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公万古
掸拭去历史长卷的尘灰,在一个称为魏晋的荒唐年代,于纷繁俗世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卓然独立、高标逸志的文人墨客——陶渊明。他穿越田园,或棹孤舟,或命巾车,指话桑麻,躬耕西畴;他含觞赋诗,琴瑟乐心,或倚南窗以眄庭柯,或流休憩以矫首。好一个圣洁、飘逸、浪漫、悠游的隐逸诗人之宗。他也曾壮志凌云,也曾踌躇满志,也曾思大济于天下。做祭酒,任主薄,当僚佐,为参军,出任彭泽令,五进五出官场,只为那不肯熄灭的为民之情,为国之心.可惜的是壮志凌云的他又为何偏偏生长在这个不得意的魏晋时代呢?天意弄人乎?既然不能处庙堂之高,惟有处江湖之远,将满腔万家忧乐之心藏于心底,抚凌云而自叹,举杜康而空嗟,空怀满腹诗书,一身才华而无路请缨。悲哉!为了拒绝心中那一方净土埋下污浊的种子。陶渊明一挥袖,不为五斗米折腰,高吟归去来兮。他归隐了,带着满腔的悲愤与无可奈何。世与我而相违,心为行役,奚惆怅而独悲?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一切似乎都没有变,变的只是他的心灵。退隐后,儒家的安贫乐道、君子固穷又成了他的精神支柱。他娱情诗酒、崇尚自然,尽享天伦,体验农趣。相对于在污浊的官场里挣扎,他的归隐是莫大的解脱,他找回了久失的纯真与怡然。或许,我们应该感谢那个告诉他“应束带见之”的官吏,是他使陶渊明最终决绝了仕途,归隐田园。要不,中国的文化史上将少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纵观陶渊明曲折回环的人生历程,他失去了太多,太多。然而,他又收获了许多,许多。他于人生最不得意最困顿的低谷中发出了人生最豪迈最壮烈的吟咏,惊天地,泣鬼神,响彻了千年。他走了,于千年之前,但他又给我们带来了太多太多的思考。他的飘淡,即使到了今天,也仍能从几页文字中读出,一种隐逸之美。他就是隐士,在残破简陋的草庐里也能饮酒赋诗自得其乐的人.他把自己的一颗心放在了自己的诗中,他知道,会有人懂他,历史会懂他。陶渊明三个字把历史的纸页也耀起了光芒。清酒。傲菊。陶公万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