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仍在延续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巧夺天工的壮锦,雄壮有力的鼓声,踏歌起舞的村民,清脆美妙如天籁般的歌声&hllip;&hllip;这一切谱成了一曲曲欢跃的和谐之歌。广西十一个少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给我们后辈子孙留下如此宝贵、璀璨的文化。
时至今日,因时间的流逝,许多地区重要的文化精华都渐渐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这些虽让人惋惜,但,使我们庆幸的是——在这片华夏大地上,在这片哺育我们成长的土地上,仍然有一群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并无偿归还给国家而默默贡献的人们,才使得我们如今在广西的博物馆里,还能有机会了解、欣赏到这些文化瑰宝。
在广西博物馆里,汇展着广西各民族具有代表性的,独特的、精巧的民间建筑,让我们应接不暇,美不胜收——一座独具匠心的侗族风雨桥、坚固且美观的苗族吊脚楼,层层叠起的鼓楼,和别致的小壮楼等,都能体现其民族的民居和文化生活。在“古代铜鼓陈列”展厅里,一面面做工精致、历史悠久、令人叹为观止的铜鼓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铜鼓的鼓面为圆形,圆心有相似于太阳的图案,还有四只青蛙,这四只青蛙,体形硕大,身上均有美丽的花纹,鼓形为圆柱,中间部分大多突出,颜色基本以灰色、青铜色为主,雕工精细,刻出的花纹细腻。除此之外,铜鼓还寄托了壮乡人民对图腾的崇敬之情。
在壮乡文化当中,不得不提的一项非二千多年前就已经出现的壮锦莫属。早期的壮锦,具备了“厚重”和织有方格纹图案的基本特征,纹样多彩,颜色艳丽,十分耀眼夺目,从中使我们感悟到广西少数民族手工做纺从古延续到今天,也可以看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hllip;&hllip;
博物馆里除了陈列广西各民族具有民族气息的建筑、工艺外,还有一些古代传统的乐器、劳动工具、用具等,如京族的独弦琴是最有名的乐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织布机,还有独特的衣饰都深深体现了少数民族人民朴实的劳动生活。
这些文化瑰宝,仿佛让人回到了千百年前,我们少数民族人民勤勤恳恳地工作,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农家和谐幸福生活。
其实文化艺术就在我们身边的点点滴滴,只有我们用心感受,去发现它的魅力所在,就可以使它继续延续下去,使它生生世世都依然存在。
时间是推磨不走璀璨的文化的,人们的不重视不爱护,才是最终使饱经时间推磨的文化流逝的重要因素。而如今,我们的文物还在,可是,若干年后,我们是否还有幸再见到我们曾经如此浓厚的文化长河?在经济、文化迅速发展中的广西,愿我们的子孙后代,在若干年后,在广西博物馆能了解到、看到更多具有意义的民间历史和民间艺术。
南宁市三美学校六年级:子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