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语)指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二十四个节气。二十四节气表明气候变化和农事季节。
[构成]
偏正式:二十四(节气
1.the 24 solar terms (立春 the Beginning of Spring; 雨水 Rain Water; 惊蛰 the Waking of Insects; 春分 the Spring Equinox; 清明 Pure Brightness; 谷雨 Grain Rain; 立夏 the Beginning of Summer; 小满 Grain Full; 芒种 Grain in Ear; 夏至 the Summer Solstice; 小暑 Slight Heat; 大暑 Great Heat; 立秋 the Beginning of Autumn; 处暑the Limit of Heat; 白露 White Dew; 秋分 the Autumnal Equinox; 寒露 Cold Dew; 霜降 Frost's Descent; 立冬 the Beginning of Winter; 小雪 Slight Snow; 大雪 Great Snow; 冬至 the Winter Solstice; 小寒 Slight Cold; 大寒 Great Cold)
◎ 二十四节气 èrshísì jiéqì
[the twenty-four solar terms] 中国古代根据气候对一年进行的节令划分。即指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
亦称“ 二十四节 ”。亦称“ 二十四气 ”。我国古代历法,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将一年划分为二十四节气。其名称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每段开始的一日为节名。二十四节气表明气候变化和农事季节,在农业生产上有重要的意义,是我国夏历的特点。《史记·太史公自序》:“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 清 赵翼 《陔餘丛考·二十四节气名》:“二十四节气名,其全见於《淮南子·天文》篇及《汉书·歷志》。 三代 以上,《尧典》但有二分二至,其餘多不经见,惟《汲冢周书·时训解》,始有二十四节名。其序云:‘ 周公 辨二十四气之应,以顺天时,作《时训解》。’则其名盖定於 周公 。”
读音:èr
[èr]
数名:一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贰”代)。 ◎ 双,比:独一无二。 ◎ 两样,别的:二话。不二价。
读音:shí
[shí]
数名,九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拾”代)。 ◎ 表示多、久:十室九空。 ◎ 表示达到顶点:十足。十成。
读音:sì
[sì]
数名,三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肆”代):四方。四边。四序(即“四季”)。四体(a.指人的四肢;b.指楷、草、隶、篆四种字体)。四库(古籍经、史、子、集四部的代称。亦称“四部”)。四君子(中国画中对梅、兰、竹、菊四种花卉题材的总称)。 ◎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6”。
读音:jié,jiē
[jié,jiē]
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竹节。节外生枝。 ◎ 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关节。两节车厢。 ◎ 段落,事项:节节(一段一段地,逐步)。节目。 ◎ 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段开始的名称:节气。节令。 ◎ 纪念日或庆祝宴乐的日子:节日。 ◎ 礼度:礼节。 ◎ 音调高低缓急的限度:节奏。节拍。节律。 ◎ 操守:节操。晚节。变节。高风亮节(高尚的品德和节操)。 ◎ 省减,限制:节省。节制。开源节流。 ◎ 略去,简略:节选。节录。 ◎ 古代出使外国所待的凭证:符节。使节。 ◎ 姓
读音:qì
[qì]
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气体。 ◎ 呼吸:没气了。气厥。气促。气息。一气呵成。 ◎ 自然界寒、暧、阴、晴等现象:气候。气温。气象。 ◎ 鼻子闻到的味:气味。臭气。 ◎ 人的精神状态:气概。气节。气魄。气派。气馁。 ◎ 怒,或使人发怒:不要气我了。气恼。气盛(shèng )。忍气吞声。 ◎ 欺压:受气。 ◎ 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气功。气血。气虚。 ◎ 中医指某种症象:痰气。湿气。 ◎ 景象:和气。气氛。气韵(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