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词语字典 拼音查词语 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意思
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基本解释

  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介绍

  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乌苏里江交汇处,地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流的三角地带,属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境内大小河流50多条,湖泡200多个,江心岛26个,沼泽遍地,自然植被以沼泽化草甸为主,并间有岛状森林分布,均保持着原始自然状态 ,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为三江平原东端受人为干扰最小的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也是全球少见的淡沼泽湿地之一。

  

  地理

  黑龙江三江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抚远县和同江市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33°43′20″--134°46′40″,北纬47°26′--48°22′50″,总面积198089公顷。保护区于1994年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 是一个以沼泽湿地为主要保护对象地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所在地域海拔一般在40-66m之间,地面起伏不大,一般相对高度为10m左右,坡降较小,一般为1/8000—1/10000,大片低洼处积水形成沼泽。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长而严寒,夏季短而炎热,降水充沛,光照充足,平均气温为2.2℃。河流总属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两大水系。保护区境内一级支流有三条,即浓江河、鸭绿河和别拉洪河。其它尚有二、三级支流三十余条。保护区沿江河地带多湖泡,总计210多个,其中水面在6hm2以上的较大湖泡有13个。

  生态特征

  (1)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由于湿地是陆地与水体的过渡地带,因此它同时兼具丰富的陆生和水生动植物资源,形成了其它任何单一生态系统都无法比拟的天然基因库和独特的生境,特殊的水文、土壤和气候提供了复杂且完备的动植物群落,它对于保护物种、维持生物多样性具有难以替代的生态价值。

  (2)系统的生态脆弱性。

  湿地水文、土壤、气候相互作用,形成了湿地生态系统环境主要素。每一因素的改变,都或多或少地导致生态系统的变化,特别是水文,当它受到自然或人为活动干扰时,生态系统稳定性受到一定程度破坏,进而影响生物群落结构,改变湿地生态系统。

  (3)生产力高效性。

  湿地生态系统同其它任何生态系统相比,初级生产力较高。据报道,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平均生产蛋白质9g/m2,是陆地生态系统的3.5倍。

  (4)效益的综合性。

  湿地具有综合效益,它既具有调蓄水源、调节气候、净化水质、保存物种、提供野生动物栖息地等基本生态效益,也具有为工业、农业、能源、医疗业等提供大量生产原料的经济效益,同时还有作为物种研究和教育基地、提供旅游等社会效益。

  (5)生态系统的易变性。

  易变性是湿地生态系统脆弱性表现的特殊形态之一,当水量减少 以至干涸时,湿地生态系统演潜为陆地生态系统,当水量增加时,该系统又演化为湿地生态系统,水文决定了系统的状态。

  生态功能

  广阔众多的湿地具有多种生态功能,蕴育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物种贮存库、气候调节器,在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以及发展经济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首先,湿地是蓄水调洪的巨大贮库。每年汛期洪水到来,众多的湿地以其自身的庞大容积、深厚疏松的底层土壤(沉积物)蓄存洪水,从而起到分洪削峰,调节水位,缓解堤坝压力的重要作用。全国天然湖泊和各类水库调洪能力不下2000亿立方米。长江22个通江湖泊尽管面积锐减,目前容水量仍达600多亿立方米,洞庭、鄱阳两湖蓄洪能力不少于200亿立方米,对于调节长江洪水、消减洪灾依然起着关键作用。同时,湿地汛期蓄存的洪水,汛后又缓慢排出多余水量,可以调节河川径流,有利于保持流域水量平衡。

  湿地是重要的水源地湿地之水,除了江河、溪沟的水流外,湖泊、水库、池塘的蓄水,都是生产、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据估算,我国仅湖泊淡水贮量即达225亿立方米,占淡水总贮量的8%。某些湿地通过渗透还可以补充地下蓄水层的水源,对维持周围地下水的水位,保证持续供水具有重要作用。

  湿地是生态环境的优化器大面积的湿地,通过蒸腾作用能够产生大量水蒸气,不仅可以提高周围地区空气湿度,减少土壤水分丧失,还可诱发降雨,增加地表和地下水资源。据一些地方的调查,湿地周围的空气湿度比远离湿地地区的空气湿度要高5%至20%以上,降水量相对也多。因此,湿地有助于调节区域小气候,优化自然环境,对减少风沙干旱等自然灾害十分有利。湿地还可以通过水生植物的作用,以及化学、生物过程,吸收、固定、转化土壤和水中营养物质含量,降解有毒和污染物质,净化水体,消减环境污染的重要作用。

  资源条件

  湿地是重要的物种资源库,中国湿地分布于高原平川、丘陵、海涂多种地域,跨越寒、温、热多种气候带,生境类型多样,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据初步调查统计,全国内陆湿地已知的高等植物有1548种,高等动物有1500种;海岸湿地生物物种约有8200种,其中植物5000种、动物3200种。在湿地物种中,淡水鱼类有770多种,鸟类300余种。特别是鸟类在我国和世界都占有重要地位。据资料反映,湿地鸟的种类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其中有不少珍稀种。世界166种雁鸭中,中国有50种,占30%;世界15种鹤类,中国有9种,占60%,在鄱阳湖越冬的白鹤,占世界总数的95%。亚洲57种濒危鸟类中,中国湿地内就有31种,占54%。这些物种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还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研究黑龙江三江自然保护区狍冬季卧息地的选择性结果表明,狍昼间偏好选择位于岛状林和芦苇丛、覆盖度〉10%、当年生枝条数〉30枝、隐蔽级90%-99%、距水源距离〈400m、距农田距离〈500m、保温性〉0.2℃、雪深〉31cm、人为干扰距离〉1000m等生境因子的卧息地;狍夜间偏好选择位于岛状林、覆盖度〉10%、当年生枝条数〉30枝、隐蔽级为〈90%、距水源距离〈700m、距农田距离〉500m、保温性〉0.2℃、雪深〉31cm、人为干扰距离〉1000m等生境因子的卧息地。狍昼间与夜间卧息地在是否刨走积雪等松软物质、距农田距离、雪深、人为干扰距离和卧息地宽度上差异显著(P〈0.05)。与夜间卧息地相比,狍昼间偏爱的卧息地具有接近农田、雪覆盖深和卧息地宽度较小等特征。狍对昼间卧息地资源选择函数为:logit(P)=-13.999—0.446X植被类型-0.003X距水源距离-0.003X距农田距离+0.915X保温性+0.487X雪深+0.001×人为干扰距离,选择概率为P=e^logit(p)/1+e^logit(p),模型的正确预测率为90.9%;狍对夜间卧息地资源选择函数为:logit(P)=-0.009-1.863X植被类型-0.004X距水源距离+0.946×保温性+0.002X人为干扰距离,选择概率为P=e^logit(p)/1+e^logit(p),模型的正确预测率为91.8%。

  湿地是重要的物产和能源基地广阔多样的湿地,蓄藏有丰富的淡水、动植物、矿产及能源等自然资源,可以为社会生产提供水产、禽蛋、莲藕等多种食品,以及工业原材料、矿产品等。湿地水能资源丰富,可以发展水电、水运,增加电力和交能运输能力。许多湿地自然环境独特,风光秀丽,也不乏人文景观,是人们旅游、度假、疗养的理想佳地,发展旅游业大有可为。此外,湿地还是进行科学研究、教学实习、科普宣传的重要场所。

  自然环境

  本区地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流的三角地带,属低冲积平原沼泽湿地,为三江平原东端受人为干扰最小的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也是全球少见的淡沼泽湿地之一。区内泡沼遍布,河流纵横,自然植被以沼泽化草甸为主,并间有岛状森林分布,均保持着原始自然状态。

  保护区内特殊的自然环境,良好的植被和水文条件为各种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和繁衍场所,据初步调查,共有脊椎动物291种,其中兽类5目12科37种,鸟类15目167种,爬行类2目3科5种,两栖类2目 2科5种,鱼类9目17科77种,列为国家一级保护的野生动物有白鹳、丹顶鹤,白尾海雕等9种,列为国家二级保护的野生动物有大天鹅、白枕鹤、雷鸟、水獭、猞猁等32种。区内野生植物资源也比较丰富,有高等植物近500种,其中野大豆、黄菠萝、水曲柳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

  保护类型

  主要保护类型是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主要保护对象是东方白鹳、大天鹅、丹顶鹤等珍贵水禽及沼泽湿地。保护区属内陆湿地,主要湿地类型包括永久性河流、时令河、永久性淡水草本沼泽、泡沼和人工湿地等,符合《湿地公约》国际重要湿地指定标准的1、2、3、5、7,该湿地能很好地代表所在生物地理区域的湿地基本特征并处在自然状态,具有所在生物地理区域上代表性、典型性、稀有性或特殊性。1994 年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2000 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2 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同年被批准加入国际鹤类保护网络。

  三江保护区内有兽类 13 科 38 种;鸟类 40 科 231 种;爬行科 4 科 7 种;两栖类 4 科 5 种;鱼类 17 科 77 种;昆虫 500 余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丹顶鹤、东方白鹳、黑鹳、中华秋沙鸭、虎头海雕、玉带海雕、白尾海雕、金雕、东北虎、紫貂、梅花鹿等 12 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棕熊、黑熊、猞猁、水獭、雪兔、马鹿、驼鹿、白额雁、大天鹅、鸳鸯、黑琴鸡、花尾榛鸡、柳雷鸟、白枕鹤等41种。保护区内有高等植物95科500余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野大豆、黄波罗、水曲柳等。

  三江保护区的建立,对于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并为东北地区的气候调节,水源涵养,洪涝灾害控制及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本区与俄罗斯的三个保护区相邻,在国际合作方面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979年,美国为了对湿地和深水生态环境进行分类,对湿地内涵进行了重新界定,认为“湿地是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过渡的土地,该土地水位经常存在或接近地表,或者为浅水所覆盖……”。

  1971年在拉姆萨尔通过了《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该公约将湿地定义为:“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中国对沼泽、滩涂等湿地研究具有丰富的积累,在实践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湿地分类系统,通常认为“湿地系指海洋和内陆常年有浅层积水或土壤过湿的地段。”尽管湿地的概念目前尚无统一,但它们有一共同特点:从不同的角度认为湿地是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该系统不同于陆地生态系统,也有别于水生生态系统,它是介于两者之间的过渡生态系统。

  重要意义

  三江保护区的建立,对于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并为东北地区的气候调节,水源涵养,洪涝灾害控制及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本区与俄罗斯的三个保护区相邻,在国际合作方面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979年,美国为了对湿地和深水生态环境进行分类,该局对湿地内涵进行了重新界定,认为“湿地是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过渡的土地,该土地水位经常存在或接近地表,或者为浅水所覆盖……”。

  1971年在拉姆萨尔通过了《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该公约将湿地定义为:“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中国对沼泽、滩涂等湿地研究具有丰富的积累,在实践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湿地分类系统,通常认为“湿地系指海洋和内陆常年有浅层积水或土壤过湿的地段。”尽管湿地的概念目前尚无统一,但它们有一共同特点:从不同的角度认为湿地是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该系统不同于陆地生态系统,也有别于水生生态系统,它是介于两者之间的过渡生态系统。

  管理状况

  20世纪后半叶,三江平原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虽然为国家粮食供应做出了贡献,但大片湿地遭到破坏。为拯救中国这块唯一保持原始面貌的淡水湿地,许多人士四处奔走呼吁,1994年,黑龙江省政府批准建立了“黑龙江三江省级自然保护区”。1995年又批准建立了“黑龙江三江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保护区工作人员风餐露宿,踏查湿地,确定权属,划定界限。最终沿黑龙江、乌苏里江辟建了总面积19.81万公顷的湿地保护区,其中核心区6.6万多公顷,缓冲区近3万公顷,实验区10.4万多公顷。

  2000年4 月,三江自然保护区被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起了科研办公综合楼,购置了大批科研设施和森林防火设备。今年1月,保护区又被国际湿地局批准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加入世界保护区行列,为争取国际援助创造了良好条件。目前,保护区已接受国际中国湿地(GEF)项目资助的自动化办公设备、摄像机、卫星定位系统、巡护艇等18台套,进一步增强了保护区的功能。

  保护区与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大赫黑契尔国家自然保护区于2002年7月2l—26日在黑龙江省抚远县召开两区共同联合保护乌苏里江下游流域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制定了2002-2003年两区联合保护行动计划。两区共同组织专家和保护区工作人员对两区内珍稀物种分布情况、种群数量,一些物种的增长、减少趋势进行考察,并研究讨论切实可行的科研手段,拯救濒危物种使其呈良性发展。将每年6月9日定为中俄两区合作宣传纪念日,各自宣传对方保护区的情况。2003年6—8月份中俄两区组织专家联合考察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维管植物种数及分布情况。

  经过近10年的保护,区内基本遏制了乱开滥垦、乱砍滥伐、乱捕滥猎的不法行为,湿地得到了明显恢复和保存,生物的多样性更加显现。多年不见的荷花又在湿地湖泡里绽放,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东方白鹳、丹顶鹤等逐年增多,特别是今年又发现了多年不见的珍禽中华秋沙鸭。如今,在三江湿地保护区,雁鸭、鸳鸯成群结队在水中嬉戏;丹顶鹤、金雕等搏击长空;马鹿、狍子在草地上奔走觅食;湿地中的大片小叶樟草在风中沙沙作响,为湿地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综合治理

  一是合理调整并确定自然保护区的面积与范围,并考虑青海省中、长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达到自然保护区建设和当地经济协调发展的双赢目的。

  二是建立适应的管理机构,形成管理局—分局—站三级管理网络体系。

  三是重新编制好三江源保护区总体规划,合理确定各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

  四是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发挥各业务部门的作用,加快保护区建设步伐。

  五是对三江源保护区的评审进行个案处理,以保证其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青海省苏森副省长在座谈会上就三江源保护区的建设作了进一步的指示:

  1、专家的意见十分诚恳,切合青海实际,在加快青海发展的现实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是贯彻“三个代表”的体现,要做好保护区功能区的调整、完善工作,保护区域、对象要准确、适宜。同时要充分考虑全省中、长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留有足够的空间余地,搞好生态建设。

  2、尽快建立相适应的管理机构。

  3、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与沟通,相互协调,将管理建设落实到具体部门,发挥大家的作用。

  4、要邀请国内外专家参与编制规划,作好各建设项目的编制,争取各方面的支持。

  旅游小贴士

  门票:免费

  适合季节:全年

  最佳季节:5月,7月-9月

  食宿建议:到访三江,住宿首选东方第一哨宾馆,紧靠第一哨哨塔,也可在当地百姓家借宿或在抚远县城、东方红镇过夜;如选择宿营,切忌野外用火。三江鱼美,5月初开江和11月封江时鱼最肥美,九、十月份则是马哈鱼的季节。抓吉镇乌苏里酒家的生鱼片享誉三江,抚远县城的人经常驱车而来,专为享用生鱼片。乌苏里酒家的生鱼片主料为江鲤子,其他也有用新鲜狗鱼做生鱼片的。到抚远,一定不能错过这些河鲜。

  注意事项:三江平原也有防火期,虽不似林区严格,也要切忌野外用火。

  周边景区:东方第一哨,抚远黑龙江渔业博物馆,八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街津山国家森林公园,八岔赫哲族风情,虎头要塞,珍宝岛

  路书提示:佳木斯经富锦、同江到三江的二级路313省道平坦通畅,从313省道前往保护区核心区,有窄窄的水泥路,连接浓桥镇、抓吉、东方第一哨和抚远县城,会车时宜互相谦让;农忙时节夜行,需特别注意农用车辆,他们往往因超宽而占据路面和路肩。

  抚远到饶河、虎林的公路尚未全部硬化,从前锋农场向南直到虎头,都是砂石路,雨季极易翻浆,小车在进入前最好先了解路况。虎头至虎林市的路段,2008年在半幅施工硬化,路窄车多,当心会车安全。

字义分解

读音:sān

[sān]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 ◎ 表示多次或多数: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读音:jiāng

[jiāng]

大河的通称:江山。江河。江天。江干(gān)(江边)。江心补漏(喻错过时机,补救已迟)。 ◎ 特指中国长江:江防。江汉。江淮。江左(古代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亦指东晋、宋、齐、梁、陈各代的全部地区)。江右(a.古代指长江下游北岸,淮水中下游以南地区;b.旧时江西省的别称)。江东(古代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亦指三国时吴国的全部地区)。江表(古代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 ◎ 姓。

读音:guó

[guó]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国家。国土。国体(a.国家的性质;b.国家的体面)。国号。国度(指国家)。国策。国情。国法。国力。国防。国威。国宝(a.国家的宝物;b.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国格。国魂。国是(国家大计,如“共商国国”)。 ◎ 特指中国的:国产。国货。国粹。国乐(yuè ㄩㄝˋ)。国药。 ◎ 姓。

读音:gū,jiā,jie

[gū,jiā,jie]

共同生活的眷属和他们所住的地方:家庭。家眷。家长(zhǎng )。家园。家谱。家塾。家乡。家风。家训。家规。家喻户晓。如数家珍。 ◎ 家庭所在的地方:回家。老家。安家。 ◎ 居住:“可以家焉”。 ◎ 对人称自己的尊长、亲属:家祖。家父。家翁。家母。家慈。 ◎ 家里养的,不是野生的:家畜。家禽。 ◎ 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有某种身份的人家:酒家。农家。 ◎ 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有丰富实践经验及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专家。行(háng )家。作家。科学家。 ◎ 学术流派:儒家。法家。道家。墨家。纵横

读音:jí

[jí]

层次:石级。拾级而上。 ◎ 等次:级别。级差(chā)。 ◎ 学校里学生所在学年的分段:年级。级任。 ◎ 古代指战时或用刑斩下的人头:首级。 ◎ 量词,用于台阶、楼梯:从一楼到三楼有四十多级台阶。

读音:zì

[zì]

本人,己身:自己。自家。自身。自白。自满。自诩。自馁。自重(zhòng )。自尊。自谦。自觉(jué )。自疚。自学。自圆其说。自惭形秽。自强不息。 ◎ 从,由:自从。自古以来。 ◎ 当然:自然。自不待言。自生自灭。放任自流。 ◎ 假如: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读音:rán

[rán]

对,是:然否。不然。不以为然。 ◎ 以为对,答应,信守:然纳(以为对而采纳)。然诺(许诺,信守诺言)。 ◎ 这样,如此:当然。然后。然则。 ◎ 表示一种语气(a.表决定,犹焉,如“寡人愿有言然”;b.表比拟,犹言一般,如“如见其肺肝然”)。 ◎ 用于词尾,表示状态:显然。忽然。飘飘然。 ◎ 古同“燃”。

读音:bǎo

[bǎo]

看守住,护着不让受损害或丧失:保卫。保管。保健。保障。保密。明哲保身。朝不保夕(早晨保不住晚上会发生什么情况。形容形势危急)。 ◎ 维持原状,使不消失或减弱:保持。保洁。保质。保墒。 ◎ 负责:保证。保荐。保修。保险。确保。担保。 ◎ 旧时户口的一种编制,若干甲为一保。 ◎ 旧称佣工:酒保(酒店服务人员)。佣保。 ◎ 姓。

读音:hù

[hù]

使不受侵犯和损害:保护。护卫。护理。护士。护航。护林。辩护。守护。 ◎ 掩蔽,包庇:护短。庇护。

读音:ōu,qū

[ōu,qū]

分别:区分。区别。 ◎ 地域:地区。区划。 ◎ 〔区区〕小,细微:如“区区小事”。 ◎ 行政区划单位:省级自治区。市辖区。

其他的词语
热门词语推荐
大家都在看
  • 希腊神话故事
  • 湖南方言
  • 海洋技术
  • 对联技巧
  • 乔迁对联
  • 一语多义的歇后语
  • 一千零一夜
  • 儿童歇后语
  • 英语谜语
  • 鸡年对联
  • 鸟的歇后语
  • 其他节日
  • 生活故事
  • qq笑话
  • 趣味谜语
  • 水产
  • 港澳台地区方言
  • 佛教寺庙对联
  • 汉语字典
  • 休闲旅游
  • 拼音
  • 部首
  • 同音歇后语(谒后语)大全
  • 小学生常用歇后语
  • 对联史话
  • 幽默故事
  • 学习谚语
  • 河南方言
  • 童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