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存的思想
整日面对的是一叠一叠的参考书和教科书,那字里行间的内容,并非是我们想读的,《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上课,老师在上面讲得头头是道,而同学却在底下昏昏欲睡。没错,这的确是必须要学的中国古文化,但是为何不以学生的兴趣来学习呢?桌面上一本课本,一本笔记本,还有红黑蓝三种颜色的笔,一会拿红笔,一会拿蓝笔,交替着在笔记本上,记录下并非自愿的内容,从而导致,没人去复习,只是单纯的一种形式。那些文字,就感觉是硬被逼着降临到这个本子上的。并且,我相信,这些文字一定过得不愉快。因为这本笔记本记录之后,便被放在一个不显眼的角落,却而代之的而是一些我们兴趣的东西。它放得发了霉都没人知道,张了草也没人关心。因为这些并不是主人喜欢的东西,这一切让文字活得很痛苦,且失去了文化文字本来的意思。
像我这种在书本的化学液里泡得发霉的学生,是最有发言权的。虽然我记忆不好,但是小学三四年级的事情,我还是略知一二的。我还记得,以前我是班级里写景作文的专家,作文常常被老师当做范文来朗读给全班同学听,当时还年幼的我,却不知道自己的作文其实是有多么的腐烂,多么的恶臭。丝毫没有创新,几乎是千篇一律,耳边只有老师朗读自己作文的声音在回荡。没错,我当时的确以我的作文为豪,这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不是我说话夸张。在中国的教育体制,实在是糟糕透了。例如写作文吧,写秋天,整片作文的词汇量总是那么几个,秋高气爽啊,天高云淡啊,秋姑娘,金灿灿的稻谷。。。。。。这切,直到我现在才发觉,是在多少篇作文里出现过的,烂掉的,甚至一些没人要的东西?语文课上,语文老师说的每个重点,都出现在课本上和笔记本里,看到了密密麻麻的课本就觉得这人学习好认真!真是不理解。
这一切,仿佛像只恶魔的手,狠心地抓走了我们内心的梦。抓走了我们的创新能力。我曾经听过一句话:每个孩子心里,都有一颗蛋,如果他没了信息或者本有的创新能力,那这颗蛋就会慢慢地变黑,逐渐变成一颗坏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