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
变化作文第1篇:
我的家乡位于祖国的西部,土地非常贫瘠。 昔日,荒山原野,一条泥泞的小路破烂不堪,还有那一座座摇摇欲坠的茅草屋。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在田里劳作,但还是穿不暖吃不饱。孩子在稻草堆里打滚,姑娘从溪边挑回一担担夕阳。尽管这样,人们还是没有放弃梦想,他们手中捏着遥远而瑰丽的梦向前赶。 啊!今天,变了,全变了。人们在荒坡上种植树木,挡住了风沙,在凹凸不平的路上铺上了水泥。小洋楼代替了草房。人们呢?我熟悉的人们呢,你到处可见他们的身影。
金光闪闪的舞台上,充满欢笑的儿童乐园…… 是啊!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哪能离开辛勤的人们呢! 又到中秋节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里,除了春节,中秋节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在八月十五这个月圆之夜,皎洁的明月“照在家乡,照在边关,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 人们思念什么?思念的是远方的亲人。虽然“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无论怎样,到了八月十五这一天,人们总希望能和远方的亲人团圆。这是中国的古老传统,也是东方文化的深刻内涵,这种亲情是什么力量也无法阻挡的。所以中秋便成“全家团圆”的象征节日。 在如水的月光下,我们一大家子又围坐在大圆桌旁一块儿吃饭,满桌子的菜各式各样的,我夹起一片热腾腾的肥肉慢慢咀嚼着,味道鲜嫩极了!真是好久都没有吃到过这么美味可口的饭菜了。大家都吃得很起劲,渐渐兴高采烈起来,都相互祝福着干杯。“光辉皎洁,古今但赏中秋月”,所以今年也不例外,饭后,我们一起坐在院子里赏月。面前放着许多月饼,咬一口,那甜甜的感觉就好像今儿个和家人聚在一起高高兴兴的感觉一样。“人逢喜事尤其乐,月到中秋分外明”,今晚的月亮跟平日里的确实不一样,那圆圆的样子不就像我们这围坐在一起的一家人吗。 “至正月十五夜,天色清朗,星月交辉,六街三市,竟放花灯”,向院外望去,街市上热闹的景象更胜往日,处处都洋溢着全家团聚所带来的幸福气氛。 然而我又想起王建的一诗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丝落谁家”。
是啊,就在人们与家人团圆时,一定也有人身在他乡而没能与家人团聚,所以我向今晚的圆月托去了一份祝福,希望孤单的你不要伤悲,抬头看看那仑明月吧,说不定你的家人也正看着它呢。
变化作文第2篇:
又到了槐树开花的季节,满树雪白的槐花散发着阵阵清馨泌脾的幽香,故乡就淹埋在花香里。多么诱人,多么惬意啊!它让记忆变成一只多情的蝴蝶,重新盘旋在童年的天空。
那时的故乡,房前屋后栽满了大大小小的槐树。槐树所以受到当地农民的喜爱,不仅因为它的木质坚硬耐腐,可以用作建房材料,而且槐花天生有抵抗病虫害的本领。那些贪吃的毛毛虫,即使把杨树、柳树的叶子吃光了,也不敢爬到槐树上。槐树叶却是家兔的绝好饲料。这些,都是我长大后才知道的。童年时的我,喜欢槐树那是另一种原因。
槐花是春天的伴娘。童年的春天是一本色斑斓、内容丰富的连环画。越读越爱读,越读越舍不得放手。书的故事中,当然也有自己的影子。爬上老槐树,那一串串雪白的槐花摘下来,丢给在树下,眼巴巴盼望着的,不会上树的小伙伴。他们捧着一嘟噜槐花,塞到嘴里,边吃边喊:再摘几串!真香真甜!更惬意的是,每到槐花盛开的的季节,那些养蜂人,象突然从地下冒出来似的,一群一伙拉家带口来放蜂。听说槐花蜜是最上等的蜂蜜。买蜂蜜是要花钱的,和爸、妈要钱,知道那是比登天还难,大家只能瞅着放蜂人,打开蜂箱取出一块块粘乎乎的蜂蜜时,悄悄地咽几口吐沫。不过,有时遇到好心的养蜂人,在割蜜时会用手指,蘸一蘸,给我们这些围观的小伙伴,每人嘴上抹一点儿。顿时一股甜香,不是从嘴里,而是从心里,一点儿一点儿往上串,一直串到脑门,那滋味让人全身都说不出的畅快。有时,我们也会在树荫下捉迷藏,玩家家,或者捕鸟。
长大了,到县城去读书,槐荫树下的故事,又写进日记里,偶尔,翻开读读,心头仍是难以抑制的激动。
又是一个槐花盛开的季节,我回到魂牵梦萦的故乡。想再去寻找梦中的故事,寻找用那槐荫树撑起的一片童趣,寻找用童年的足迹圈起的,养蜂人脏兮兮的灰顶帐篷……但这一切都没有了,出现在眼前的是一幢幢整齐、漂亮的钢筋水泥结构的新居。听说,那一片老槐树,都被一棵棵砍掉,当柴烧了。因为农村建房也很少用木头做原料了。不过,村里街道两旁,又栽种了一排排小槐树,细细的干、长长的枝、圆圆的叶。咦!奇怪,这花怎么是粉红色的?一问,才知道,这是一种新品种,叫观赏槐。真的这槐树的确漂亮:翠绿茂密的圆叶,再配上一串串粉红色的花朵,煞是好看。但我总觉得缺点儿什么,哦!没了老槐花的洁白和幽香,没了槐荫树下童年伙伴那一张张天真、活泼的小脸,也没了放蜂人那脏灰的帐篷。
家乡的文明和进步,难道总得以牺牲这些宝贵的童趣为代价吗?沉浸家乡变化的喜悦中的同时,心头又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惆怅。
变化作文第3篇:
我的家乡坐落在群山环绕的馒头山脚下,那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留下我童年的美好回忆,特别是这几年的变化,使我对它更是刮目相看。
今年腊月放寒假,我们一家坐上了回家乡的火车去看奶奶。下了火车,我们坐上公交车。汽车行驶在宽敞的柏油路上,天空下起了大雪,雪花非常美丽。县城两边的建筑一行行,一排排,五颜六色的招牌更是引人注目,街上的车辆川流不息,来来往往的人们提着大包小包采购年货。繁华的街头摆放着琳琅满目的商品,可以听到小贩们的吆喝声,汽车的喇叭声,人们的喧闹声……真是热闹非凡。
不知不觉车就到了奶奶家门口,一下车,我惊呆了,几年没来变化真大呀!排排红砖瓦房,二层小洋楼,整齐有序地排列在柏油路两旁。家家户户的门都是一样高大气派,水泥打过的巷道又干净又宽敞。只见奶奶早就在门外等候我们了,奶奶走上前拉着我的手嘘寒问暖。走进屋子里,大人们说着家长里短,我打量着屋内的摆设,电视冰箱,沙发衣橱,家里什么也不缺,厨房卫生间我也看了,家乡人的生活和城里没什么区别。
晚上更热闹了,大人们喝酒,小孩子们玩耍唱歌。那一晚一大家子人其乐融融,我们很晚才休息。
后来几天我常常和奶奶聊天,听奶奶说起了以前的苦日子。她说:“以前家里只有几间土房子,又黑又暗。村里的道路狭窄弯曲,坑坑洼洼,进城交通不便,有些人得了病,没钱看病不说,就连上医院也成了问题……”说着说着,奶奶流下了眼泪。奶奶抹了抹眼角,接着说:“现在时代变了,党的富民政策让我们不愁吃,不愁穿了。村里专门为老人办了一个娱乐场所,我们老年人还参加了医疗保险,看病也不用发愁了。现在我的身体还硬朗,胳膊,腿呀,都可有劲了。”说着奶奶又笑了。
看着奶奶对生活满足的笑脸,我不觉感慨万千。是啊,从家乡的变化我感受到国家富强了,不仅让农民过上了好日子,也让农民今后的生活道路越走越宽广……
变化作文第4篇:
今年我家有两件大喜事。一是搬进新家。二是买了私家车。我家的新变化正是南京新变化的一个缩影。
南京近几年的变化可大了,你若是离开南京一年半载的,回来的时候一定有很多地方都认不出来了。我的这个体会呀,要从和爸爸妈妈一起自驾游说起。
那是今年春天的一个星期天。那可是春光明媚的一天。草长莺飞,暖风和煦,鸟语花香,绿意盎然。我们一家驱车来到了位于河西新区的中国绿化博览园。乘坐老爸新买的白色轿车,我们进入这条“风景画廊”。我和妈妈一边指指点点,一边说说笑笑,不断对沿途树木、花草、雕塑、湖水……发出啧啧称赞。老爸告诉我们:“你们看到的这片碧波荡漾的湖,其实是一个人工湖。过去这里是一条堆满垃圾、蚊蝇乱飞的臭水沟。这座绿树成荫的绿博园是在荒土坡上一点一点建设而成的。经过人们的不懈努力,河西地区才变成今天这个天蓝水碧的现代化生态新区。这可真是建设的大手笔大啊,气势恢弘……”听着爸爸的讲解,我仿佛看到了人们工程设计者们挑灯夜战、废寝忘食的设计场景,又仿佛看到了工人师傅挥汗如雨、顶风冒雨的建设场面……“真是了不起啊!”爸爸的赞叹打断了我的思绪。这句“真是了不起啊!”不正说出了我的心声吗!
不一会我们就来到了奥体中心。带着兴奋的心情,我和爸爸妈妈欣赏着了一座座场馆建设的新风貌。游泳馆、网球场、篮球馆……每到一个参观点,我们都兴致盎然,摄影留念。“奥体雄姿让人惊叹!”,“真是精品建筑!”。在不住的感叹声中,我们来到主体育场,“去年‘十运会’开幕式就是在这里举行的,这座体育场能容纳64000多人,……”爸爸用他动听的男中音得意地介绍着。妈妈感慨地说:“南京变化之大真让人吃惊啊!”以前我光从报纸和电视上了解到奥体中心的建设,今天实地来参观了以后,感到确实棒,不愧为南京城市建设的亮点!
从奥体中心出来,我们驱车游览了南京新火车站、赛虹桥立交桥、南京三桥……我深感如今的南京变化确实令人惊叹,作为南京人深感无比自豪,作为一名小学生,我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要为南京的城市建设、城市文明、城市和谐出一份力!
变化作文第5篇:
又是一个平常的夜晚,我坐在沙发前边看电视边吃饭。米粒洒了一桌,妈妈看到了很是生气,就开始用严厉的声音“演讲”了:你怎么这么不爱惜粮食?要知道,我们以前都是吃的洋芋疙瘩,喝的米糊糊,过年才有的米饭吃!而你……妈妈的话没说完,我就懒洋洋地走开了,玩起我的玩具来,心里想,家乡以前有那么穷吗?
事实如此----有一天,我上网在一个电子地图上看到了家乡的历史图像,只有几幢楼,面积也不大,道路只有南北道和东西街,而且很短。南面到桐树街,北面到邮政宾馆附近,西边到现在的汽车西站,东边到公园门口,从南到北步行不用半小时。西峰真小啊,可妈妈说我看到的只是十几年前的图像,而他们小时候,西峰根本没有高楼,也没有柏油路,只有泥泞的石子路和土路,街道只是一些小巷子,姥爷家的门前也就是现在的“天禾早市”原来是个臭水沟,可看看现在早已楼房成群,马路宽阔。臭水沟填平了,市场盖起来了。成了西峰有名的早市。
我怀着好奇心,继续往下看,咦,世纪大道怎么都是麦田呀,看不到一幢楼房。我前几年去过一次世纪广场,去看建设中的高楼,妈妈说是想在那里买一套房。要说那时是相当的偏僻,没有道路,到处都是挖开的地面,老大的土堆,人根本走不过去,只看到高大的吊塔和忙碌的工人,建成的楼房也没有人入住,风一吹沙尘弥漫,双眼都睁不开。前一段时间,妈妈让我和她到单位去一趟,我怎么也不肯,那烂糟糟的地方,我才不去呢,在妈妈的“谈判”下,我被打动了,于是想跟着妈妈去“一探究竟”。
一下车,我简直惊呆了,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广场上绿树成荫,小河清清,超大的市政府大楼辉煌夺目,对面的市博物馆庄严肃静,宽广的广场上干净的一个纸片也没有。楼房前的绿化带整洁鲜艳,就象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庆阳繁荣了,发展了,尤其是这几年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就拿我家来说吧,90年代的电视换成了48的液晶宽频,以前买1斤牛肉都嫌贵的妈妈,现在却能让我天天吃德克士、海鲜!庆阳这块繁荣富饶的土地、新型的能源城市,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变化作文第6篇:
我从异国他乡归来,踏上那条熟悉的小路,我一路哼着自己改编的小调:走在回家的小路上,路边的汽车在嘟嘟叫……我重返我的故乡-----贵州
回到了家乡,那迅猛的发展不禁让我瞪圆了眼睛,张大了嘴。水泥路统一变成了沥青路,路上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可能一个月之内都不用擦鞋了。原来见到的都是污染环境的汽车,现在都改成环保型的了,都以电为动能,这样,空气中就不会有大量的二氧化碳、硫等有害气体,减少对地球的污染。我开着环保型敞蓬车欣赏着这一切,我回到了我原来生活的小区,只见里面的房屋升级了,现在全改用环保材料做的,外墙上还爬满了爬山虎,还开着几朵小花,真漂亮,旁边还有小溪,那小溪清澈见底,还有荷花、小鱼,还有那绿色智能停车场,小区竟与大自然自然融为一体。小区花园里的一草一木,娱乐器械,还有孩子们的欢笑,使我想起了当年自己在楼下草地上与小伙伴们嬉戏玩耍的情景。就在那时,有人在我身后拍了拍我的肩,我转过身,原来是我亲爱上午爸爸妈妈,他们怕我迷路,特地来接我回家。
我回到了家中,发现灯变成了自己可控制的灯,想让它变什么颜色就变什么颜色,想让它是什么样子,它就变成什么样子,真是随心所欲呀!我问爸爸:“爸爸你怎么不上班啊!今天不是该你上班吗?”爸爸笑了笑,把我领到电脑前,就三秒时间,电脑立刻进入状态,爸爸说:“现在我们都实行网络上班,在网络上工作,不需要在工地上拼命的工作了。”
故乡发展最快的还得属旅游业了,什么黄果树、天星桥、龙宫……原来比较知名的地方已经不算什么了,现在我们还开发了另外的景点,故乡山清水秀,让人想想都觉得美滋滋,几乎绿色成了家乡旅游的必不可少的“天然氧吧”原来在中国属于比较贫穷落后的贵州,现在发展了,呈现在眼前的是民族文化,秀美的景色,与上海、北京有不同的美。我希望故乡能如虎添翼,更上一层楼,大家拭目以待吧!
变化作文第7篇:
在阳光明媚的早晨,我已爬上莲湖的松山塔,顶上,有一座八角塔,这八角塔有八层高,从上面望下来,能看见桥头整个美景!
以前的松山是一个很普通的山,现在经过建筑后,变成了一个公园,所以叫莲湖松山公园。我站在塔顶上,欣赏着我们学校门前的那一片莲湖和湖畔广场美丽的景色。啊!以前那一片低矮的旧瓦房,现在已经变成了成群的高楼;以前那弯弯曲曲的,一下雨就泥泞的土路,现在已经是是笔直宽阔平坦的大马路了;以前满是稻田的桥头,现在已经变成一座美丽的城市;以前以耕田为生的人们,现在已经自己出来打工挣钱了。
现在的生活与以前的生活有多大的区别啊?对了,你知道吗?在2000年的12月31日竣工的,我们学校门前的那一片美丽的莲湖,原来曾是一片稻田,自从改的开放以后,桥头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党和政府觉得不仅仅要考虑人民的物质生活,还要考虑人民的精神生活,于是,市政府发令下来,要退田还湖,再种上美丽的荷花,不仅仅是这样,还环湖修建了绿树成荫。鲜花绽放的湖畔广场。给老百姓营造了一个环境优美的休闲活动的场所。为次,党和政府付出多么大的人力和财力。啊!每一年的4月间,荷叶已经挨挨挤挤的布满了湖面,在荷叶的旁边小荷“冒”出了尖尖角,到了5月6月份,粉色的荷花在绿色的荷叶间绽放。荷叶像一把把伞,呵护着美丽的荷花。漫步在连湖畔。沁人肺腑的清香扑面而来……。
啊,自从莲湖竣工后,每天早晨,有许许多多的老人来这里,有的跳舞,有的打太极拳,有的聊天,还有的在散步,当然,我们桥头也有很多中外游客来欣赏这美丽动人的莲湖了,游客们一想到荷花,就会想起桥头那美丽的莲湖!以后每年6月28日这一天,将在连湖畔举行一个荷花艺术节,也就是“桥头日”。可以想象得到,将会人山人海,就像小鸟为蓝蓝的天空增添一片生机一样!欢乐的人们使得桥头莲湖更加生机勃勃。是谁造就了这片美丽的景色?是谁让人们幸福欢乐?不就是在党的领导下,桥头才有这么大的变化么!我从上小学起,虽然经常听到和在书上见到“党”这个名词,但“党”是做什么的,其实在我脑海里,一直是非常的模糊。
自从因为桥头的变化,现在我懂了:在我幼小的心灵里,这才真正体会到“党”的伟大……党啊,你永远在我心中!
变化作文第8篇:
进入21世纪后,世界科学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水平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可是,人类,你们可曾想过,我们周围的环境是否也在一天比一天好呢?
小的时候,家乡是我心中最美的地方。那儿虽没有平坦的水泥道,但却有着干净的小沙路;那儿虽没有珍贵的奇花异早,但却栽满了四季常青的苍松翠柏,使空气十分清新;那儿虽没有波澜壮阔的大海,但却有一条看似玉带的小河。春天,我和小伙伴们常常到被我们称为“森林公园”的地方玩,那里栽满了各种树木。树上有许多鸟巢,鸟儿们都有在树上愉快地唱着、跳着。森林里,草儿们低语,花儿们争奇斗艳,鸟儿们互相追逐,到外一片鸟语花香的景象。夏天,我们就来到小河上戏水。小河里有许多的鱼,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农民伯伯常常到小河来挑水去灌溉庄稼,不必问,那些庄稼必定能得到大丰收……
可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了,我再也找不到我心中最美的家乡了。现在,它是让我感到那么的陌生。家乡现已铺上了水泥道,本来这是件好事,但公路两旁却堆起了一座座小山似的垃圾堆。“森林公园”不见了,代替它的是一座座工厂,工厂里排放出来的“三废”,即废水、废气、废渣,严重的影响到村里的环境。废水流到小河里,转眼间,小河的水变成五颜六色了,里面的鱼大多都死了,浮到河面上,微风吹过,不时发出一阵阵使人感到恶心的气味。废气传到空气中,空气受到了严重的污染,人们再也呼吸不到清新的空气了。废渣堆放到地上,使土壤严重地遭到破坏,如果用这些土壤去种植庄稼,那些庄稼必定很难成活……我常常望着眼前的家乡问自己:“这就是我的家乡吗?它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我儿时的‘森林公园’,儿时的‘玉带’,它们到哪儿去了?”
我想,每个人都是向往干净而又舒适的生活环境,那又何必只想而不落实到实际行动上呢?只要每个人都尽自己的一份力,努力做好身边的第一件环保小事,我相信我们所向往的生活环境将会回到你我中间。人类,快快觉悟吧,将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还给地球吧!
变化作文第9篇:
我的家乡在贵州,但我一直和父母住在海南,已经五年没回老家。去年春节,我同父母一起回老家。
家乡的变化真大啊!
五年前,我们一家翻山越岭,好不容易才回到家,如今公交车开到了村口。村里铺起了地板砖,更让人惊奇的是一排排整齐的小洋房、小别墅拔地而起,房子周围还栽上了花草。走进伯伯家里,我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各种各样家电是应有尽有。我问伯伯:“家里什么时候添了这么多家电呀?”伯伯高兴地说:“今年我们农民购买家电产品享受国家的补贴,很划算,跟你伯母商量好,就买了呗!”伯母满面春风,说:“如今党的政策暖人心,农民的日子红似火,我们也可以住别墅了。”当了村官的堂哥告诉我,党和政府在农村实施了许多惠民工程,像前几年开始实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实惠。咱家的这栋小洋楼,有一部分的钱是由国家出的。听了他们的介绍,我心里暖烘烘的:还是党的政策好啊!
在春节的这段时间,爸爸妈妈带我到亲戚家拜年,我亲身感受到了新农村建设给家乡带来的巨变。村民们住上了新居民区,新居民区的功能齐全、环境优美,村民文化馆、乡村医疗所等配套设施也同步建成使用。村民们每家人每年只要交几十元就可以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解决了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
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农村的全面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通过民主选举产生村干部,许多大学生到村里当村官,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同步提升。农民的文化生活方式改变了,我发现如今休息时间打麻将的村民少了,到健身房锻炼的人多了;在一起闲聊的人少了,进图书馆学习知识的人多了;转播小道消息的人少了,谈论国家大事的人多了……最重要的是发现村民的整体素质提高了,眼光也更开阔了。以前村里人总会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争吵不休,甚至会大打出手,现在大家都忙着自家的农活,通过电视和互联网学习有关服务“三农”的知识,生活中几乎没有了那些不和谐的“音符”,邻里之间变得更加亲密了。
家乡的巨变,使我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给农民带来了恩惠,农民的文化和生活水平提高了,日子更红火了。我坚信,家乡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变化作文第10篇:
我的家在马铃署之乡——甘肃省定西市,这里干旱少雨,人们过着贫穷的生活,随着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听爷爷说,从前家乡到处都是泥泞小路,路上到处是石头和土坎,走路得小心,碰到下雨天,泥水积在坑坑洼洼的小路上,一坑坑的泥水和泥垢,又脏又滑,踩一脚泥水回溅,很不好受。天晴时,路上尘土飞扬,弄得人浑身是灰。那个时候,人们很穷,夏天光着肢丫子满地跑,到了冬天,一家人只能在一个炕上,晚上冻得人将头都不敢从被窝里伸出来。
奶奶说她小时候,做饭时用的是柴草,两眼曛得像熊猫眼似的,那时,没有吃的就吃树皮。每逢过年,才能吃一顿面条。没有衣服穿,一件衣服老大穿完了老二穿,老二穿完了老三穿……。房子也是土坯的,如果下雨,屋顶上就往下流水;照亮用的煤油灯,屋内也没有什么家具。没钱上学,奶奶上到三年级时就去给地主家放羊了。那时候的日子苦啊!如今,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条条柏油马路纵横交错,两边绿柳成荫,中间的绿化带的花香沁人肺腑。马路两边一幢幢小洋楼拔地而起,屋内都铺上了地板砖。这两年,靠“家电下乡”政策,人们做饭用上了电磁炉;还有电冰箱、液晶电视、洗衣机等家电就有尽有。国家有政策,60岁以上老人每年有600元补助费,每家都有“粮食直补”、“退耕还林”费,现在的收入是相当可观啊。
一年前,三叔因干活从工地上摔了下来,腿折了,政府给他办了残疾证,每年都给一定的补助,看残腿还享受医疗保险政策。三叔含泪说:“党的政策好啊!”。现在百分之百的学龄儿童还免费上了学。家乡的巨变是紧随伟大祖国前进的步伐,而祖国的发展是因为有党的正确领导和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我爱我的家乡,更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和中国共产党。
变化作文第11篇:
浓郁的回乡风情,雄浑的大漠风光,秀丽的塞上水色,古老的黄河文明,神秘的西夏文化,构成了多姿多彩的宁夏川。今天,我的叔叔从上海回到银川,他已经五年没有回来了。“哈哈,估计叔叔已经认不出现在的银川……”我坐在爸爸的车上正赶往火车站的路上,自言自语到。
到了火车站,只见有一个提着大包小包的人,瞪大了眼睛正在寻找什么东西似的。于是我就认定那个人就是叔叔。于是我冲上前去,大叫:“叔叔,叔叔我在这呢!”接过叔叔的包后,我们走了出去。“天啊!”不出我所料,叔叔果然对变化后的银川发出了感叹!“火车站的周围怎么全是树呀!真漂亮。记得五年前火车站周围还是光秃秃的呢!”叔叔一边努力回想五年前火车站的样子,对现在的火车站发出赞叹!在路上,叔叔望着车窗外“飞”过去的高楼大厦。嘴张得老大。一边看还一边说:“哇!这楼这路原来都没有,原来这里都是荒地,看看现在这景观道,还有广场公园,真是下大功夫了。”当车开到老大楼,叔叔看到地下通道时说:“呀!银川都快赶上上海了。瞧,还有地下通道!”“这算什么,还有天桥呢!”
叔叔吃惊的看了我一眼,又把头对向窗外,生怕漏掉一点新奇的东西。爸爸看见叔叔这个样子,便说到:“不止这些,银川还准备重现七十二连湖呢!准备再戴上‘湖城’这个美名的王冠呢!喏!就在咱们家后面,上海路的那边。前几年又新挖了一个湖,叫北塔湖。湖周围有漂亮的绿化带,有健身的娱乐场地,湖面倒映着塔影,可漂亮了。”“是嘛!今天晚上回去我可要大饱眼福了。”车慢慢地开到了图书馆,叔叔看到装修华丽的图书馆,嘴都合不上了,我们干脆停下车来走进去。安静的环境,漂亮的书架,精致吊灯,让叔叔赞不绝口。当我们出来时,天已经朦胧。
我对爸爸说:“爸,你先回,我领叔叔坐公交车回去。”爸爸明白了我的意思,笑着点点头。我领着叔叔到车站时,刚好过来一辆201路,我和叔叔上了车,刷了卡,从楼梯缓缓走上了二楼。叔叔惊奇地说:“真方便啊,舒适现代是我这次回来最大的感受。”当我们回家时,已是华灯初上了,走在路上,两边五彩缤纷的夜灯将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小城装扮的更加美丽动人。这一晚,叔叔的心情都很激动,他回忆着,畅谈着仿佛有说不完的话,这一晚我的心同样激动因为我相信,银川还会变得更加美丽。
变化作文第12篇:
翻天覆地的变化——黄岩教育改革30年来的变迁
有一天,我在网上查资料,偶然看到一张照片。照片上有个黑乎乎的小男孩,穿着破烂的衣裳,身上背着一个大大的竹篮筐,满头大汗地向前走着,咦?为什么这个小朋友过着这样的生活?这又是什么时候的照片呢?他怎么不去上学?我带着无数的疑问叫来了爸爸。
爸爸看到照片沉思了一下,告诉我这是三十年前的一张老照片,当时的生活条件极其困难,说着说着,爸爸便给我讲起了他小时候的故事。
爸爸的童年是在农村度过的,当时学校在一个叫做“三官堂”的地方,最早是座庙宇。70年代,爸爸就在这里上小学,进入狭窄的校门,就会看到一个天井,周围低矮的一层阁楼有六间狭窄的教室,走进一米宽的走廊,来到教室,同学们坐的是粗糙的长板凳,用的是架起来的木板桌,教室的一面墙是用石头垒起来的,中间的空隙很大,经常有野兔或者老鼠钻进钻出,另一边则是用木条钉起来的无玻璃窗户,每到下雨天,雨水都会打进教室,淋湿同学们的书本,到了寒风呼啸的冬天,同学们挤在教室里瑟瑟发抖,但是同学们还是认真地听课,用冻裂的小手不停地写着。最糟糕的就是天井了,下雨天总是会积起很深的水,平时就没办法在这里上体育课。爸爸说冬天是他们最“幸福”的时候,农民收割完毕,爸爸和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到清理干净的田地里上体育课,欢乐的笑声和加油声荡起满身的尘土,久久荡漾在小乡村的上空。回家之后,爸爸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砍柴,日子过得非常艰苦,有时来不及吃饭,在上山砍柴的路上就已经拿着咸菜和干粮啃了起来。爸爸就是在这样环境下度过了他五年的小学时光。
那时候的生活,相信此时我们无法想像,我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一尘不染的地板可以照出人影,崭新的学习工具为我们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优秀的教师队伍给我们提供高效、欢愉的课堂。我们有高大的教学楼,更重要的是我们有宽阔的操场,新建的的篮球场和足球场,同学们在操场上欢乐地戏耍;优美的花园给我们的早读增添一份芳香;课外兴趣班使我们的特长得到专业的辅导;节假日学校组织旅游,让我们的见识越来越广。
从只有六间简陋教室的小破房,到如今花园式的现代化校园,30年来,黄岩的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人们用辛勤的汗水创造的,我相信,黄岩教育的明天会更好!
变化作文第13篇:
今天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八里店这一小镇,参观这儿的学校和村庄。一下车,我就感到十分的惊讶,这里完全没有我印象中脏、乱、差的感觉。一眼望去就能看到乡村小学的操场。400米的跑道,绿茵茵的草坪,还有几个班的同学们正在上体育课,你瞧他们玩得多开心啊!在操场的四周围着一幢幢的教学楼。教室里洁白的墙面,崭新的课桌,还有多媒体设备,同学们正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努力的读书。
从前在我记忆里农村小学是一座土坯房,因为经济条件不好,每间教室里的桌椅都是破破烂烂的,没想到现在的乡村小学变化的真快。看完了乡村小学,就让我们来看看新建的乡村小区吧!我们随着队伍来到了玫瑰苑。与它相邻的有玉兰苑、百合苑、桂花苑和物丹苑。一走进大门,一阵阵玫瑰花香扑面而来,这正迎合了玫瑰苑这名字。让我们再往前走,就能看到一个大湖泊,湖面很静,静地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湖水很清,仿佛能看到水底的落叶。湖的四周种了许多花草,还有一些凉亭。在湖水的中央还建有一座体育馆,可以供市民锻炼身体,整个环境就象一个公园。
现在的乡村建设都赶上城市了。在还没来这之前我在想:农村有什么好参观的,不就是只有寥寥无几的几幢房子,每家的门前都有一块自家的菜地,大家在菜地里种上各种各样的蔬菜。可这次参观了新农村后让我的想法又有了很大的改变,农民们现在也住进了一间间干净明亮的房子,一个小区就像一个大家庭,大家生活在安静祥和、现代化的大家里。带着恋恋不舍的心情我们乘车回家了。我想现在更应该好好学习,长大了可以用自已的知识把我们的城市打扮得更加漂亮,更现代化。再过十年,请大家也来参观我们这座城市。
变化作文第14篇:
“姐姐、姐姐,明天去我学校玩,好不好?”上小学六年级的表弟对正在看书的我说。
“才不要呢,小学那么差又那么远,我才不去呢!”
“学校变化可大了,才不像你原来读书时那样。”
“变化?真有什么变化?肯定又和以前一样,你绝对是骗我去玩才这么说的,我才不相信。”
“真的、真的,我才不骗你。”
随着表弟信誓旦旦的保证,我回忆起自己上小学时学校的样貌。我们当时六个年级才六个班,每个年级一个班,而且教室都不在一个地方,教室分为三排每排两个教室,每排也只有一层楼,而且最重要的是学校没有校门,中餐后许多同学都会出去玩。
学校操场都是黄土地,也没有草坪,我们活动的地方只能是那么一小块地方。到了下雨天就更难,操场上到处都是积水和黄泥,只能在室内活动,操场也没有篮球场,就连乒乓球台也没有,同学们的娱乐女生仅限于跳皮筋,男生也只不过是跳山羊。而且那时候也没有食堂,大家读是端着饭来教室分的。
“姐,你在想什么啊?明天到底去不去啦?”
表弟的呼喊声使我停止了回忆,“好啦,明天去啦!”看着表弟这么激动的样子,我的好奇心被勾起来了,决定了,明天去一睹校容。
第二天来到学校,站在校门口,看到这所六年未来的学校我第一感觉是巨变。学校从外观上看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已经有了铁门,原来的一层楼也增加到了三层楼,且装修一新。
这个曾经熟悉的地方如今却变得非常陌生。绿油油的草地代替了原来的黄土地,操场变成了水泥地,篮球比赛在紧张的进行,教学楼里的学生桌凳全部变了样,由原来的双人双桌都变成了单人单桌,学生有了舒适的就餐食堂,以前教室就是食堂已成为历史。趁着他们吃饭的时间,我把母校看了个够。
回去的时候,刚要踏出校门,就听见旁边的一老奶奶说;“这年头,国家政策好,经济发达了,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富裕了也没忘了咱老百姓。这不,这学校被别人捐款180万,现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听了她的话,心里乐滋滋的,母校的变化真大,而母校的变化只是祖国巨变中的一个小小缩影!
变化作文第15篇:
好几年没有回老家了,去年暑假妈妈带我回了一趟奶奶家。
一路上坐完火车坐汽车,到了县城我们又换上开往乡村的中巴。这段路是我们平时最不愿走的,一路上都是高低不平的土路,汽车走在上面颠簸的很,虽然只有几十里路程,妈妈每次都的吐好几次。
可是这次从县城出来,一路都是柏油马路。我对妈妈说:“妈妈我们是不走错了,这是去奶奶家的路吗?”我说了奶奶家村子的名字,妈妈把头扭向窗外,是呀,真有点不太像了,马路两边都是整齐的树木,再往旁边都是长势正旺的庄稼。地里隔不远处还有大棚。我们正在疑惑,坐在我们旁边的阿姨说话了。“你们有两三年没有回来了吧,现在我们这儿变化可大了,就是我常在这儿住的都觉得有点不认得了,现在都是乡乡通油路,过几年村村也能通上油路了。”难怪我们觉得陌生呢。原来半个多小时的路程,现在十来分钟就多了。
我们下了车发现奶奶早已等候在路边。奶奶问我妈妈:“这次晕车了没有?”妈妈说:“没有,还觉的时间太短,没有看够呢。”奶奶对我们说:“现在家乡变样了,我怕你们找不到家,才早早等你们了。”听奶奶这么一说我才发现村子里一排排的新房子早已替代了又低又矮的土房子。红红的大瓦房镶着白色的瓷砖。再加上砖院墙。气派多了。房子的周围都种满了各种八瓣梅。有红的、粉的、紫的……各色各样争奇斗艳,真有点儿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跨进奶奶的小院,看见院子里种满了瓜果蔬菜。进了屋爷爷早已摆上了一桌丰盛的饭菜。奶奶说这都是院子里摘得菜。肉也是村里买的。现在一年四季不愁吃不着新鲜的蔬菜和鲜肉。现在家家接上了自来水,夏天吃院子里的,冬天吃大棚里的。不像原来一年几乎都在吃土豆。说起吃饭,妈妈问我小叔和婶婶咋没回来吃饭,是不又玩去了,爷爷笑着对我们说:“他们现在顾不上不玩了,也不会因为玩麻将而打架了。他们每天忙着侍弄庄稼,现在种大棚一年都有点忙,收入也很高。明年也要盖大房子了。”说话间爷爷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是呀,现在政策好了,家乡时时刻刻都在变化,我相信,我的家乡会变的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