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作文 体裁作文 叙事 谈2004年高考题

谈2004年高考题

叙事   2024-11-30

老小

毫不夸张地说,2004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统一招生考试的亮点,在语文、在作文。由于今年有11个省市实行自主命题,所以高考作文题目达到了15个。其中,全国卷有4个,另有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湖北、湖南、广东、福建、江苏、辽宁、浙江11省市卷。

在过去的几年里,高考作文题目由于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限制性和暗示性,一直为语文教师和其他教育专家所诟痛。2004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尽管同样是见仁见智,毁誉不一,但是,确实有了巨大的突破和创新,尤其是在内容上,引领着语文教学改革和作文教学的潮改革流。

6月7日之后,在下便致力于收集、研究全国高考作文题目,对照高考原卷、网上扫描件,一字一句,一个标点,一个符号,包括注意、要求在内,认真核对,务求保真,以便于研究。结果一共收集到包括北京高职单独招生卷,吉林、辽宁少数民族汉语文卷在内的17个高考作文题目。

接下来,陆续就这17个作文题目,一一下水,亲自作文,到6月19日,一共17篇下水作文全部试作完毕。

现在,在下就根据自己收集到的高考作文题目,结合自己下水亲自作文的体会、感受,就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和中学语文教学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当然,这都是事后诸葛亮,支招马后炮,但“前事不忘,后世之师”,以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2004年高考作文题目的总体特点

1、重人文,查思维,能力立意。

2004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对于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是重视和彰显的。

上海卷作文题目:以“忙”为话题;

北京卷作文题目:以“包容”为话题;

天津卷作文题目:以“才与非才”为话题;

重庆卷作文题目:以“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为话题;

……

浙江卷作文题目,则直接从人文科学素养的调查着手,以“人文素养与发展”为话题等等,引导考生以人文科学的态度来思考社会、思考生活。这一点,在过去的作文考试中,是从来没有过的,或者是牵强和表层的。

2004年的高考作文题目,限制性与暗示性大大减少了、淡化了,作文题目再不是“一个从悬崖出发的射线状多向思维”,而真正是鼓励考生全方位、多角度思考的开放性题目。

在高考作文题目中,引导考生思考我们行动中 “忙与闲” 的问题,“包容与狭隘”的问题,还有“相信自己与听取他人意见”的问题,“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的问题“快乐幸福与思维方式”的问题与“看见自己与看见别人”的问题,无疑对考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影响也一样是积极的、有益的。

2004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再不是“考官划圈考生跳,一个箭头考生描”,而是在思辨性、哲学性较强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上作了较多的涉及,扬弃了过去那种简单、呆板的思想、道德的说教,考生可以不受社会舆论统一口径的约束,主流社会道德标准的限制,完全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散思维,就相关问题,作出真正属于个人内心的判断与取舍,相信考生的作文会异彩纷呈,百花齐放,当然,也会出现一些偏差与失误,但是,这些偏差与失误一定是真诚的,现实的,并且是需要考生,尤其是教育自身应该注意与弥补的。

2、学做人,教处事,和谐发展。

2004年高考作文题目的另一个亮点,是重视对考生人格、人生观的启发、教育与考察。

江苏卷作文题目中“水的灵动,山的沉稳”,无疑在向考生提示,人的性格中,应该具备的两个方面,同时,不忘告诫大家“动中求静,稳中有变”。

全国卷作文题目中“看见自己与看见别人”,湖北卷中“明镜与昏镜”,湖南卷中关于家庭教育等问题,如何科学、巧妙地解决问题,处理矛盾,这一切,对于考生学会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人与金钱的关系,如何看待自己的缺点、不足,都是大有裨益的。

而在过去,在做人、处事问题上,我们的题目总是设置得生硬、片面,容易让考生产生逆反心理。

而这一次,将问题摆出来,交给考生去思考、去解决,一方面既考察了考生的思维方法,为人处事的原则,同时又考察了考生的写作水平,一箭双雕,一事双美,与历年作文题目相比,可谓之妙、谓之高。

我们常说,高考是指挥棒。高考确实起着引领、引导学科教学的作用。正因如此,2004年高考作文题目的设置,无疑会对今后中学生的学习、修养起到倡导、引领的作用,广大考生自然会在今年高考作文题目涉及的方方面面投入较多的精力,给予足够的重视。而这一点,大约就是高考这根指挥棒所应该发挥的指挥作用,潜移默化的作用。

3、多体裁,活方法,不拘一格。

从目前看到了十几个作文题目看,除极个别的限制诗歌体裁外,多为“文体不限”,“文体自选”,而且吉林、辽宁少数民族汉语文卷的作文题目还出现了续写的形式,而福建卷作文题目则为考生提供出十位人物和人物形象,供考生自由选择作文。

可以说,2004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在体裁的要求上达到了高度的自由,相应之下,考的写作方法也可以多种多样,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自己的特长,扬长避短,选择自己最拿手的体裁,最善长的写法,充分展示个人横溢的才华。

相信这样的题目设计与要求,可以最大限度地发现人才、发掘人才,也最大限度地调动考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二、下水作文的体会

1、作文易,成理难,条理思路。

从6月8日到6月19日,在工作之余,在下用了12天的时间,就收集到的17个高考作文题目,一一下水,亲自实践。应该说,从一个成人,从一个教师角度来说,这些题目,不是太难,但是,对于刚刚高中毕业,初上考场的考生来说,却并不容易。

过去,我就说过,功夫在诗外,作文在写作外。一篇文章的思考与准备,并不仅仅在短短的几十分钟、一个小时。所以,在对17个作文题目一一下水之后的最大体会,就是考生必须有揽天下于一怀,置世界于眼底的抱负,对现实、对社会绝不能漠不关心,茫然无知,真正应该“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只有这样,自己对社会、生活的种种问题,都有属于自己独到的、正确的见解,在相应的题目下,相应的主题下,只须简单条理一下思路、层次,将自己的观点、心绪,一一流住于笔端,文章就自然天成,应该说轻而易举,得心应手。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对某些事情、事件熟视无睹,无动于衷。这样说,好听一些,而有眼无珠、有眼不识泰山,则更让人惊悸、警醒。我们常常对某些人的掐指一算,神机妙算,深有感触等等佩服得五体投地,而这些东西,不用佩服,更无须五体投地,只要我们自己勤于观察,善于思考,一切问题都很容易解决。

网络游戏,是时下青少年都热衷,甚至是沉溺的一种游戏方式,但大家玩了也就玩了,玩得昏天昏地,晕头转向,结果荒废了学业、事业,一事无成。但有一个人却不!他就是盛大网络的CEO陈天桥。

陈天桥,号称网络游戏的“教父”。他自己坦言曾有过七天七夜不合眼的网络游戏经历。但陈天桥没有玩物丧志,没有一味沉溺于网络游戏,而是游戏中有思考,游戏中有心计,他看到众多青少年热衷于游戏这一现象,从而抓住了网络游戏这巨大的商机,迅速进入网络游戏领域,盛大网络一下子占有了2002年中国网络游戏业68%的市场份额,成为世界第一大网络游戏运营商。

盛大网络的《传奇》游戏为盛大带来了6亿RMB总收入,超过了国内三大门户网户收入的总和。

写作,一样如此,一样需要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只有这样,才能独具慧眼,独出心裁,独辟蹊径,独树一帜。

2、广发散,细筛选,点面结合。

当拿到作文题目后,要最大限度地进行发散思维,将一切与主题、与题目有关联的素材尽可能多的呈现出来,然后根据主题、题目的要求,认真筛选,然后选择要选用的材料,确定主题,条理层次,下笔作文。

比如在下写北京以“包容”为话题的作文时,我就想到了蔡元培先生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还有金开诚先生有关这八字校训的《漫话校训》,人们对“思想自由”的忌讳以及现实生活能不能“并包”,应不应“并包”。

我一直有一种想法,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战胜了日本侵略者,打垮了国民党的800万军队,难道还怕“思想自由”吗?

正是因于这一想法,大学一次演讲,我与一般人反其道而行之,做了一次《我更爱外表美》的演讲,结果引起了有关领导的注意,但他们倒是未把我简单当做反面典型,而是善意地提醒我,不要在敏感问题上口无遮拦。

但是,我以为,随着时代的变化,改革开放的深入,我们应该提倡思想自由,尤其是在学术上、学问上,所以,就写了《兼容并包》。

而在写广东卷以“语言与沟通”为话题的作文时,联想到了汉语言文学的种种优势,有趣的文坛掌故,还有其缺点、不足,于是洋洋洒洒写就了《扬长避短,统一语音》,提出沟通与交流,症结不在汉语言文学,而在于语言的规范与统一,落脚在国家倡导的统一语音的普通话。

今年的福建卷,给出了5个人物、5个文学形象让考生任选一个写作。

我的下水文选的是以鲁迅为题,《永不妥协的鲁迅》:

鲁迅与政府不妥协,与北洋政府、与民国政府的不妥协;

鲁迅与文人不妥协,与梁实秋、林语堂、胡适等等的不妥协,与文学青年徐懋庸的争论;

鲁迅与兄弟不妥协,与手足兄弟周作人的决裂……

这样,从形象、外表,到思想、行为,鲁迅不妥协的形象就出来了,主题也表达了。

我在文章中间引了上海著作人协会在鲁迅逝世时的挽联:

一生反封帝,

至死不宽容。

徐懋庸的挽联:

敌乎?友乎?余惟自问;

知我?罪我?公已无言。

很好地支持了我的观点与主题,

在这一题目中,还一个人物是曹操。

我前几天到成都拜谒武侯祠,在惠陵即刘备墓前,看到这样一幅对联:

一抔土尚巍然,问他铜崔荒台,何处寻漳河疑冢?

三足鼎今安在,剩此石麟古道,令人想汉代官仪。

⑴一抔酒,指惠陵。

⑵铜雀荒台:曹操受封于魏后,曾在其都邺城(今河北临漳)修建了铜雀、金凤、冰井三座高台,如今已荒废了,此借指主人曹操。

⑶漳河疑冢:漳河边的假坟。宋代以来盛传曹操在漳河边上设置七十二座假坟,以做疑障,防人掘墓。

⑷汉代官仪:语出《后汉书·汉光武纪上》:“老吏重涕曰:‘不图今日复汉代仪。’”此指惠陵基本符合汉代皇陵规制,也是汉蜀集团全面继承汉制,汉文化的表现之一。

而《聊斋志异》中也有这样的记载:

许城外,有河水汹涌,近崖深黯。盛夏时有人入浴,忽然若被(受到)刀斧,尸断浮出;后一人亦如之。转相惊怪。邑宰闻之,遣多人闸断上水,竭其水,见崖下有深洞,中置转轮,轮上排利刀如霜。去轮攻入,中有小碑,字皆汉篆。细视之,则曹孟德墓也。破棺散骨,所殉金宝尽取之。

异史氏曰:后贤诗云:尽掘七十二疑冢,必有一冢葬君尸。宁知竟在七十二冢之外乎?奸哉瞒也!然千余年而朽骨不保,变诈亦复何益?呜呼,瞒之智正瞒之愚也!(《曹操冢》)

由对联到《聊斋志异·曹操冢》再到曹操的名言“宁使我负天下人,休使天下人负我”,曹操的奸诈、恶毒,与刘备的忠厚、善良形成鲜明的对比,即便这样,正是这样,曹阿瞒一样没有好下场。

文章若沿如此的思路,一条倡导忠厚、善良,抨击奸诈、恶毒的主线就出来了,文章也就自然可以由此展开了。

当然,写曹操,曹孟德,曹阿瞒,可以如此写,也可以用其他方法,其他观点来写。

比如参考郭沫若的《文姬归汉》,从正面、从肯定的角度来写。《文姬归汉》里面对曹操的态度是褒扬的,是郭沫若先生为曹操作的翻案文章之一。

中国历史上,一直是扬刘抑曹,宣扬刘备是正统,是皇室血脉,而曹操是奸臣、罪子,篡权弑君,至于如何评说,只要能自圆其说,充分论证就行。

①《三国演义》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贼孟德献刀》中,曹操行刺董卓未遂,逃至父亲结义兄弟吕伯奢处,后因误会杀了吕的家人,又怕吕伯奢报复杀了吕伯奢,陈宫不解:“适才误耳,今何为也?”操曰:“伯奢到家,见杀死多人,安肯干休?若率众来追,必遭其祸矣。”宫曰:“知而故杀,大不义也!”

操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陈宫默然。

②由于杨修才知过人,能处处猜出曹操在想什么,曹操认为杨修之才在自己之上,心生妒恨,最后将其杀了。

《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记载,杨修平时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曹后借口“鸡肋”事件,以惑乱军心之罪杀之。

操屯兵日久,欲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又恐被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适庖官进鸡汤。操见碗中有鸡肋,因而有感于怀。正沉吟间,夏侯惇入帐,禀请夜间口号。操随口曰:“鸡肋!鸡肋!”惇传令众官,都称“鸡肋”。行军主簿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教随行军士,各收拾行装,准备归程。有人报知夏侯惇。惇大惊,遂请杨修至帐中问曰:“公何收拾行装?”修曰:“以今夜号令,便知魏王不日将退兵归也: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来日魏王必班师矣。故先收拾行装,免得临行慌乱。”夏侯惇曰:“公真知魏王肺腑也!”遂亦收拾行装。于是寨中诸将,无不准备归计。当夜曹操心乱,不能稳睡,遂手提钢斧,绕寨私行。只见夏侯惇寨内军士,各准备行装。操大惊,急回帐召惇问其故。惇曰:“主簿杨德祖先知大王欲归之意。”操唤杨修问之,修以鸡肋之意对。操大怒曰:“汝怎敢造言乱我军心!”喝刀斧手推出斩之,将首级号令于辕门外。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操尝造花园一所;造成,操往观之,不置褒贬,只取笔于门上书一“活”字而去。人皆不晓其意。修曰:“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园门阔耳。”于是再筑墙围,改造停当,又请操观之。操大喜,问曰:“谁知吾意?”左右曰:“杨修也。”操虽称美,心甚忌之。又一日,塞北送酥一盒至。操自写“一合酥”三字于盒上,置之案头。修入见之,竟取匙与众分食讫。操问其故,修答曰:“盒上明书一人一口酥,岂敢违丞相之命乎?”操虽喜笑,而心恶之。操恐人暗中谋害己身,常分付左右:“吾梦中好杀人;凡吾睡着,汝等切勿近前。”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一近侍慌取覆盖。操跃起拔剑斩之,复上床睡;半晌而起,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众以实对。操痛哭,命厚葬之。人皆以为操果梦中杀人;惟修知其意,临葬时指而叹曰:“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操闻而愈恶之。操第三子曹植,爱修之才,常邀修谈论,终夜不息。操与众商议,欲立植为世子,曹丕知之,密请朝歌长吴质入内府商议;因恐有人知觉,乃用大簏藏吴质于中,只说是绢匹在内,载入府中。修知其事,径来告操。操令人于丕府门伺察之。丕慌告吴质,质曰:“无忧也:明日用大簏装绢再入以惑之。”丕如其言,以大簏载绢入。使者搜看簏中,果绢也,回报曹操。操因疑修谮害曹丕,愈恶之。操欲试曹丕、曹植之才干。一日,令各出邺城门;却密使人分付门吏,令勿放出。曹丕先至,门吏阻之,丕只得退回。植闻之,问于修。修曰:“君奉王命而出,如有阻当者,竟斩之可也。”植然其言。及至门,门吏阻住。植叱曰:“吾奉王命,谁敢阻当!”立斩之。于是曹操以植为能。后有人告操曰:“此乃杨修之所教也。”操大怒,因此亦不喜植。修又尝为曹植作答教十余条,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操每以军国之事问植,植对答如流。操心中甚疑。后曹丕暗买植左右,偷答教来告操。操见了大怒曰:“匹夫安敢欺我耶!”此时已有杀修之心;今乃借惑乱军心之罪杀之。修死年三十四岁。后人有诗曰:“聪明杨德祖,世代继簪缨。笔下龙蛇走,胸中锦绣成。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

此事,《世说新语·捷悟篇》亦有记载。

③因猜忌错杀蔡昌、张允。(第四十五回《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会蒋干中计》)

④曹操在进攻袁术时,军中缺粮,他在授意管粮官王卮用小放粮,引起众怒为稳定军心,又斩了无罪的王卮。(第十七回《袁公路大起七军,曹孟德会合三将》)

……曹兵十七万,日费粮食浩大,诸郡又荒旱,接济不及。操催军速战,李丰等闭门不出。操军相拒月余,粮食将尽,致书于孙策,借得粮米十万斛,不敷支散。管粮官任峻部下仓官王卮入禀操曰:“兵多粮少,当如之何?”操曰:“可将小斛散之,权且救一时之急。”卮曰:“兵士倘怨,如何?”操曰:“吾自有策。”卮依命,以小斛分散。操暗使人各寨探听,无不嗟怨,皆言丞相欺众。操乃密召王卮入曰:“吾欲问汝借一物,以压众心,汝必勿吝。”卮曰:“丞相欲用何物?”操曰:“欲借汝头以示众耳。”卮大惊曰:“某实无罪!”操曰:“吾亦知汝无罪,但不杀汝,军必变矣。汝死后,汝妻子吾自养之,汝勿虑也。”卮再欲言时,操早呼刀斧手推出门外,一刀斩讫,悬头高竿,出榜晓示曰:“王卮故行小斛,盗窃官粮,谨按军法。”于是众怨始解。

⑤割须弃袍 第五十八回《马孟起兴兵雪恨 曹阿瞒割须弃袍》

⑥割发代首 第十七回《袁公路大起七军曹陵园德会合三将》

⑦为追想在许都纵火的耿记余党,竟以讹诈的手段把站在红旗下的三百多人全部杀掉。

曹操于教场立红旗于左、白旗于右,下令曰:“耿纪、韦晃等造反,放火焚许都,汝等亦有出救火者,亦有闭门不出者。如曾救火者,可立于红旗下;如不曾救火者,可立于白旗下。”众官自思救火者必无罪,于是多奔红旗之下。三停内只有一停立于白旗下。操教尽拿立于红旗下者。众官各言无罪。操曰:“汝当时之心,非是救火,实欲助贼耳。”尽命牵出漳河边斩之,死者三百余员。其立于白旗下者,尽皆赏赐,仍令还许都。

(第六十九回《卜周易管知讨汉五臣列节》)

⑧梦中杀人。上文已有交代。 (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

3、出特点,具文采,常写多练

高考作文,与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一样,并不在于考场上的几十分钟,一个小时,而在于平时的多读、多思,多写、多练。

在2004年高考前不久,我读了一篇2003年河南考生的满分作文《因为俺是俺大亲生的》,这篇文章在此之前,在下并没有见过,但看过之后,确如评卷老师所言,文章具有“独特的叙述角度”,“浓郁的乡土气息”,“精要的细节细写”,所以在写天津卷以“才与非才”为语题的作文时,写了《树根的不平》,借鉴了《因为俺是俺大亲生》的某些元素,尤其写作方法。

写上海卷以“忙”为语题的作文时,在下以为从思辩的角度来写“忙”,不容易,于是就写了记叙文体的《闲结果实忙开花》,因为乡下称不结果的雄花为“忙花”,以此阐述、表达,人应该忙到正题上,忙到点子上,终日瞎忙,看来很忙,实无结果。

而辽宁、吉林汉语文卷的读写作文,则从盲人的特点,可能选择的职业以及家庭亲情着手,写了现在的文章。

既然高考作文在体裁要求上,没有过多的限制,我们就完全可以根据题目的内容,结合我们自己的特长,扬长避短,突出优势,展示自己。

当然,无论以任何一种方法作文,文字、文采,都是重要的,绝不可粗心大意。

三、对语文教学的启示。

1、多品味,莫肢解,漫渍熏陶

应该说,2004年的高考作文,靠我们过去语文课上的人物介绍、背景分析,课文讲解,是绝对对付不了,解决不了的。

但是,我们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就是习惯于抓两纲一本:教学大纲,考试说明和课本,按照考试说明将语文教材,一一分解为“考点”、“知识点”,如临大敌,高度重视,而把课文的鲜活文本丢掉了。

2004年高考作文,宣告了肢解式、拼盘式的语文教学时代的结束,代之而来的,应该是以品味、赏析、体会为主的熏陶教学或者漫渍教学。

按过去的说法英因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学生是教授的烟斗薰出来的,一个教授,三五学生,上课就是看教授抽烟斗,听教学教授聊天说古,三五年下来,学生就给熏出来了。

中国传统的私塾,就是教人摇头晃脑投入地读书,句读、读书,“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吃了这么多炸酱面,不拜师傅也会做饭”。这一切都在说明熏陶、浸渍的作用。

如今,我们也必须让学生在中国文学的宝库里,在浩如烟海的典籍里熏陶、漫渍,当骨子里都是中国文学了,一篇区区几百字的文章,是难我们不倒的。

况且,人文科学的问题,人生观的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仅仅靠讲解、靠课堂解决不了的,必须靠学生自己去观察、思考、分析、总结、最后形式个人的观点。

2、宽阅读,勤思考,丰富素材。

17个作文题目,在下做起来,有的顺手、有的怵头,有的做的好一些,有的做的差一些,我想,对于考生,也是一样,对于今高考作文毁誉有之,即可说明问题。

那么,如何保证面对任何题目,都可以驾轻就熟,左右逢源呢?唯一的方法、唯一的出路,就是广泛阅读,勤于思考。

《笑林广记》中有一个笑话,说“作文比生孩子还难!”,因为别人肚子里有,你肚子里没有,这是一个关键问题。

上课的过程中,我曾问过同学们,某部小说读过没有?回答:没有。某部电影看过没有?回答:没有。某支歌听过没有?也回答:没有。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问题。我们不读书,不看报,不看电影,不看电视,不听歌曲,脑子空空如也,没有个人的思维,没有个人的思想,没有个人的积累,写什么、怎么写,神仙也没招。

那么,怎么办?

多看书,多看报,多看电影,多看电视,多听歌曲,多……这都是阅读。阅读,不只是读书,要广泛阅读。

学问在哪儿?都在书上,报上,电影里,电视里,在生活里。

“处处留心皆学问”,要眼中有物,不能目中无人,同样的人,同样事,聪明的人看到了,会思考,而傻子,则无动于衷。

当我们有了足够的积累,对社会、人生等等等等都有自己的见解、观点,写作文还是难题吗?

当如行云流水也。

3、抓点滴,促规范,土沃木茂

我这么一说,大家可能会说,这么多的问题,如何解决?

一个办法,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钱,是一分一分赚来的,高考的分数,是一分一分得来的。

语文学习,作文写作,一样是从点滴来,从规范来,写字、读书、思考、作文,从细节、小处规范,朝独到、漂亮发展,语文学习可以长出栋梁矣。

2004年6月20日草于办公室

点击显示
标签: 等待 成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zdfyzw-53989/
上一篇: 下 课 了
叙事推荐
热门叙事推荐
  • 写人
  • 叙事
  • 写景
  • 状物
  • 议论文
  • 说明文
  • 书信
  • 申请书
  • 童话
  • 歌词
  • 扩写
  • 改写
  • 续写
  • 考察
  • 抒情
  • 看图
  • 想象
  • 漫画
  • 材料
  • 活动
  • 寓言
  • 贺词
  • 请假条
  • 启事
  • 寄语
  • 建议书
  • 倡议书
  • 保证书
  • 检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