤独
写人推荐
热门写人推荐
  • 写人
  • 叙事
  • 写景
  • 状物
  • 议论文
  • 说明文
  • 书信
  • 申请书
  • 童话
  • 歌词
  • 扩写
  • 改写
  • 续写
  • 考察
  • 抒情
  • 看图
  • 想象
  • 漫画
  • 材料
  • 活动
  • 寓言
  • 贺词
  • 请假条
  • 启事
  • 寄语
  • 建议书
  • 倡议书
  • 保证书
  • 检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