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出最好的材料,找到最好的例子——《家园,在我身后》点评
原文:
小时候读“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总觉得费解。明明有家, 却偏要说得那般委屈那般迷茫,似乎是为了凑足精品而故作的诗句了。每每读起,总是 一边摆着一脸不屑的表情,一边安然接受着如避风港样的家的温暖与呵护。长大以后, 才稍微体味了诗句中惆怅的味道,以及天涯游子无穷无尽的哀思与愁烦了。
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说,诗人李白只是在远远望了一眼天柱之后 ,便产生了在此安家落户的念头,他才发现自己找到了自己的身心居所。滚滚红尘中, 他漂泊得够久了。在京城,他与君王作伴,共权贵杯酒,也曾呼风唤雨,尊荣显耀。然 而,最后他还是离开了,一路游游走走,最终倾倒在清寂的天柱山的脚下。对李白来说 ,长安是烟柳皇都,是美绝天下,是诗,是神话,可独独不是他的家。因为那里的王气 太重,那里的天街太挤,那里的林子不够疏荡清新,那里的房舍不够简朴自然,于是他 猛一回头,发现了隐藏在巍巍青山中那最美的可以终老一生的屋宇。
我曾不止一次走在清晨的深巷中,看雾色渐启,听门中狗吠,偶尔也能听 到主人家的对话,都是乡音俚语,却又亲切至极。每每这个时候,心中便油然而生一种 感恩的念想,在人情充溢的巷子里,乡情在深深沉浸,沉浸在母亲嗔怪的叮咛中,沉浸 在老人爽朗的笑声里,沉浸在孩子灿烂的笑靥里,沉浸在夫妻温婉的柔情里……此时此 刻,仿佛天空也明朗起来,就连听古老门扉开启的声响,也是一种极棒的心灵体验。回 过神来,走远了,再回头看看,一缕炊烟正袅袅升起。要回去了,清石板的深处有人在 等我回家。
家园,仿佛就在我身后,在我目不可及却又近在咫尺的地方。这在身处异 乡的游子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遥望前方,满眼陌生,却依然有前进的动力与不变的信 仰,那实际都源于身后的那一缕炊烟,在我们身心俱疲的时候,给我们精神的安慰。
由此我想到美国报纸上的一篇报道,说是警察在街头发现一名醉汉,仔细 一看原来是当地的一位富翁。警察说:“我送你回家吧。”富翁说:“我没有家。”警 察奇怪的指了指富翁身后的别墅说:“那不是你的家吗?”“那是我的房子。”富翁回 答。这就引出了一个深刻的哲学命题,也因此引起了一些人不大不小的恐慌。我们完全 不必将居所修葺得美仑美奂、富丽堂皇而不去管其它的事情???除非你愿意将内心的 热情都花费在使你的家仅仅限于房子的概念上。
于是,每每我离开家乡,总不免驻足回望,那沐浴在朝阳下的房屋、街 道、梧桐,还有母亲那挥动的手,温暖又美好,于是,忽然产生一种故园感和归属感。 家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切的一切,在游子清澈的眼睛里,明媚动人。我想,家 园的可爱之外还不尽在于它明媚动人,它实际上已经浓缩为一块标志,一个象征,一种 思想的寄居,一个民族精神的核心符号。
找一片阳光,携几本旧书,依着阳台的某个角落,于是,一个人向着历史 的家园倒退。我时常蕴蓄着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豪情,感 慨着福楼拜发出的“艺术是我唯一的家园,它承载了我整个生命”的宣言。我正蕴蓄着 ,感慨着,忽一转身,看见卧室满架的藏书;再远一些,是窗外的青草地;最后,是隐 约的连绵的江边小山。一下子,物质与精神融合,风景与文化冲撞,我的家园,于是在 我怦然心动的一刻,悄悄停在我的身边,给予我默默滋养,缕缕温暖。在我还浑然不觉 的时候,家园,赐予我流浪人生的精神皈依。
人的情感总有着这样那样的差别,而这些差别又都有一个共同的结点,那 就是对家园的渴求。在它深情的召唤下,几乎没有什么冷峻的理性思维能在你身边保持 坚挺,也无所谓拖住你前进的步伐,只是悄悄的告诉你,它在身后。
青山只在古城隅,万里归来卜筑居。在几千年历史的磨合中,家园完成了 由物质到精神,由实体到象征,由虚浮眼前到挺立身后的蜕变,于是整个民族的民族精 神史,亦在华夏大地的重峦叠嶂上铺展开来。
但愿有一天,无数飘散在我身边的惆怅乡愁能收伏在故土温暖的怀抱中; 但愿有一天,我能够倚靠着家乡舒缓的吟出那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我之于家园,仿佛有着某种夙世的情牵。它磕磕绊绊的走到今天,也必将 平平安安的直永恒。
(本文荣获2004年12月31日举行的江苏省第三届“中学生与社会”高中组 现场作文大赛第一名) 点评
一、什么材料是“熊掌”
作文要写出自己的水平,一定要弄清楚话题要用什么材料,要善于将话题 引发的材料列出清单,要将自己多年的阅读积累放在话题下筛选。再思考,自己的文章 最需要哪几个材料。当然,择材料时,要注意真实、个性、角度。作文前,当材料如熊 掌和鱼那样杂列,这时关键看话题要什么材料,一要选择熊掌一样的材料。因为熊掌最 贵重!比赛之前,我给万澄辰打个比方:一天之中,你做什么事都可以,但要知道,什 么是最重要的事。如果一天只做一件事,如果这件是最重要的事,那么你不就一天就是 在做最重要的事情了么?作文也是一样,选择什么材料来写?选择最重要的事情来写, 哪怕最重要的材料只有一个!什么是最重要的材料?我以为,最重要的常常是最不起眼 的。面对文题,如果把平常对这个问题或者相关的问题都找来,只要细细的一排列,你 就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是老师最欢迎的材料了。这一点,对万澄辰影响非常大。 考场上,万澄辰开写之前做这方面的事情就花去了近30分钟。在这30分钟时间内,她在 草稿纸上列出了40多个材料。如“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失国失去家园的李煜 ;“梧桐细雨”的李清照家园;圣经里的“伊甸园”;余光中的《乡愁》诗歌;还 有北京的民居、扬州的民居、陕西窑洞,她想,为什么这么多年还带有民族风味?中国 人为什么注重过年,讲究年味?等等。而当她写到作文纸上时,以自己对黄鹤楼的诗句 解读为线贯穿全文,就选择了自己感受深刻的李白的材料、反常的美国富翁、自己家居 的小巷、居家读书这些例子。她说:“这些就是最重要的,其它的材料,我想到别人可 能会用,便略去。”所以,要写出精美的文章来,首先要明白,自己感受最深刻的,才 是最重要的材料!
二、照“例子”画“瓢”
叶老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高中作文如何进行?叶老的话指出了方 向,那就是跟课本学习。万澄辰作文风格的变化是在学习了金开诚的《漫话清高》 琦君的《眼泪与珍珠》和余秋雨的《道士塔》以后。读了这组文章以后,学生 知道了写散文要言之有物。《漫话清高》的特点是用了大量的材料。如许由洗耳的 美谈、陶渊明的才艺、李白、孟浩然、诸葛亮、汲黯、苏武、魏徵、颜真卿、史可法为 什么不能算清高。而琦君的《眼泪与珍珠》则以极细小的生活事例和极亲切的叙述 ,再次给我们演绎了散文的写作要着,那就是丰富的材料是成功之道。而学习余秋雨的 《道士塔》,则给我们显示了怎样在散文“讲故事”。是的,好散文必须要有大量 的材料,还要善于讲故事。而这一组文章,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大量的引用诗文,既给文 章增添了文采,也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依此,我将三篇文章放到一块儿,让学 生读。万澄辰系统的读了大家的散文以后,更加深入的理解了散文可容纳百川的特点, 于是,我们设计话题,让学生照样“画瓢”,学生作文尽管有堆积材料之嫌,但毕竟迈 向了散文写作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读《文化苦旅》《圣经故事》 《精典散文》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所以,到万澄辰参加竞赛,她对写好散文则 有着相当的基础了。在《家园,在我身后》这篇文章中,她以自己从小到大对“日 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理解为全文的骨架,大胆的引用了《文化苦旅》 中写到的李白归向天柱山的材料和报纸上关于美国富翁有家不愿意归去的例子,来表达 自己对家园的理解,同时佐以自己家居生活的深切感受,使得文章真情洋溢。可以说, 成功的作文是对课文学习消化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