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门事件是和水门事件类似的一个丑闻,新闻记者把它等同于水门事件,称呼为伊朗门事件。
1979年,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发动所谓“圣战”推翻了亲美的巴列维王朝,建立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国王巴列维于同年10月22日赴美治病之后,愤怒的伊朗学生要求美国引渡前国王,结果遭到拒绝。当年11月4日,霍梅尼的军队冲进美国大使馆,扣压了69名美国外交官,目的是以此为要挟,换取巴列维回国受审,并废除1959年签订的伊美安全条约。
卡特总统营救人质失败。但当选总统里根却通过秘密关系与伊朗达成“以军火换人质”的协议;于是,在他宣誓就职当天,就有52名人质被释放。1986年11月,里根政府违反国会法律,向伊朗秘密出售武器,换回了其余人质。同时又将出售军火所得款项的一部分暗地里用于支持尼加拉瓜反政府军。
这一丑闻揭露后,舆论哗然,新闻记者立即将这一事件比为又一个水门事件,称之为“伊朗门事件”。
读音:yī
[yī]
彼,他,她:伊说。伊人(那个人,多指女性)。 ◎ 文言助词:下车伊始。伊谁之力?伊于胡底(到什么地步为止,不堪设想的意思)。 ◎ 姓。
读音:lǎng
[lǎng]
明亮,光线充足:朗敞。朗澈。朗然。明朗。晴朗。开朗。爽朗。 ◎ 声音清楚、响亮:朗声。朗读。朗诵。书声朗朗。
读音:mén
[mén]
建筑物的出入口,又指安装在出入口能开关的装置:门儿。门口。开门见山。 ◎ 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电门。 ◎ 途径,诀窍:门径。门道儿。 ◎ 旧时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现亦指一般的家庭:门第。门风。门婿。长(zhǎng )门长子。 ◎ 事物的分类:分门别类。 ◎ 宗教的教派或学术思想的派别:教门。门徒。 ◎ 量词:一门大炮。 ◎ 姓。