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索瓦人 - 简介
科学家发现,一个神秘的人类种群曾在3万年前与我们的祖先共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这个住在洞穴内的人类种群被称之为“丹尼索瓦人”。通过对在西伯利亚一个洞穴内发现的牙齿和指骨化石提取的DNA进行分析,科学家证明了丹尼索瓦人的存在。
在上一个冰河时代,他们曾与现代人共同生活在地球上,当时现代人在制造石制工具、珠宝和艺术创作方面不断向前迈进。这一发现意味着人类族谱至少有3个截然不同的成员,分别是现代人、丹尼索瓦人和穴居人。据悉,西伯利亚洞穴内发现的骨骼化石来自于一名小姑娘,昵称“X女孩”。根据2010年初公布的检测结果,她属于一个全新的人类种群。现在,一次全面的DNA分析证实了她在越发混乱的人类族谱中的地位。
身体结构
这一次的指骨化石是2008年在西伯利亚南部阿尔泰山脉的丹尼索瓦洞发现的,一同发现的还有一些装饰品和珠宝。指骨的主人是一名5到7岁的小女孩。丹尼索瓦人在身体结构上与穴居人和现代人存在差异,但他们也是用两条腿直立行走。他们的牙齿与100多万年前灭绝的直立人等生存年代更为久远的人类祖先类似。
在现代美拉尼西亚居民身上,研究人员发现了丹尼索瓦人DNA的痕迹。说明丹尼索瓦人曾与美拉尼西亚人的祖先通婚,可能曾广泛分布在亚洲地区。美拉尼西亚岛群位于澳大利亚北部和东部,其中包括新几内亚岛。
争议
科学家曾公布一项具有争议的发现,声称发现又一个“新”人类种群。这一结论源于2004年在一个印度尼西亚岛屿上演的发现,当时人们发现了一个3英尺(约合0.91米)高的古人化石,被称之为“霍比特矮人”。但很多研究人员拒不接受存在霍比特矮人的结论,他们认为所发现的骨骼应该属于患有发育障碍的现代人。
意义
新发现的人类种群似乎是穴居人的“姊妹群”,它的发现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更为复杂的人类进化和走出非洲的图画。这项研究帮助我们掌握了一些细节。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我们将加深对丹尼索瓦人以及他们与其他人类种群交往的了解。
读音:dān
[dān]
红色:丹砂(朱砂)。丹桂(观赏植物,花为橘红色)。丹心碧血(赤诚的忠心,珍贵的热血)。丹青。 ◎ 依成方制成的颗粒状或粉末状的中药:丸散膏丹。 ◎ 姓。
读音:ní,nǐ
[ní,nǐ]
梵语“比丘尼”的简称,佛教中出家修行的女子:尼姑。尼庵。削发为尼。 ◎ 古同“昵”,相近,亲近。
读音:suǒ
[suǒ]
大绳子或大链子:索子。索道。钢索。绞索。线索。 ◎ 搜寻,寻求:索引。思索。搜索。探索。 ◎ 讨取,要:索还。索求。索取。勒索。 ◎ 尽,毫无:索然无味。 ◎ 单独:离群索居。 ◎ 姓。
读音:wà,wǎ
[wà,wǎ]
用陶土烧成的:瓦罐。瓦器。瓦釜雷鸣(喻无德无才的人占据高位,煊赫一时)。 ◎ 〔瓦特〕电的功率单位。简称“瓦”。 ◎ 用陶土烧成的覆盖房顶的东西:瓦当(dāng )(即瓦筒之头)。瓦匠。
读音:rén
[rén]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人类。 ◎ 别人,他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人热诚。 ◎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人,文如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