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汉语字典
拼音查字
li拼音的字
利的意思
利的诗句
利字在第八十二个字的诗句
利字在第八十二个字的诗句
今世之官,自九卿、百执事,外至一郡县吏,非无贵官大职可以行其道也。然县越其封,郡逾其境,虽贤守长不得行,以其有守也。吏部之官不得理兵部,鸿胪之卿不得理光禄,以其有司也。若天下之失得,生民之利害,社稷之大计,惟所见闻而不系职司者,独宰相可行之,谏官可言之尔。故士学古怀道者,仕于时,不得为宰相,必为谏官,谏官虽卑,与宰相等。天子曰不可,宰相曰可,天子曰然,宰相曰不然,坐乎庙堂之上,与天子相可否者,宰相 -- 上范司谏书 · 宋 · 欧阳修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先秦 · 孟子及其弟子
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上无忿怒之毒,下无伏怨之患,上下交朴,以道为舍。故长利积,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韩非子·大体》 -- 诸子喻山水 · 先秦 · 先秦诸子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 答司马谏议书 · 宋 · 王安石
1/1
利(lì)同音字
更多
力
历
屴
厉
立
朸
吏
丽
利
励
叓
呖
坜
沥
苈
隶
例
岦
戾
枥
沴
疠
苙
㕸
𥝢
栎
俐
俪
栃
疬
砅
茘
荔
赲
轹
郦
㡂
㤡
㤦
㧰
䡃
莉
鬲
娳
悧
栗
栛
浰
涖
猁
珕
砺
砾
秝
莅
㑦
㴃
唳
婯
悷
笠
粒
粝
脷
蚸
蛎
㻎
㽝
㾐
䅄
傈
凓
厤
棙
痢
蛠
詈
跞
雳
蒚
厯
塛
慄
搮
溧
睙
蒞
鉝
鳨
㟳
㗚
㮚
䇐
厲
暦
歴
瑮
綟
蜧
㬏
䓞
蝷
䬅
䰛
䴡
㷴
勵
曆
歷
篥
隷
鴗
㯤
䔁
䔉
䬆
䮋
䰜
䲞
巁
檪
濿
癘
磿
隸
鬁
㔏
㻺
㽁
䔧
𨢌
𩔗
儮
擽
曞
櫔
爄
犡
禲
蠇
䃯
𤩯
𤩰
䗶
㠣
櫟
䚏
嚦
壢
攊
瀝
瓅
礪
藶
麗
㘑
㺡
䊪
櫪
爏
瓑
皪
盭
礫
糲
蠣
㱹
䁻
䮥
䶘
䍥
儷
癧
礰
酈
鷅
麜
㒧
㿨
囇
攦
觻
躒
轢
㒿
䍽
䘈
䟏
𡳸
𡿋
欐
讈
轣
䟐
䴄
攭
瓥
靂
㿛
䥶
䕻
㼖
䚕
靋
䤙
利(刂)同部首字
更多
劁
剠
刞
删
刪
剡
剼
剩
剰
刷
劏
剃
剔
剸
刓
剜
刎
剭
削
刑
剦
刈
劓
剈
刖
则
則
制
劕
刣
劚
劅
剚
剖
利(7)同笔画字
更多
刣
妐
妕
彸
狆
𠁧
伷
肘
诌
㑇
𠄗
佇
住
劯
纻
阻
灷
壯
妝
庒
状
坠
宒
灼
姉
姊
孜
杍
㺭
𠀢
走
邹
诅
佐
作
坐
阼
㑅
呂
寽
驴
岑
㕶
这
瓩
毜
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