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立 liǎnglì
[two parties exist at the same time] 双方并立;同时并存
势不两立
1.coexistence
并存;同时存在。《战国策·燕策》:“﹝ 太子丹 ﹞谓其太傅 鞠武 曰:‘ 燕 秦 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 三国 蜀 诸葛亮 《后出师表》:“先帝虑 汉 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託臣以讨贼也。” 金 王若虚 《孟子辨惑》:“至于仁富不能两立,则理势之固然者。” 聂绀弩 《谈<野叟曝言>》:“反对方巾气一定会爱好性灵,因为性灵与方巾气是不能两立的对头。”
读音:liǎng
[liǎng]
数目,二。一般用于量词和“个、半、千、万、亿”前:两个黄鹂。两本书。 ◎ 双方:两可。两边。两便(客套用语,彼此方便)。两旁。两侧。两袖清风。两败俱伤。 ◎ 中国市制重量单位:十两(一市斤。旧制为十六两一市斤)。半斤八两(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含贬义)。 ◎ 表示不定数目:两下子。两着儿(zhāor )。
读音:lì
[lì]
站,引申为竖起来:立正。立柜。立足(a.站得往脚;b.处于某种立场)。立场。屹立。顶天立地。 ◎ 做出,定出:建立。设立。树立。立意。立此存照。 ◎ 存在,生存:自立。独立。势不两立。 ◎ 马上,即刻:立时。立刻。立等。 ◎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