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臂上的“红领巾”
手臂上的“红领巾”红领巾,对于像我这样年近三十的人来讲,似乎已经很陌生了,但自从自己重返校园,踏上“三尺讲台”谱写自己的人生之歌,我眼里装的都是“红领巾”。现在的孩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社会的关注,长辈的关心,还有形形色色的玩具时常陪伴着自己。红领巾,除了最初带给她们的“骄傲”之外,更多的时候可能是像书包一样,成了上学必备的一样工具。而我,一个七十年代末出生的人,“红领巾”曾经给我的孩提时代带来无比的快乐。依稀记得自己是1986年加入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那天,我们在简陋的教室里举行了简单但却隆重的“红领巾佩戴仪式”。那时候的村办小学规模很小,全校就只有两个班。只能让二年级的学长给我们戴上了鲜艳的红领巾。两年以后,我们搬进了崭新的教学大楼。随着年龄的增长,红领巾带给我的神秘感逐渐消退,但却多了一份每天形影不离的亲密。那时候,我们一大群“疯丫头”一下课,就玩很多自创的游戏:“丢小米包”、跳格子、各种花式的长皮筋……其中有一项叫“系蝴蝶结”。因为每天要带打蝴蝶结的布条很不方便,而且布条还容易打滑。因此“红领巾”就成了这个游戏的主角。我们七八个女同学拉起手围成一个大圈,手是不能放下的,必须拉着,因为玩游戏的两名同学要用红领巾在相对的两名同学的手臂上面系上一个蝴蝶结。一但游戏开始,她们必须先解开已经系好的蝴蝶结,然后在旁边同学的手臂上再系上一个结。如果后面的同学追到前面的同学,游戏就结束了,并且换人重新开始游戏。这样的游戏,因为玩的人数不受限制,并且可以自由组合,场地不受限制,取材也很方便,同时又满足了我们追逐打闹的心理,因此受到了很多同学的欢迎。起先,女同学们个个玩得尖叫;后来,男同学也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来;甚至,有时候下课,有兴趣的女老师也来玩上一把。下课铃一响,就会有很多同学涌向操场,占领自己的场地,围成大大小小的圆圈。操场上玩耍的同学似乎达成了少有的“默契”,每个圆圈中参加游戏的两名同学都是沿着顺时针方向追逐的。因此,几乎没有发生过两个同学相撞的“意外事件”。在红领巾的一起一落,一松一紧中,我们的笑声传达了自己的快乐,同时也感染了楼上没有参加游戏的同学,他们会趴在阳台上,乐呵呵地看着“红领巾”随风追逐嬉戏。这样的场面成了校园里最靓丽的风景。在这样紧张刺激的游戏中,“课间十分钟”过得很快,但并没有因此而减弱我们对游戏的热情。也许是因为那时候的童年,缺少玩具,手臂上的“红领巾”成了我们最好的“玩具”,但在不玩游戏的时候,我们仍旧把红领巾洗得干干净净,折得整整齐齐的,然后戴在自己的脖子上,让它鲜艳地飘扬在我们胸前。如今,自己身在美丽整洁的校园,下课的时候,看着孩子们追逐嬉戏的身影,儿时的欢笑依旧清晰地萦绕在自己的耳际,久久不能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