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汉语字典
拼音查字
tai拼音的字
泰的意思
泰的诗句
泰字在第三个字的诗句
泰字在第三个字的诗句
惟愿泰山长不倾,岂知莠草生阶阴。 -- 闰三月十日将别王甥与之痛饮醉后作将进酒 · 明 · 皇甫冲
遂升泰阶朝玉帝,侧身俯伏当琼陛。 -- 钧天乐 · 明 · 刘基
吾闻泰山云,触石无不至。 -- 九锁山十咏·云根石 · 宋 · 吕同老
讵期泰运啬,旱潦数缠绵。 -- 丁巳买米 · 明 · 林熙春
外则泰一方,君治亦云共。 -- 览资政富公新诗 · 宋 · 韩琦
谁云泰岱高,布武期必臻。 -- 连江陈子晟师古齐诗 其一 · 明 · 刘基
恩比泰山重,名齐秋月高。 -- 结袜子一首 · 明 · 黄省曾
晚谒泰山君,亲见日没云。 -- 赠僧崖公 · 唐 · 李白
晨行泰山下,兴怀念梁甫。 -- 梁甫吟 · 宋 · 曹勋
交则泰,不交则否,自古皆然,而不交之弊,未有如近世之甚者。君臣相见,止于视朝数刻;上下之间,章奏批答相关接,刑名法度相维持而已。非独沿袭故事,亦其地势使然。何也?国家常朝于奉天门,未尝一日废,可谓勤矣。然堂陛悬绝,威仪赫奕,御史纠仪,鸿胪举不如法,通政司引奏,上特视之,谢恩见辞,湍湍而退,上何尝治一事,下何尝进一言哉?此无他,地势悬绝,所谓堂上远于万里,虽欲言无由言也。 -- 亲政篇 · 明 · 王鏊
《易》之《泰》:“上下交而其志同。”其《否》曰:“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盖上之情达于下,下之情达于上,上下一体,所以为“泰”。下之情壅阏而不得上闻,上下间隔,虽有国而无国矣,所以为“否”也。 -- 亲政篇 · 明 · 王鏊
何言泰山毫末,从来天地一稊米。 -- 哨遍(秋水观) · 宋 · 辛弃疾
东登泰岱观日月,六合极目空微茫。 -- 金泗樵以多篇见示答以长歌 · 清 · 缪公恩
巍峨泰岳当空起,齐鲁苍茫青未已。 -- 为孙宗礼题画 · 明 · 张宁
右摩泰山碑,左蹑函谷泥。 -- 远游 · 宋 · 文天祥
彼为泰山崩,我为独木支。 -- 曾公子樱挽诗 其二 · 清 · 屈大均
与师泰泉公,大小皆凤凰。 -- 送梁药亭北上 · 清 · 屈大均
吴城泰伯树,楚雨晋陵秋。 -- 寄陆石斋先生 · 清 · 朮翼宗
毖祀泰折,柔祇是承。 -- 绍兴祀皇地祇十五首 太祖位用《定安》。 · 宋 · 郊庙朝会歌辞
气呵泰山倒,眼吸沧海乾。 -- 少年行 · 宋 · 白玉蟾
上一页
7/16
下一页
泰(tài)同音字
更多
太
冭
夳
汏
汱
忲
汰
态
肽
钛
泰
舦
酞
䣭
鈦
㑷
溙
㥭
態
燤
泰(水)同部首字
更多
㳪
㳈
㵱
㴥
漀
求
泉
㴶
𣹤
㳐
㴔
𤀤
㶒
㴇
𣻣
㵊
㵕
㵓
㳆
㶖
水
氺
㴲
㵻
𣸈
㴋
㴑
㴼
㴚
㵦
濌
㳠
㳫
泰
𤅩
滕
㲿
㳹
㴏
𣵽
㵲
㳧
㵿
𣳦
㳄
㳭
㵪
㶍
泰(10)同笔画字
更多
𥁑
娩
眠
莬
𧉄
紗
䖢
哶
孭
烕
眜
𤇳
悯
罠
䂥
冥
㫥
𥥊
皌
砞
秣
莈
莫
袜
桙
䏬
娒
毪
畝
畞
砪
莯
蚞
钼
㾇
䊾
拿
挐
痆
納
袦
䏧
倷
能
釢
娚
畘
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